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项突破八附加题(断句与简答)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1.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诗有六义,其二曰赋,_赋_者_铺_也_铺_采__摛__文_体_物_写_志_也。昔邵公称公卿献诗,师箴赋。传①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诗序②则同义,传说则异体。总其归涂,实相枝干。刘向云明不歌而颂,班固称古诗之流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注】①传:这里指《国语》和《毛传》,并非单指《毛传》。②诗序:即《诗序》,亦称《毛诗序》,研究《诗经》的著作。【答案】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2.《诗经》“六义”具体指哪些?【答案】风、雅、颂;赋、比、兴。3.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说明什么是“赋”(或“赋”是什么),但《诗序》与“传”(《毛传》《国语》)对此有不同看法。(意对即可)【参考译文】在《诗经》的“六义”中第二项就叫“赋”。所谓“赋”,就是铺陈的意思;铺陈华采,舒布文辞,为的是描绘事物,抒发情志。从前周代的邵公曾说:“各级官吏献诗,主管教化的官员进箴,盲人赋诵诗。”《毛传》说:“登高能够赋诗的人,就可以当大夫。”由此可见,《诗序》把赋与比、兴同列于“六义”表现手法之中,而《毛传》和《国语》则把赋和诗区别开来,成为一种不同的文体。但是总观它们归属的途径,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十分密切的。所以刘向说,“不歌唱只朗诵的诗就叫赋”,班固称,“赋是《诗经》的一个支流”。二、阅读材料,完成1~3题。1.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国风》《离骚》固不论,自汉魏以来,是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坏于苏黄。余之此论固未易为俗人言也,子_瞻_以_议_论_作_诗_鲁_直_又_专_以_补_缀_奇_字_学_者_未_得_其_所_长_而_先_得_其_所_短,诗人之意扫地矣。(南宋·张戒《岁寒堂诗话》)【答案】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学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2.文中“子建”“子瞻”分别指曹植和苏轼。3.依据文段,作者认为“诗坏于苏黄”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苏轼“以议论作诗”和黄庭坚“补缀奇字”,后世学者只得其短,使“诗人之意扫地”。(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国风》《离骚》固然不必评论,自汉、魏以来,曹植(子建)的诗作最为精妙,李白、杜甫成就最大,苏轼、黄庭坚却将诗歌创作引入歧途。我的这种言论本来不容易对俗人说呀。苏轼用议论作诗,黄庭坚又过分专注于斟酌字句,求学的人没有学到他们的优点,反而先学到他们的缺点,使诗人创作诗歌的本意全部丧失了。三、阅读材料,完成1~3题。1.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3处)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白马解围”四字,即作《西厢记》之主脑也。余剧皆然,不能悉指。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2-有_如_散_金_碎_玉_以_作_零_出_则_可_谓_之_全_本_则_为_断_线_之_珠,无梁之屋。(清·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答案】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2.元曲四大家除了关汉卿、郑光祖之外,另外的两位分别是白朴、马致远,这两位的代表作分别是《墙头马上》、《汉宫秋》。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本的观点。【答案】作传奇要突出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参考译文】古人写任何一篇文章,一定有主要的剧情。“白马解围”是《西厢记》的关键剧情。其他的剧作都是这样,不能全部指出。后来的人写作传奇剧,只知道写一个人,不知道写有关这个人的主要事件。