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民版通史概览历史内容通史线索历史特征古代农业(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原始社会时期的“刀耕火种”向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所有、奴隶社会的国家土地所有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1)精耕细作、自给自足、世界领先(2)小农经济是基本经济形态,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3)土地制度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古代手工业(1)纺织业:原始社会晚期萌芽;汉代发展成熟,经过丝绸之路远销欧洲;唐宋时期,进一步发展,官营纺织业规模庞大;明清时期,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冶金业:原始社会晚期萌芽;商周时期是青铜器的繁盛时期;汉武帝时推行盐铁官营制度;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1)历史悠久(2)多种经营形态并存(3)享誉世界,世界领先(3)陶瓷业:原始社会晚期出现彩陶;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到瓷的过渡阶段;唐宋以来,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古代商业从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流通、对外贸易及商业政策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但始终未能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官府控制对外贸易古代经济政策(1)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但在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不同(2)明清时期,政府推行“海禁”政策,使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下,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延缓了中国的发展步伐专题线索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特点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生产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并存,但以家庭手工业最为普遍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孕育了出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海禁”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横向链接明清时期,中国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不同发展状况中国欧洲总体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资本主义萌芽茁壮成长,并最终整体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原经济自然经济的超常稳定性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具有极大的因开放性和进取性政治受“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新兴资产阶级产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传统文化重义轻利,“重农抑商”等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往往是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例1古代农业——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他的田庄()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C.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答案C解析“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说明耕作、种桑是用来满足生活的需要,因此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例2古代手工业——手工业在古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四大名锦”中,蜀锦历史最悠久,古人形容蜀锦“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就已失传。这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D.“工官”制度造成的不利影响答案D解析A项所述“利润小”与材料中的蜀锦“其价如金”相矛盾,予以排除;我国南方适合种桑养蚕,丝原料丰富,故B项所述不符合实际情况;C项所述并不是该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的原因;D项所述的“工官”制度,即官营手工业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制作工艺技术由官府掌握,其传承具有封闭性的特点,在民间得不到推广,故容易失传。由此可知D项正确。例3古代经济政策——海禁政策下的对外贸易“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斡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缘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赀之半。”(《明宣宗实录》)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明朝前期私人海外贸易已有一定规模B.海禁政策根源于私人海外贸易的兴盛C.明朝对私人海外贸易告发者予以重赏D.海外贸易的丰厚回报使官民铤而走险答案B解析由题干材料“官员军民”“假朝廷斡办为名”“擅自下番”可知A项所述正确;由材料体现的如有人违禁出海,告发得实者可获得“犯人家赀之半”可知C项正确;由“私通外夷,已有禁例”和明代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可推断出D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叙述错误,故应选B项。例4古代商业——商业发展促进农耕经济的进步据记载,明朝山西大同一带虽然寒冷,但“陆驮水航之物,藏山隐海之珍,靡不辐辏而至者,而转贩之力也。”这段材料突出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明朝山西大同为全国经济中心B.明朝山西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明朝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D.明朝政府改变了对商业的政策答案C解析材料中既没说明明朝时大同是全国经济中心,也没体现雇佣与被雇佣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此排除A、B两项;包括明清在内的封建社会,统治者一直采用重农抑商的政策,故D项表述错误;由材料可知,山西大同之所以有陆驮水航之物和山海所产的各种货物,是由于“转贩之力也”,故C项表述正确。1.分析、比较分析、比较是历史学科命题中最常见的命题用语。因为它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它常见的形式有:(1)根据……分析……;结合所学,分析……实例1:2013年全国卷Ⅰ第40题第(2)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实例2:2013年天津卷第37题第(1)问: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2)比较……说明(指出)……;……与……相比有何不同(相同之处)?实例3:2013年全国卷Ⅰ第46题第(1)问: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的宗旨、任务、目的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实例4:2013年福建卷第38题第(4)问: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审题方法指导]“分析”思维在审题时要注意:(1)分析什么?如例1:“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例2“这一特点反映的历史状况”。(2)依据什么分析?如例1,要求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例2只要求“结合所学”。“比较”思维在审题时要注意:(1)比较什么?要求说明什么?比较是手段,说明是目的,重心在于说明。(2)试题要求找“相同点”“不同点”还是“异同点”?根据要求进行思考。(3)分析、比较类设问,一般情况下答案要求都相对详细、具体,要有史有据,言之有物。2.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是历史命题设问中常见的思维形式用语。主要用于对历史材料和历史现象的总结、提炼。常见的命题句式为:(1)根据……归纳……实例5:2013年重庆卷第14题第(1)问:根据材料一,归纳赵武灵王胡服令的目的及其关于服饰的基本观点。第(3)问: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根据……概括指出……实例6:2013年山东卷第29题第(1)问: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第(3)问:据片断三,概括指出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3)依据……列举……;依据……指出……实例7:2013年天津卷第12题第(3)问: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实例8:2013年安徽卷第37题第(3)问: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末民初有关妇女解放的主要史实。实例9:2013年四川卷第13题第(2)问: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审题方法指导]这类试题的审题要点主要有:(1)归纳、概括的内容是什么?这是答题的核心。(2)依据什么,即从哪些地方去寻信息源?不外乎“材料”“所学知识”“二者结合”。(3)答案要精炼、概括,要点化,文字浓缩。(4)概括要求准确、全面、完整。3.评价、说明“评价”与“说明”两个词汇在历史学科高考命题中经常出现的用语。“评价”用语通常的用法为:(1)根据……评价……实例10:2010年浙江卷第39题第(3)问: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实例11:2013年全国卷Ⅱ第40题第(2)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2)从……的视角评价……实例12:2010年江苏卷第23题第(1)问: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审题方法指导]关于评价类用语的试题,要注意如下几点:(1)要明确评价的对象,即评价什么、找到关键词或核心词,如例10,要求评价的是“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例12要求评价“新经济政策”。(2)要明确评价的根据材料,如例10、例11,都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3)要明确评价的限定角度,如例12,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另外还有其它的限定,如从“积极”或“消极”影响等。(4)评价要求客观、公正、全面、史观先进、史论结合、摈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和阶级斗争观点。“说明”二字使用最为普遍。它往往与其它的用语结合,如“分析说明”、“比较说明”、“概括说明”、“归纳说明”等。说明即文字表述形式,可联系语文体裁中的“说明文”,要求表述准确、用语恰当、文字简炼、观点明确。例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管子·治国》材料二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乘迕”。材料三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四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2)材料二反映了汉初什么经济现象?(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的消极影响。(4)据材料四,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答案(1)主张:重农抑商。理由: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2)现象: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3)现象:社会消费结构呈畸形病态。根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消极影响:造成生产资本短缺,不利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4)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