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畜牧经济发展大势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6畜牧经济发展大势分析时间:2016-02-25来源:动物科技信息一、今年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形势评析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将进一步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随着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不断推进,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龙头企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也将会进一步提升,畜牧业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将迈出实质性步伐。同时,2016年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市场波动可能会继续呈现,但只要相关主体稳定,波动幅度总体可控。今年我国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来自于国内畜牧产品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的情况下,国内部分畜牧产业仍然严重亏损。一是猪肉、乳品等大宗畜牧产品国内国际市场严重倒挂。二是猪肉生产成本高、利润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机遇在于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较好。一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好环境,以及中央提出的推动粮经饲统筹等具体的可落实的好政策等都是利好。二是国内对畜牧产品的强劲需求,为畜牧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好的经济环境。2016年是畜牧业景气向上的周期。一方面,是生猪、肉鸡等产业产能持续去化,市场供求格局已经或者正在发生扭转。产品价格将继续呈现震荡向上的走势。另一方面,随着玉米等饲料价格的下降,养殖成本下降明显。单位养殖赢利也将维持在高位。二、2016年,奶业大势分析1、2016年上半年可能仍会稳中下跌,不会上涨;9月~10月之后价格会有所回升。其中有三点因素将影响我国奶价变化:夏季奶牛会不会有突发性疫病,我国中小型养殖场、散养户(小区)奶牛淘汰数量的多少以及下半年国际市场会不会复苏。由于2015年饲料成本下降,例如玉米、豆粕价格下降了15%~20%,所以预计2016年奶价不会超过每公斤4元。2、国内外奶价相互影响,国内外奶价的传递主要通过进口乳制品的数量来传递,主要是进口大包粉和UHT奶。我国奶价高于主要乳制品出口国是一个常态化特征,而商品生产的国际化和贸易自由化是未来经济发展的特征。从近10年看,国际牛奶生产存在一个3年~4年的周期,其间全脂奶粉价格在每吨2000美元~5000美元区间波动,奶粉价格低谷时,国内部分企业转而使用进口奶粉作为主要加工原料,倒逼国内奶价下降。2013年~2014年我国奶源短缺时导致奶价升高,进口乳制品出口国有很高的利润空间,2年平均进口奶粉达到88.8万吨,进口价格在每吨4000美元~5000美元,刺激了主要出口国的增产。通过进口乳制品的传递,国内外奶价相互影响。3、粮改饲的实施会对奶牛养殖产生影响粮改饲的实施直接降低国内奶牛养殖成本,而且玉米青贮是奶牛很好的饲料。首先可以增加种植青贮玉米农民的收入。2015年的玉米价格很低,增产不增收。如果农民种植青贮玉米并和养殖企业签订合同,就可以保证农民的收入。其次,可以促进农牧业的结构调整。再其次有利于奶牛养殖,牛场可以获得稳定的饲料来源和土地支持,提高奶产量。同时还能减少焚烧秸秆的现象,通过种养结合,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饲料的营养价值和生物量。实验表明,饲喂好的青贮饲料,每头牛至少增加2公斤产奶量。粗略计算,每头牛投入增加3元,按目前生鲜乳市场价每公斤3.9元计算,可增加收入4.8元。4、推行奶牛保险,确定收奶保护价有利于奶业发展奶牛保险的执行是由各地的保险公司承担,存在一定的差异,以牛场实物类财产保险为主。虽然在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各省根据不同的情况都制定了标准。例如,山东省就设定了奶价最低值,这是好事。奶价最低值是要由政府、物价部门、加工企业等共同制定的。从生产者角度看,奶价保护价保证其生产最低成本,保护了生产者的基本效益。建议由一些奶牛主产区牵头实行,但由于全国生产基础和条件不同,全国推行统一标准存在难度。