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4)国际联盟。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3)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4)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1.一个主题: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2.两次世界大战:注意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阶段特征、把握交战双方战争态势的变化及原因;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留给后人的深刻教训。3.两大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建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新格局。考点一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垄断组织,主(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2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2)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的对峙。(3)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国际关系日渐紧张,德、意、日三国选择法西斯道路,对外侵略扩张。(3)英、法等国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1938年的慕尼黑阴谋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也促使了世界大战的爆发过程(1)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2)第二阶段:1915~1916年。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以及日德兰海战。(3)第三阶段:1917~1918年。1917年,美国和中国等国加入协约国作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1918年,德国被迫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1)爆发:1939年9月1日爆发。(2)初期:1940年5月德军入侵西欧,连连得手。(3)扩大: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4)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1942年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5)转折: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和阿拉曼战役。(6)胜利:①1943年德黑兰会议。②1944年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③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德国投降;1945年9月日本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赢得最后胜利性质总体上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其中也有许多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影响(1)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2)削弱了欧洲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美日两国迅速崛起。(3)引发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高潮,俄国无产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4)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成为新技术的催化剂,促使政府职能的改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1)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与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2)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战争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3)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4)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战争成败的一般因素:双方实力(主要为经济方面)、领导者素质、战略战术、群众基础、战争性质、国际环境等。考点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含义一战后,战胜国调整在欧洲、亚太地区的关系,形成的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精神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而建立的国际关系格局3内容(1)巴黎和会签署与战败国的条约:成立国际联盟、处置战败的德国(领土、军事、赔偿、殖民地等)、处置其他战败国。(2)华盛顿会议签署《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3)签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力图维护和平,抑制战争(1)冷战: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成为冷战的序曲。“杜鲁门主义”成为冷战正式打响的标志。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对抗。北约与华约对抗。(2)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美苏争霸局面形成;20世纪70年代,随着苏联实力的增强,开始采取积极进攻战略;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开始实行“新遏制”战略评价(1)是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新安排。(2)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战胜国之间、帝国主义各国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矛盾重重(1)原则上倡导和平与民主,对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2)事实上划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考点三二战后的局部战争主要原因简况影响朝鲜战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扼杀社会主义国家1950~1953年,中朝并肩作战,取得胜利二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是冷战的产物越南战争美国出于称霸世界的需要干涉越南内政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经历“特种战争”“局部战争”,美国战败美苏两国和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是美国战后陷得最深、拖得最久、代价最大的战争中东战争中东民族、宗教矛盾,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发生五次中东战争造成中东地区长期的动荡不安,严重危害了世界和平印巴战争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成为印巴矛盾的导火线从1947年开始,印度和巴基斯坦爆发了三次战争南亚次大陆局势持续紧张,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两伊战争边界争端、宗教问题1980~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两伊经济全面倒退;造成中东分裂海湾战争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战争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二战后,在中东地区,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进行了五次中东战争。这个地区自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来,战火频繁。这些战争,是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之间民族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也是苏联与美国争霸加剧阿拉伯各国人民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4的斗争尖锐化的表现。考点四为和平与发展的努力努力概况国际组织国联一战后成立,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政治组织,国际联盟宣称它的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联合国(1)1945年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同年10月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2)联合国成立后,为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许多努力国际条约一战后的《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力图维护和平,抑制战争,但由于缺少约束力和执行力,最终没有能够遏制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反战运动(1)二战后形成的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使反对侵略战争,渴望世界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2)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得到各国科学家的支持和拥护。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不断高涨,对越南战争进行抗议。(3)联合国将1986年定为国际和平年,将9月21日定为国际和平日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考向一不衰的话题——国际联合抗击法西斯例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知识定位二战——联合反法西斯——中国贡献辨析设问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回答时要注意材料所提示的时间5“1942年2月”“1943年10月”,同时要注意结合这一时期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及整个世界反法西斯形势分析回答。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其意义。答案(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2)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相互配合(1)政治上互相协作: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经常进行双边或多边的高级会谈,特别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之间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战争期间共召开四次三国首脑会议,协调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对当时和战后的形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经济上互相支持:为了充分发挥盟国的经济优势,保证战争的胜利进行,盟国在经济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如美国《租借法》的通过等。这种经济上的联系与合作,对提高盟军的作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军事上互相配合:①中国战场是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战场,在战略上拖住日本陆军的主力,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使日本无力和德、意做战略上的配合,中国修建了滇缅公路,并出兵协同英军作战,支援了英军东南亚战场,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②苏德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为了减轻苏联的压力,英、美盟军在西欧和北非采取军事行动予以配合。③在北非战场和西西里岛登陆战中,英美盟军密切合作,获得重大胜利;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盟军攻入德国境内时,苏军攻克伯林,美、苏、英、法等盟军相互协作,迫使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在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中、美、英相互协作,苏联也参加对日作战,迫使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考向二探索国际联合维护世界和平局面的意义例2(2014·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德军将领们对于他的决定和可能挑起的法国反应感到十分忧惧。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但是在193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材料二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6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向国人报告说,他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材料一中希特勒采取了哪些行动?反映了希特勒怎样的心理变化?指出这些行动对国际格局的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法等国一种什么思潮?为何出现这一思潮?(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关?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