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山东省临沂市一模语文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一语文周测题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莅.临(lì)款识.(shí)肖.像画(xiào)张.牙舞爪(zhǎng)B.踊跃.(yao)晕.场(yùn)反间.计(jiàn)呱.呱而泣(gū)C.轻佻.(tiāo)当.真(dàng)独角.戏(jué)锲.而不舍(qiè)D.晌.午(shǎnq)账簿.(bù)强.迫症(qiǎng)拈.轻怕重(ni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股份软着陆枉费心机天生我才必有用B.联袂棚户区拾人牙惠在地愿为连理枝C.对诀双轨制张皇失措业精于勤而荒于嬉D.膨胀圆舞曲山清水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南海l号”考古挖掘工作已经进入船内发掘和船载文物提取阶段,此后,将有更多海上丝绸之路的珍贵文物。(2)因整体拆除会带来粉尘污染等问题,包河区邀请休闲、餐饮企业,将原本的老旧厂房“变身”城市新型街区。(3)露天音乐会演出效果很难与剧院相比,也有很多优势,如优美的自然环境能为高雅艺术带来更多的爱好者、向往者。A.问世入驻虽然/但是B.面世入驻虽然/但是C.面世入住尽管/然而D.问世入住尽管/然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茔祠平方旷达,规模宏敞,红墙匝绕,庄严肃穆,浓浓的古香古色吸引着我们登堂入室....,去探寻这位清廉名相的历史足迹。B.朱老师用自己兑现诺言的实际行动教育了学生,不仅激励了学生学习,而且让学生明白了一言九鼎....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会了诚信。C.领导干部有“品”才有“位”,要想让自己的官位永葆青春、节节升高,就要不断修养自身,危言危行....,成为一个德才兼备之人。D.钱武肃王尊重文化、崇儒兴学,对子孙后代的读书教育极为关注,要求甚严,吴越大地上行下效....,形成了一种风气,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B.贵州草海管理局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候鸟栖息地内,安装了27个激光红外线高速球探测头,能转动360度并清晰检测500米范围ra鸟类活动。C.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而且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即使要利用它发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D.《好人365》,以清新的风格、独特的视角体现了一个个凡人善举的精彩瞬间,弹奏了一支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交响曲。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寻找汉字里的中国思维王鸿谅“象”字的甲骨文字形,就是描画的一头大象。根据现代的考古发现,黄河流域出土了很多大象的骨骼,这说明殷商时期的黄河流域,是温润的亚热带气候,很适合大象的生存,只是后来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大象变得十分稀少甚至绝迹。那个时期的大象,就好比后来的牛或马,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论衡·书需篇》记载着“传书言,舜葬于苍梧,象之为耕;禹葬会稽,鸟为之田”,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象耕鸟耘”。甲骨文里的“为”字,从手从象,看起来像人用手牵着一头大象,表示驾驭大象进行耕作,进而引申为一般的行为做,应该就是这种传说的见证。从大象而来的“象”字,与语言相结合之后的使用中,被赋予了更多层次的意义。它可以指形象,《尚书·皋陶谟》里说:“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它也可以指意象,《周易·系辞上》里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所宜,故谓之象。”“中国的文化,无论是哲学思想领域,还是科学技术、文学艺术范畴,几乎无处不有‘象’的形影。”研究者王作新说,“论天体,说天象;论人体,说脉象;谈思维,则有想象、意象。”王夫之在《周易外传》里这样总结:“盈天下而皆象矣,《诗》之比兴,《书》之政事,《春秋》之名分,《礼》之仪,《乐》之律,莫非象也。”对“象”这个字,从构形到赋予多层次意义的过程本身,就是我们传承下来的东方式认知和思维方式——“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客观物象是这种认知的起点。体现在造字里,就是象形,对事物进行描绘。许慎在《说文》里解释为,“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这种描绘并不是简单的原物实录,如果仅止于此,那就是绘画,而不是文字。从绘画跨越到文字,关键在于取象过程中的思维创造,这就是古人说的“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2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种思维创造,帮助人们突破了对客观世界的依赖,自然万物可取象,人类的社会活动可取象,人类在社会活动中获知的抽象概念也可取象,就像《周易》里说的,“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体现在文字的演变上,就是从源生字到孳生字的发展,音、形、义的组合方式,让文字的丰富有了无限种可能。“象”与“意”的关联,一直就是古代文献乐于论述的主题。《周易·系辞上》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王弼在《周易·明象》里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在“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过程里,人们的认知和思维,完成了具象—抽象—意象的转换。首先是对客观物体表象特征的考察,这是具象的,但是人们的观察并不仅仅停留在这种表象的描述,而是对客观物体进行抽象和归类,在造字时取其特征,由一个而知一类。比如甲骨文里的“人”字,并不是具体某个人的肖像描绘,而是一个侧立的人形。这种提炼的特征,最后固定为表意的汉字,又成为一种意象的存在。这种频繁的思维转换,也让汉字里的东方式认知,不同于西方科学,并不是通过内在的微观本质的分析来获得规律,而是通过整体特征之上的高度抽象而获得概念,注重的是来源于实践的直观、形象和感悟。(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6.