把这个人所做的事情,按章节逐一叙述,犹如散落的金子、破碎的玉石,用此可以作为折子戏,但是对于全剧而言,就犹如断线的珍珠、没有梁柱的房屋。四、阅读材料,完成1~4题。1.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宋征士陶潜,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醉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邪?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南朝梁·钟嵘《诗品》)【答案】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2.根据文意,请你推断“应璩”可能所处的朝代是()A.春秋B.三国C.隋朝D.五代十国【答案】B【解析】肯定是“东晋”前面的朝代,又不会很远。3.根据文意,请判断《诗品》是怎样一部书()A.诗歌文赋理论B.诗歌作品选编C.百科全书著作D.诗歌品评著作【答案】D【解析】《诗品》是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4.钟嵘认为陶潜的诗歌有着怎样的风格?(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简约明朗、真挚古朴、委婉和谐。(答到两点即可)。【参考译文】宋征士陶潜,(创作上)源自应璩,又带有左思的雄健笔力。文章干净利落,一般不用长句,言辞追求古朴,和婉惬当。每当看到他的文章,便想到他的良好品德。诗人赞叹他的诗风“质直”,至于提到“欢言醉春酒”“日暮天无云”这些诗句,真可谓风华清新,又哪是一般农夫的话语?(陶潜)是古今隐逸诗人的鼻祖。五、阅读材料,完成1~4题。1.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宋初大臣之为词者: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文忠并有声艺林。然数公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独_文_忠_与_元_献_学_之_既_至_为_之_亦_勤_翔_双_鹄_于_交_衢_驭_二_龙_于_天_路。且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一变。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清·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答案】独文忠与元献学之既至/为之亦勤/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3-2.文中的“元献”和“文忠”分别是指晏殊和欧阳修。3.文中的“疏隽”和“深婉”在宋词的风格流派中,分别是指豪放派和婉约派。4.文中的“文忠”和“元献”二人在词学成就上有何相同之处?【答案】①成就高(名气大)。②都属于西江派。③都向南唐学习,成就超越南唐。【参考译文】宋初大臣中写词的,寇准、晏殊、宋祁、范镇与欧阳修等都是词家中有声望的。不过其他诸公也许是一时兴起写词的,不能算是专门精于此道;只有欧阳修与晏殊,学识功夫到家了,且作词勤奋,就像两只天鹅飞翔在大道之上,像两条龙腾飞在天路之间。而且欧阳修家住庐陵,晏殊家在临川,因此词家就形成了西江派。他们的词都出自南唐,但深远的意味、情趣又超过了南唐。北宋到了欧阳修的时代,文章开始崇尚复古,天下文人一致尊他为师,文风也为之一变。就拿词来说,其放达超逸开启了苏轼(的豪放),其含蓄委婉又影响了秦观的(婉约)。六、阅读材料,完成1~3题。1.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_万_乘_之_虏_遭_时_不_遇_至_于_伏_剑_不_顾_流_离_辛_苦__几_死_朔_北_之_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西汉·李陵《答苏武书》,有删改)【答案】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2.材料中多处出现人名,“萧、樊囚絷”“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中的“萧”“樊”和“陵”分别指()A.萧何樊於期李陵B.萧统樊哙司马迁C.萧统樊於期司马迁D.萧何樊哙李陵【答案】D【解析】注意上文中的“功臣”二字。3.为驳斥“汉与功臣不薄”这个观点,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理?请加以概括。【答案】汉朝功臣受迫害的一些例子,苏武本人回汉朝后并未受到重赏,迫害功臣的朝臣反受重用。【参考译文】足下又说:“汉朝对待功臣的恩情不薄。”