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二)一、单项选择题1.(2014·金考卷名校名师原创题)中国古代一帝王对大臣不无感慨地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针对这一感叹,君臣讨论后最有可能()A.实施封邦建国制B.推行三省六部制C.创设内阁制D.设立军机处答案B解析“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说明宰相制度存在,而明清时期废除了宰相制度,排除CD项;三省六部制下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按照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批、尚书省执行程序运作,符合“于事稳便,方可奏行”,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2.(2014·金考卷名校名师原创题)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载:“淳化中,赵韩王出镇,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这表明宋太宗()A.废除相权强化君权B.将相权一分为三C.分化事权削弱相权D.意图解散中书省答案C解析A项“废除相权”错误;“相权一分为三”是指分为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项;根据“太宗患中书权太重……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分化事权削弱相权;D项错误。3.(2014·宝安中学模拟题)中国封建时代权力机构的设置,往往通过分化事权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其中,军事部门权力机构的设置,可以体现这一特征的是()A.节度使B.太尉C.枢密院D.军机处答案C解析节度使在政治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在经济上掌控地方的财权,在军事上拥有强大的武力,实际上成为割据势力,排除A项。秦朝时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排除B项。军机处是雍正帝设立的机构,初为办理军务而设,后成为皇帝的秘书机构,与“分化事权”“军事部门”相悖,排除D项。宋朝为分割宰相权力设枢密院掌握调兵权,设三司使掌握财权,设参知政事掌握行政权。故C项正确。4.(2014·郑州四中模拟题)“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下列对这些举措评价正确的是()A.吸纳了郡县制和分封制的长处B.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C.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D.保持了西汉统治的长治久安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了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制的情况。这一制度的实行,导致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消极作用明显,故选C项。5.(2014·辽宁十校模拟题)以下是福建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图。图1到图2的变化表明()2A.福建行政机构设置由简到繁B.中央政府对福建的控制加强C.福建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福建脱离中央形成地方割据答案B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图1到图2的变化主要是指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郡县制的实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6.(2014·庆安三中模拟题)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总结的选拔官员的标准:“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这说明当时选拔官员强调()A.能力至上B.唯才是举C.德行优先D.德才兼顾答案C解析“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说明当时选拔官员强调“善”,而“善”属于道德范畴,ABD项均不符合此意,故C项正确。7.(2014·高考密码原创卷)科举制的存在和发展,既是历史的进步,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制()A.否定特权制度B.选官用人权在中央C.选拔程序简化D.考试内容具体明确答案A解析科举制度为国家选官用人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平台,也就是否定了选官特权制度,这无疑是历史的巨大进步。故选A项。8.(2014·郑州四十七中模拟题)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初设时“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其后“所制者远,所统者众,所寄者甚重”。该政治制度是()A.西周分封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C.唐代三省六部制D.元代行省制答案D解析“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意即有诸侯的形制却没有诸侯的权力,说明该政治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而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官制,排除C项。“无诸侯之权”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之下的诸侯王享有较大的权力相悖,排除AB项;元朝行省最初只是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因而初设时“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之后由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行省数量增多,辖区广阔,权力集中以致于地方军、政、财无所不统,并对中书省负责,而中书省借助行省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说“所寄者甚重”,故D项正确。9.(2014·鹰潭市模拟题)朱元璋谕晓中书省群臣:“朕谓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今京师虽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这表明朱元璋重视()A.对官吏的教化B.学校的德育功能C.对人才的培养D.对学校的管理答案B解析据“教化为先”“学校为本”可知朱元璋强调学校对人们的教化作用即德育功能,故3选B项。10.(2014·宝鸡市模拟题)有人称,清代军机处是一个“一不四无”机构,即:不是法定的、独立的衙门,且无官署(只有值班办事的地方,称“值庐”)、无定员、无长官、无属吏。军机处的这一特点()A.体现了皇权专制的加强B.说明了其行政效率低下C.便于破格提拔有用人才D.不利于国家的政治稳定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加强皇权专制的主要表现,材料中军机处“一不四无”的特点,使得不管是军机处整体,还是军机大臣,都不能拥有独立的实际权力,这便于皇权专制,防止大臣专权,所以有利于加强皇权;B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11.(2014·金考卷名校名师原创题)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称:“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下列史实可以为此观点的成立提供依据的是()A.秦朝推行郡县制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C.北宋文官任知州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答案D解析材料的中心含义是君主专制的强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基本趋势,也是不利于社会进步的一大问题,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侧重于中央集权的加强。12.(2014·湛江市模拟题)据史书记载:“至嘉靖间,始委政内阁,而居首揆者责任尤专。凡一时政治得失,皆视其人为轻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内阁开始有了独立决策权B.明朝政治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C.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D.明朝内阁开始威胁皇权专制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嘉靖年间的内阁的权限迅速扩大,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讨论,C项符合题意。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其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不可能制约和威胁皇权,ABD项不符合题意。二、材料分析题13.(2014·金考卷名校名师原创题)(16分)宰相制度是中国传统政治中的重要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李俊《中国宰相制度》材料二在中国的政治传统中,君权和官僚制度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当官僚制度的机器发展得不符合“君尊臣卑”的要求时,君主便要对这部机器作一次基本的调整。由于相权是处在这部机器运转的枢纽地位,因此每一次重大的调整便导致宰相制度的变更。——余英时《“君尊臣卑”下的君权与相权》材料三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任怀国《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10分)4(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则材料中关于中国宰相制度论点相似的材料并阐明其论点。(6分)答案(1)演变:秦代三公九卿制中丞相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天下庶务;汉武帝后,宰相的职权逐渐转到尚书台;魏晋至隋唐,三省六部制趋于成熟,相权弱化;北宋设三司使、枢密院和参知政事分割相权;明代废丞相设内阁,宰相制度不复存在。(10分)(2)相似:材料一和材料三相似。论点:认为相权不断弱化。材料二与材料三相似。论点:认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导致宰相制度的变更,并且相权不断弱化。(6分)14.(2014·新余一中模拟题)(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旨,分毫不敢与闻。材料二先是世祖(顺治皇帝)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议者谓与内三院无异。顾南书房翰林虽典内廷书诏,而军国机要综归内阁,犹为重寄。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清史稿》材料三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地方上,随着督抚完成地方化,省一级有了统一的军政首长,省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叶向高对明朝内阁制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内阁的本质。(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内阁职权的发展变化。(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具体表现及其政治制度的特征。(8分)答案(1)认识: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一旦阁权与君权、部权发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败。(4分)本质: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和工具。(2分)(2)变化:顺治时期,内阁大学士负责票拟,职权最高;康熙时期,内阁的一部分职权分给翰林院;雍正时期,随着军机处的设立,内阁职权再次被削弱;发展到最后,内阁虽存草拟诏旨之责,但军国大政主要由军机大臣根据皇帝的旨意办理,内阁权力更小。(8分)(3)表现:皇帝亲理朝政;设立军机处和密折制;在地方设置省、府、州、县等地方机构,加强中央集权。(6分)特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