5、产业矛盾倒逼奶业升级1)进口与国内加工及养殖矛盾进口乳品目前已经占据国内整体乳品消费量的三分之一。2015年1月~11月份,全国乳制品(不含原装进口奶粉)进口量共计145.22万吨,同比下跌14.6%。预计今年进口乳品量约180万吨。进口快速增长对国内企业带来较大压力。一是造成国内乳品产量有所下降。二是影响到国内企业的正常经营。目前,国内大部分含乳饮料、酸奶制品、烘培食品、糖果等基本采用进口奶粉作为原料,更多的奶粉生产企业也转向海外采购原料。干乳制品产量大幅下降可以说明国内大部分工业奶粉生产企业已经减少生产,国内生鲜乳大部分都压给乳品企业,在政府积极倡导下和出于保护奶源目的,国内乳品企业一方面积极收奶变成产品,推向市场进行促销;一方面喷粉入库。收奶喷粉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而市场促销又降低企业正常赢利能力。2)加工环节与养殖环节矛盾2015年,国内养殖与加工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大批中小规模养殖场杀牛退出市场,一些大规模养殖场也已经慢慢捉襟见肘。中国奶牛养殖规模化以“高投入高产出”为发展模式,不适应国际化竞争的趋势。国内外生鲜乳价格仍存在较大差距,国内乳品企业在高附加值产品上使用生鲜乳是一件好事。但是,目前国内乳品企业奶粉库存压力依然较大,预计到2016年下半年才能够完全清理结束。国内奶牛养殖最大问题就是奶价不具国际竞争力,主要原因:一是成本高,目前,无论大规模养殖还是中小规模养殖,由于苜蓿等高蛋白饲料缺乏、牧场养殖管理不足、中小规模养殖品种改良不够、防疫费用高涨等一系列因素造成其系统性成本高。二是对于占主体的中小规模养殖,仍然独自承担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因为潜在成本大,比较收益低,养殖积极性不高。3)多环节发力助推奶业转型2015年对于国内奶农来说是艰辛的一年,“倒奶事件”频发,进口产品冲击不断。因此,国内奶业无论从养殖环节还是加工环节都亟待转型升级。去年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对奶业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奶业全产业链中,上游养殖、中游产品加工、下游消费与储备各个环节都应该积极转变,以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第一,转变奶牛养殖发展模式。改变过去“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发展模式,建立包含牧草、防疫、配种等环节的系统性的产业发展体系。坚持“种养结合”,推动专业分工,发展适度规模化和适度精细化,降低成本。第二,鼓励、引导奶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低温乳品产业。对发展相关低温乳品奶企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扶持,同时在配套冷链建设上给予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乳品产业低温化发展是一个国家乳业现代化发展标志之一,也是整个食品产业进步的表现。通过提高科技水平促进奶企产品结构调整。第三,修订产品标准,严格复原乳使用。通过对乳品及相关食品产品标准修订,引导不同乳资源在不同产品结构中扮演不同角色,保障消费需求的稳定。引导企业尽可能使用生鲜乳生产,而进口大包装粉尽可能作为成品奶粉原料和常规食品添加原料。另外,建立严格的复原乳的使用范围和标准,加强复原乳检测和标识。第四,推行奶粉期货市场,建立奶粉储备制度。在当前世界范围生鲜乳价格下行、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建立奶粉期货市场,可以防止国际市场供求大幅变化带给国内市场的风险;建立储备制度,发挥其蓄水池功能,有助于缓解国内“奶荒”及“奶剩”现象,保护本土奶牛养殖业。第五,做好消费教育及普及工作,重建消费者信心。政府及行业协会加强对乳品相关常识和营养知识的公益宣传,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乳品营养健康知识进行普及;开展乳品安全问题的专题讲座,化解消费者误解;对于无中生有、制造安全问题或虚假信息并从中获利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三、2016年,禽业大势分析1、肉鸡产业1)产业优势在我国禽类产品的消费中,白羽肉鸡占禽类产品总销量的60%以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白羽肉鸡的饲料转化率高,就料肉比而言,在我国鸡肉为1.7、猪肉为3.0、牛肉为6。同样生产1千克肉,肉鸡比生猪可节省40%的粮食,可大大降低粮食资源的消耗。若我国将肉鸡占比提高到世界平均水平34.6%,即可节约粮食1846万吨。按照2012年我国猪肉产量5335万吨计算,如果将其中的30%转变为鸡肉,就可节省粮食589万吨。