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引用相关典籍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用《周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一句,旨在佐证“取象过程中的思维创造帮助人们突破了对客观世界的依赖”。,B.引用王夫之在《周易外传》里“盈天下而皆象矣……莫非象也”这一段话,目的在于说明“象”字在传统文化里也可以指意象。C.引用《沦衡·书需篇》中“传书言”,舜葬于苍梧,象之为耕”,意在说明殷商时期的大象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D.王弼在《周易·明象》里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这些都说明“象”与“意”之间存在着关联。7.下列关于“象”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象”字源于大象,应该属于象形字。在甲骨文字形里。“象”字就是描画的一头大象。B.“象”字与语言结合之后,具有了更多层次的意义,它既可以指形象,也可以指意象等。C.“象”字在中国文化中无处不在,哲学思想领域和科学技术、文学艺术范畴都有其身影。D.“象”字从构形到赋予多重内涵,体现了“观物取象,立象尽意”这一东方式的思维方式。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说中的“象耕”,可从甲骨文里的“为”字得到佐证,该字从手从象,表示人用手牵着大象进行耕作,进而引申为一般的行为做。B.文字和绘画都对客观物象进行描绘,而绘画是简单的原物实录,在取象过程中需要借助于思维创造,这样绘画就跨越到了文字。C.“人”字的创造过程中,人们的认知和思维完成了具象——抽象——意象的转换,即观察表象特征——抽象和归类——取其特征。D.汉字里的东方式认知注重的是来源于实践的直观、形象和感悟,是通过整体特征之上的高度抽象而获得概念,比西方科学更为合理。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胡僧祐,字愿果,南阳冠军人。少勇决,有武干。仕魏至银青光禄大夫,以大通二年归国,频上封事,高祖器之,拜假节、超武将军、文德主帅,使戍项城。城陷,复没于魏。中大通元年,陈庆之送魏北海王元颢入洛阳,僧祐又得还国,除南天水、天门二郡太守,有善政。性好读书,不解缉缀,然每在公宴,必强赋诗,文辞鄙俚,多被嘲谑,僧祐怡然自若,谓己实工,矜伐愈甚。晚事世祖,为镇西录事参军。侯景乱,西沮蛮反,世祖令僧祐讨之,使尽诛其渠帅,僧祐谏。忤旨下狱。大宝二年,侯景寇荆陕,围王僧辩于巴陵,世祖乃引僧秸于狱,拜为假节、武猛将军,封新市县侯,令赴援。僧祐将发,谓其子曰:“汝可开两门,一门拟朱,一门拟白。吉则由朱门,凶则由白门,吾不捷不归也。”世祖闻而壮之。至杨浦,景遣其将任约率锐卒五千,据白塉,遥以待之。僧秸由别路西上,约谓畏己而退,急追之,及于南安芊口,呼僧祐日:“吴儿,何为不早降?走何处去。”僧祐不与之言,潜引却,至赤砂亭,会陆法和至,乃与并军击约,大破之,擒约送于江陵,侯景闻之遂遁。世祖以僧祐为侍中、领军将军,征还荆州。承圣二年,进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余悉如故。西魏寇至,以僧祜为都督城东诸军事。魏军四面起攻,百道齐举,僧祐亲当矢石,昼夜督战,奖励将士,明于赏罚,众皆感之,咸为致死,所向摧殄,贼莫敢前。俄而中流矢卒,时年六十三。世祖闻之,驰往临哭。于是内外惶骇,城遂陷。(节选自《梁书·胡僧祐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勇决决:果断B.城陷,复没于魏没:埋没c.必强赋诗强:尽力D.僧祐不与之言,潜引却引:率领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A.擒约送于.江陵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世祖闻而.壮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C.世祖乃.引僧祐于狱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D.侯景闻之.遂遁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胡僧祐“有武干”的一项是()①频上封事,高祖器之②世祖令僧祐讨之,使尽诛其渠帅③晚事世祖,为镇西录事参军④僧祐不与之言,潜引却⑤僧祐由别路西上⑥奖励将士,明于赏罚A.①②③B.②③⑥c.④⑤⑥D.①④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僧祐一开始在魏国做官,第二次回到梁时担任两个郡的太守,取得了好的政绩。他虽然喜欢读书,但写出的诗文鄙俗,常常被人调笑,但他仍以自己的诗文自夸。B.胡僧祐把西沮蛮的首领全部诛杀了,违背了世祖的旨意而被关入狱中,后又被起用救援王僧辩,临行时嘱咐儿子把两扇门准备成红白两色,感动了世祖。C.胡僧祐率军来到杨浦后,任约早已布好兵马等候,他不硬拼,率兵悄悄退到赤砂亭,和陆法和的军队会合后一起攻击任约,活捉了任约,后又被世祖征召回荆州。D.西魏敌寇从四面发起进攻,许多股军队同时出击,胡僧祐冒着危险昼夜督战指挥,尽职守城不久被乱箭射中而死,朝廷内外都惶恐惊骇,城最终被攻下。第Ⅱ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3分)(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分)(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分)1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秣陵①屈大均②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③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注】①秣陵:今南京市,秦朝称为秣陵。②屈大均: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③牛首,又名牛头山,在南京市南,双峰东西对峙,状如皇宫前两旁的阙楼,又称天阙。龙岗:指钟山。相传诸葛亮曾论南京的地形说: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真帝王之宅。(见《六朝事迹》)(1)全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2)从全诗结构看,尾联起什么作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15.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映带左右。,列坐其次。(2)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3)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不能喻之于怀。五、(12分)1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为什么人们热衷于一窝蜂地行动?为什么只考虑目的而不考虑后果?根源也在于思维方法的简单化和绝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