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复习隋唐时期练习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隋唐时期练习(公元6C——公元10C)1、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是A.使封建选官用人制度得以完善B.分解相权,削弱了皇帝的权威C.扩大议政范围,有利于政治民主D.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机构效能2、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A.注重依法治国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C.皇权不断加强D.宰相掌控了决策权3、《唐书·百官志》云:“自开元以后,常以[宰相]领他职……故时方用兵,则为节度使;时崇儒学,则为大学士;时急财用,则为转运使。”其目的是A.兼职兼用,提升宰相特权B.架空相权,使之徒有虚名C.按需定权,加强君主专制D.侵夺相权,直至废除丞相4、科举时代流行着“科名以人重,人亦以科名重”(科名:科举考中而取得的功名)的格言。这句格言说明了科举制A.其人才选拔标准仍无法摆脱“门第”束缚B.因其人才选拔方式而得到社会广泛认可C.助长了追求功名的不良社会风气D.养成了知识分子不务实际的学风5、社会学者认为,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下列制度具有此作用的①世官制阶段②察举制阶段前期③九品中正制时期④科举制阶段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6、“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孕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令研究者“倍感兴趣”的政治制度是指A.郡县制B.刺史制度C.科举制D.谏议制度7、唐朝贞观年间,“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入阁奏事,必须谏官、史官随之,有失则匡正,美恶必记之。御史弹百官……故大臣不得专君,而小臣不得为谗。”材料主要反映了A.议事公开,加强君臣之间的约束B.中央集权加强C.贯彻法家治国理念,突出法制建设D.实行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制度8、英国人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写道:“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据此判断该历史时期是A.春秋战国B.汉唐C.明清D.近代时期9、北魏为解决“民多荫冒,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的状况而制定了A.宗主督护制B.租调制C.三长制D.均田制10、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流民与土地结合,稳定社会秩序的是A.连坐法B.保甲法C.雇募制D.均田制11、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12、一幅古代绘画作品,画有两朵萱花,一只白头翁,画中题诗:“问之花鸟何为春?独喜萱花到白头。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诵千秋”。该画属于A.宫廷画B.风俗画C.文人画D.宗教画13“(科举)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大集合。……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而边区远陬,更易有观摩有刺激,促进其文化学术向上之新活力。”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A.科考取士有利于全国各地人才的汇集B.科考取士有利于促进文化交融与传承C.科考取士有利于政府和社会群体交流D.科考取士有利于边远地区文化的发展14、下面所列各项制度中由隋朝创立的①科举制②三省六部制③均田制④府兵制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5、“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租庸调制A.基本特点是以丁计税B.实行以田亩为主的征收标准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反映了国家对人身控制的松弛16、面对战乱不断,百姓受苦现状,他发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感慨。他最可能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17、下列表述,与唐代的社会生活相符的是A.瓷器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B.棉布已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C.城郭、乡村人口稠密、贸易繁荣D.民俗画和木刻版画深受民众喜爱18、“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管兵,内外族婚……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唐朝科举制①.有资格限制②.以门第出身为标准③.反映了重农抑商的观念④.代表地主阶级利益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9、材料一:隋文帝实行租庸调法,其中租是每年纳粟三石,庸是五十岁以上可用布帛代替徭役,调是纳绢四丈。唐太宗继续推行租庸调法,租是纳粟二石,庸的年龄限制取消,调是纳绢二丈。到北宋时期,税额、税种因统治者需要的增加而剧增,宋代学者林勋曾称赋税“视唐增至七倍”,同时商税在税收总数中所占比重上升。(1)分析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唐太宗和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6分)材料二:隋唐时期,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女装富有时装性,往往由争奇的宫廷妇女服装发展到民间,被纷纷仿效。……唐人善于融合西北少数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来文化,唐贞观至开元年间十分流行胡服新装。……从外形到装饰均大胆吸收外来服饰特点,多以中亚、印度、伊朗、波斯及北方和西域外族服饰为参考,充实唐代服饰文化,使得唐代服饰丰富多采富丽堂皇,风格独特奇异多姿,成为中国历史服饰中的一朵奇葩,世人瞩目。材料三:满清时期,曾先后8次制定或修订与服饰有关的律法,对百官朝服及百姓服装做了详细规定,其中一条规定满族妇女最主要的服饰是旗袍,汉族妇女不得穿连体旗服,只能上袄配下裙,男性主流服装被锁定为长袍马褂。(2)据材料二、三,回答:隋唐服饰与满清相比,具有哪些鲜明的特点?为什么隋唐服饰“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9分)1.(2013·辽宁大连高三双基测试·2)三省六部制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此制度的积极作用是()A.使封建选官用人制度得以完善B.分解相权,削弱了皇帝的权威C.扩大议政范围,有利于政治民主D.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机构效能2.(2013·山东潍坊高三期末·1)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A.