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验收评估(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武汉联考)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该灌区面积为4万余顷,粮食亩产达到6石4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单产普遍只有1石5斗左右。这反映出()A.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随之降低B.其他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D.农业发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2.《论衡》中提道:“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人定胜天”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C.“广种薄收”的弊端D.“地无遗利”的思想3.(2015·青岛测试)下列材料能够反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是()A.《诗经》描述“千耦其耘”B.《汉书·食货志》记载“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C.白居易《朱陈村》描述“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D.《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授田者,名为雇工”4.方行《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材料反映出江南农村()A.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B.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D.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5.(2015·临沂质检)(纸上谈兵的赵括)“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史记·赵奢列传》)从材料中不能提取的信息是()A.赵括做房地产投机生意B.战国时土地买卖频繁C.井田制开始瓦解的标志D.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6.(2015·湛江调研)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7.(2015·永州模拟)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上述材料表明()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B.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C.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D.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8.(2015·安徽十校联考)中唐诗人王建的《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细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晚唐薛逢也写有“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泊香满怀”的诗句。这些诗句说明当时唐朝()A.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南方的都市很繁华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已经出现夜市生活9.(2015·武汉调研)唐代坊市制度严格,《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这说明唐代()A.坊市制度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B.法律仅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C.坊市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D.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10.(2015·惠州调研)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新航路开辟11.(2015·潍坊模拟)“江南役重甲天下,(徐光启)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材料反映出()①赋役沉重②抑商政策削弱③商品经济发展④科举免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2015·贵州五校联考)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当铺又次之。”此观点出现的社会背景是()A.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B.农民封建地租的沉重C.国内商品经济的繁荣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5·烟台质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代中国取得了农耕文明的辉煌。随着时代的进步,固守本源,造成中国经济落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三被誉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中国的“停滞性”问题:“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劳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处于停滞状态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中国文明终于成型”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8分)(3)试以明清时期的史实论证亚当·斯密关于中国经济“停滞性”这一观点的合理性。(6分)14.(2015·青岛测试)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国商帮在沉寂100多年之后再度崛起。今日的浙商、苏商、粤商、闽商等比起传统的商帮更具开拓性、创新性,更具全球的眼光和谋略。抚今追昔,鉴古今而知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帮经营理念存在时间徽商贾而好儒,财由道生明中期至清中叶晋商义中取利,信誉第一明代洪武间至民国时期福建自强不息,爱拼会赢明嘉靖至民国初期广东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明嘉靖末至今山东重土乐安,诚实守信明末至民国前期宁波灵活善变,开拓创新明末清初至今——张正明《中国十大商帮》材料二山东商帮里面,主要是大官僚、大地主兼大商人。这也决定了山东商人所走的道路及商业资本的流向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鸦片战争后,尤其是民国时期,宁波商帮中新一代商业资本家脱颖而出,把商业与金融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宁波商帮以新兴的近代商人群体的姿态跻身于全国著名商帮之列。他们所经营的银楼业、药材业、成衣业、海味业以及保险业,也是名闻遐迩。——张正明《中国十大商帮》(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帮的特点。从明清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货币演变、社会价值观念变化方面分析商帮兴盛的有利条件。(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山东商帮和宁波商帮发展的不同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答案1.选D秦国粮食亩产高于其他诸侯国,这为秦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故D项正确。2.选D“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大意是说:善于劳作、改善耕锄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尽地之利,充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大意是说:用地力旺盛,草木就长得茂密,一亩的收成,就相当于中等四五亩的产量,因此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思想,即“地无遗利”的思想,故D项正确。3.选B“千耦其耘”是指成千的农人在耕地,这是奴隶集体耕种的场景,故A项错误;B项说明农家注重农作物的栽培和牲畜的饲养,是典型的精耕细作表现,故B项正确;C项体现的是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错误;D项体现的是封建社会租佃关系,错误。4.选B题中没有反映家庭手工业收益的信息,故A项错误;“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体现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故B项正确;题中没有反映农产品商品化的信息,故C项错误;“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体现了土地利用率高,但是没有体现兼并严重的信息,故D项错误。5.选C从题干中“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可以提取出A、B、D三项所述的信息,故排除A、B、D三项;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而春秋时期井田制就开始瓦解,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6.选A从题干中“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官营手工业分工相当精细,从“其底部刻有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官营手工业由官府掌控,故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效率低下的信息,故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主要满足皇室和官府的需要,其产品不在市场上流通,故C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其生产成本较高,故D项错误。7.选B从材料“一州唯两家能织”“惧他人家得其法也”可以反映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故B项正确;“惧他人家得其法也”说明手工业技术没有推广,也没有通过家庭得到传承发展,故A、D两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亳州出的轻纱比较出名,并不能说明毫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故C项错误。8.选D材料只能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繁荣,不能表述成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都市洛阳在北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南方城市商业发展情况,故C项错误;从“夜市千灯照碧云”“骑马夜泊香满怀”等诗句可以看出描写的是当时唐朝的夜市生活,故D项正确。9.选C材料中没有提及社会经济的影响,故A项错误;B项说法绝对,错误;材料意思是说加强质量管理和禁止非法牟利有助于维护交易秩序,故C项正确;该规定不属于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10.选C明清时期工商业繁荣发展,工商业市镇大量产生,从而影响到人口和城区的规模发展,故C项正确。11.选C由“江南役重甲天下,(徐光启)祖父以役累中落”可以看出赋役沉重,故①正确;徐光启“家业复振”是因为其考上举人,政府免掉他们家的赋役,而不是抑商政策的削弱,故②错误,④正确;“(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③正确,C项符合题意。12.选A材料反映了古代投资置办产业以购置田地为主,这实质上是封建社会重农抑商导致的现象,故选A项。B、D两项材料并未体现;C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以商富之,以农守之。13.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的“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分别从经济方面、政治方面和思想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材料二中“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与宋朝市的变迁和城市发展的史实相结合,可知指的是商品经济;第二小问结合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作答。第(3)问,结合明清时期阻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回答即可。答案:(1)实现了从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完成了从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转变,郡县制成为我国古代的基本地方行政制度;儒道法思想孕育着道德、哲学、变革思想,形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准。(2)经济:指商品经济。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经济繁荣,“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城郊和乡村间允许置市贸易;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向繁荣。(3)明清时期虽然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这种新的经济因素只在局部发达的一些生产部门存在;明清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对外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轻视技术等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经济没有突破原有经济模式陷入停滞状态。14.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结合材料一中相关信息进行回答,可从商帮名称、经营理念、存在时间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从农业产业结构、货币、社会价值观念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从山东商帮的人员构成和资本流向可看出其依然属于传统封建商业,而宁波商帮所从事行业和人员构成可以看出其成功转型,发展成为近代资本家;第二小问,注意二者不同地域对于其发展趋向的影响,如山东受传统思想文化影响较深,因其是儒家思想发祥地,而宁波地区则与其较早开口通商,受欧风美雨的冲击有关。答案:(1)特点: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诚信真善、义利并举、开拓创新;兴盛于明清时期。条件: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产品商品化加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