从前萧何、樊哙被拘禁,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晁错被腰斩东市,周勃、魏其侯被定罪。况且从前你以一个轻车简从的使节身份,出使到拥有兵车万乘的匈奴,碰上一个不好的机会,以至于你伏剑自刎也不顾惜,辗转流离,茹苦含辛,差一点死在北方的荒原上。我李陵以为你该享受分封土地的待遇,得到封侯的奖赏。但听说你回国后,赐给你的钱不过两百万,官位不过是典属国,没有用一尺封地来报答你的劳苦。可是那些妨害他人建立功业、施展才能的臣子都被封为万户侯,皇亲国戚以及那一班贪婪谄媚的人都在朝廷担任高官。七、阅读材料,完成1~3题。1.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昔齐威酣乐,而淳于说甘酒;楚襄宴集,而宋玉赋好色:意在微讽,有足观者。及_优_旃_之_讽_漆_城_优_孟_之_谏_葬_马_并_谲_辞_饰_说_抑_止_昏_暴_是_以_子_长_编_史_以_其_辞_虽_倾_回_意_归_义_正_也。但本体不雅,其流易弊。于是东方、枚皋,糟啜醨,无所匡正,而诋嫚媟弄,故其自称“为赋,乃亦俳也,见视如倡”,-4-亦有悔矣。(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答案】及优旃之讽漆城/优孟之谏葬马/并谲辞饰说/抑止昏暴/是以子长编史/以其辞虽倾回/意归义正也2.文中的“子长编史”是指《史记》中的哪一篇?【答案】《滑稽列传》。3.作者认为司马迁将“谐者”编入《史记》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他们的言辞颠倒迂回(微妙含蓄),而用意归于正当的义理(起到了讽谏的作用)。【参考译文】“谐”字之所以由“言”和“皆”两字组成,就是因为所说的言辞浅显通俗,大家听了都喜悦发笑。从前齐威王喜好酣乐饮酒,淳于髡就专门给他说甘酒的事来讽谏他;楚襄王爱好欢宴集会,宋玉便作了《登徒子好色赋》来讽谏他。他们的意图都在于通过微妙含蓄的话来讽谏,颇有可取之处。到秦国的优旃谏止秦二世油漆城墙,楚国的优孟谏阻楚庄王厚葬爱马,同样都是用含蓄的言辞讽喻,阻止帝王昏庸残暴的行为。司马迁编入《史记》,就是因为他们的言辞虽然颠倒迂回,而用意却都归于正当的义理。但是谐辞这类东西本身就不雅正,所以它的流传就容易发生弊病。于是西汉的东方朔、枚皋这类文人只能吃糟食,喝淡酒,随波逐流,投人所好,对帝王的缺点和错误没有什么匡救纠正的作用,而只是说些诋毁谩辱不庄重、供人狎戏玩弄的话。所以他们自己也说,所作的赋,是属于玩乐取笑一类的东西,以致被别人看成倡优戏子一样,自己也后悔。八、阅读材料,完成1~3题。1.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上古文字初开,实字多,虚字少。典、谟、训、诰,何等简奥,然文法自是未备。至孔子之时,虚字详备,作者神态毕出。《左氏》_情_韵_并_美_文_采_照_耀_至_先_秦_战_国_更_加_疏_纵_汉_人_敛_之_稍_归_劲_质_唯_子_长_集_其_大成。唐人宗汉,多峭硬。宋人宗秦,得其疏纵,而失其厚茂,气味亦少薄矣。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何可节损?然枝蔓软弱,少古人厚重之气。(清·刘大櫆《论文偶记》)【答案】《左氏》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至先秦战国/更加疏纵/汉人敛之/稍归劲质/唯子长集其大成2.刘大櫆与方苞(方灵皋、方凤九)、姚鼐(姚姬传、姚梦谷、姚惜抱)被誉为“桐城三祖”。3.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观点。(不超过10字)【答案】写文章要恰当运用实字虚字。【参考译文】上古时代,文字刚产生,实字多,虚字少。《尚书》的《典》《谟》《训》《诰》,文字十分简朴古奥,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文法还不完备。到孔子的时候,虚字已经详细而完备,于是写文章的人就能够将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神气形态全部表现出来。《左传》的情致和韵味都很美,文章光彩耀眼。到了先秦战国时代,就更加疏荡恣肆。汉朝人有所收敛,逐渐走向了劲健质实,只有司马迁能集其大成。唐朝人效法汉人,然多数趋于峭拔硬挺。宋朝人宗法秦人,得到了秦人文章疏荡恣肆的一面,但却有失于浑厚丰赡,情气韵味也显得有些淡薄。写文章必须虚字用得充分而后方能使神情姿态全部显现出来,怎么可以随便节省减损呢?如此看来,枝蔓敷展软弱无力,缺少古人那种厚重的情气。九、阅读材料,完成1~3题。1.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5-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_信_无_分_于_东_西_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