注重依法治国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C.皇权不断加强D.宰相掌控了决策权3.(2013·山东临沂一模·1)“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这反映出唐代()A.宰相有职无权B.皇权至高无上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D.尚书省地位下降4.(2013·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旧唐书》载:“长庆、大和中,(狄兼谟)历郑州刺史,以治行称,入为给事中(中央官职)。开成初,度支左藏库(掌管财政的机构)妄破渍污缣帛等赃罪,文宗以事在赦前不理。兼谟封还敕书,文宗召而谕之日:“嘉卿举职,然朕已赦其长官,典吏亦宣在宥。然事或不可,卿勿以封敕为艰。”由此不能看出()A.给事中隶属于门下省B.给事中可以否决皇帝旨意C.体现了皇权独尊的地位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5.(2013·山东德州一模·11)《唐书·百官志》云:“自开元以后,常以[宰相]领他职……故时方用兵,则为节度使;时崇儒学,则为大学士;时急财用,则为转运使。”其目的是()A.兼职兼用,提升宰相特权B.架空相权,使之徒有虚名C.按需定权,加强君主专制D.侵夺相权,直至废除丞相D.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用人制度6.(2013·广东韶关一模·13)“士的地位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在社会流动中,成为上下升降的汇聚之所,观念转变也较快”。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察举征辟制导致知识分子最善于接受新思想B.九品中正制促成士中大部分成为社会的上层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的上升提供制度性途径D.农民起义式的社会流动知识分子不能上升7.(2013·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12)科举时代流行着“科名以人重,人亦以科名重”(科名:科举考中而取得的功名)的格言。这句格言说明了科举制()A.其人才选拔标准仍无法摆脱“门第”束缚B.因其人才选拔方式而得到社会广泛认可C.助长了追求功名的不良社会风气D.养成了知识分子不务实际的学风8.(2013·浙江高考调研·16)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过三个阶段,而在第二阶段的后期,又有九品中正制度出现。社会学的观点认为,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若以此衡量,则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应该是()①世官制阶段②察举制阶段前期③九品中正制时期④科举制阶段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D.④②③①9.(2013·广东茂名二模·12)“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孕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令研究者“倍感兴趣”的政治制度是指()A.郡县制B.刺史制度C.科举制D.谏议制度10.(2013·辽宁大连一模·24)“中国古代的某类官员,他们都是对皇帝不附和,总是对皇帝所有决策政事表示异议。其实这本就是他们的天职,也是他们升迁的途径。”材料中“他们”是指()A.太尉B.谏议大夫C.刺史D.御史大夫11.(2013·湖南株洲一模·3)《资治通鉴》载:唐朝贞观年间,“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入阁奏事,必须谏官、史官随之,有失则匡正,美恶必记之。诸司皆于正牙奏事。御史弹百官,服豸冠,对仗读弹文。故大臣不得专君,而小臣不得为谗。”材料主要反映了唐朝()A.议事公开,加强君臣之间的约束B.中央集权加强C.贯彻法家治国理念,突出法制建设D.实行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制度12.(2013·广东广州一模·14)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B.抑制土地兼并C.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D.百姓赋税过重13.(2013·河北邯郸高三期末·26)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制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租庸调制()A.基本特点是以丁计税B.实行以田亩为主的征收标准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反映了国家对人身控制的松弛14.(2013·广东珠海一模·13)开元时(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舶深六七丈”。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口B.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C.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D.指南针运用于航海15.(2013·广东茂名一模·12)历史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一堂题为“大唐长安商业”的探究课,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史料,其中不符合探究课主题的是()A.“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B.“皆云西市有贾胡及波斯邸,能辨识珠宝”C.“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D.“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16.(2013·湖南长沙一模·23)《必修三》第三课教材说:“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而复旦大学吴松弟教授通过电脑光盘检索,发现三教合一之称在整个《四库全书》中只出现过八次,且全都是在元代以后,也就是说,在明代之前,只有三教的概念,而根本没有三教合一概念的流行。据此,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可以成立()A.元代之前确实无“三教合一”之说B.《四库全书》是史料,吴教授的观点比教材更可信C.不能据此判断隋朝没有提出过“三教合一”D.“三教合一”是后人对隋朝三教发展状况的一种描述17.(2013·福建泉州一模·14)“书坊自经史子集事类,州县所试程文,专刊小板,名曰夹袋册,高价竞售,专为怀挟(夹带)之具,则书不必读日期矣。”下列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商品经济渗透到科举考试中B.反映了科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C.反映的内容与印刷术发展有关D.肯定了书坊在普及知识上的贡献18.(2013·广东汕头高三期末·14)下图说明()唐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8、3.(2013·云南昆明一模·26)英国人威尔斯在他的《世界简史》中写道:“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