如果把节约下来的粮食折算成耕地,按我国玉米每亩350公斤的单产水平计算,可节约耕地1637万多亩。2)行业现状当前,我国白羽肉鸡产业主要存在三种发展方式。第一种是“全产业链垂直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完全自养,范围涵盖了祖代鸡、父母代鸡、商品鸡、饲料和屠宰加工等产业链中的各环节。第二种是“公司+养殖基地”的模式。公司和养殖基地之间以契约的形式合作,公司为养殖基地提供鸡苗、饲料、兽药等消耗品,由养殖户生产商品鸡,之后再由公司回收。“这种模式对公司的掌控能力和监督能力有较高要求,否则生产出的产品良莠不齐,容易出现‘砸招牌’的现象。”第三种是“独眼龙模式”,就是普通意义上的散养户。可以说是一个单独的企业,小规模的养鸡场或屠宰场都属于这种模式。无论是从食品健康角度来说还是从行业的未来来说,第三种发展模式都是对行业发展起负面作用的。当前,我们需要调整发展模式,倒逼第三种模式转型升级或淘汰,让他们与大企业合作,逐渐减少其所占的比例。在这三种发展模式中,第一种模式较好。当前,我国的消费者与养殖户之间,规模企业和养殖基地之间,诚信问题还没有解决,而在‘全产业链垂直模式’下,企业生产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会假手他人,能最大程度地保证食品安全。四大新常态困扰行业发展第一是产能过剩。需要行业组织来协调,目前肉鸡产业联盟内目前有37家企业,其中包含了98%的祖代鸡企业,只要我们内部达成一致,就能从根本上控制产能。第二是疾病的风险。从较长时间看,我国的生物安全环境还不会有太大的改善,而我国的家禽养殖量一直在高位徘徊,再加上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型期,多种饲养方式并存以及病原变异和毒力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病增多,条件致病菌增加等原因,使得我国家禽养殖业的疫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第三是环保风险。近两年,国家针对畜禽养殖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抬高了养殖业的准入门槛,这对于促进散养户的转型升级非常有利,但在执行时有些地方部门只对大企业重点关注,然而容易出问题的往往是不成规模的散养户,所以有关部门在开展监督时,要有合理的侧重点。第四是消费端的风险。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愈加重视,以及禽流感的阴影仍然笼罩着家禽业,加之速生鸡的负面影响,公众对工业化生产的白羽肉鸡还存在着误区,需要持续地对消费者进行宣传才能改变。3)未来方向去产能稳发展白羽肉鸡联盟成立于2014年初,而2014年也是白羽肉鸡行业首个减产之年。2014年上半年,联盟召开祖代鸡减产会议,通过企业间相互协商,达成了减量共识,大家共同确定,将2014年祖代鸡引种量减至121万套。2014年下半年,为了进一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联盟再次召开会议,确定了各祖代鸡企业的淘汰数量和比例,在引种量减少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减产,淘汰了12%的存栏量,为行业复苏创造了条件。去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受禽流感疫情影响,美国、法国相继封关被禁,无法向中国出口祖代种鸡,我们本来计划引种108万余套,实际引种量只有80万套。目前,美国、法国还没有解禁,所以今年的引种量仍将进一步减少。近年来,受速生鸡等负面炒作的影响,白羽肉鸡行业市场需求低迷,每年的需求量约40亿只左右。而2013年,商品白羽肉鸡的理论产量为58亿只,2014年为50亿只,2015年为52亿只。这还只是根据祖代鸡的引种量计算得出的数字,实际的产量会因养殖户强制换羽再增加20%。他表示,“产能增速稳定在年5%左右是理想的状态,而2015年以前的产能增速均是两位数。因此,2016年,联盟还将继续推进白羽肉鸡的“去产能”工作,为产销平衡和产业的稳定发展而努力。降成本增效益目前我国白羽肉鸡养殖的料肉比为1.7,相比上世纪80年代2.2的料肉比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而现在美国的指标仅为1.4左右。另外,我国白羽肉鸡的出栏率为93%~95%,美国这一数据则在98%以上。所以,我国的白羽肉鸡生产水平还是有上升空间的,只要能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入手,就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美国人喜欢吃鸡胸肉,所以他们养殖的白羽肉鸡出栏体重为4公斤~5公斤,出栏时间为六十日龄左右,而值得一提的是,延长出栏时间也没有影响料肉比,他们仍能够将全程料肉比控制在1.4甚至1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