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呈现课文翻译章节精解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了流水的声音,就像珮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透明。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有的像是湖中的高地,有的像是湖中的岛屿,有的像凹凸不平的小丘,有的像高峻的山崖。青翠的树和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儿的影子映现在潭底的石头上,一动也不动,忽然又飞快地向远处游去,动作是那样的轻快敏捷,好像与游人一同游乐。朝小石潭西南方向望去,一条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爬行那样蜿蜒流动,时而看得见,时而又看不见。两岸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让人无法考察它的源头在哪里。坐在潭边上,四周翠竹绿树围绕,静悄悄的没有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它的环境太冷清了,不能长时间待在那儿,于是照当时的情况记下它就离开了。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充满了探奇的情趣,而水清、石奇、树美的自然景观则更写出了小石潭景致的美妙。作者发现美景的喜悦自然流露于其中。第二段写潭中游鱼。写鱼,动静结合,“似与游者相乐”,又用拟人手法写出游鱼的活泼和怡然自得,表现作者暂时陶醉于自然美景的快乐。游鱼、日光、影子等侧面写出水清。第三段写小石潭曲折的溪流和岸势。比喻形象。第四段写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小石潭环境冷清,勾起作者内心忧伤凄苦之情,以至匆匆离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同我一起游历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第五段交代同游者。【中心概括】本文记述了作者游览小石潭的经过,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含蓄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想要寄情山水却)难以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写作特点】1.移步换景。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2.用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见底。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小石潭景物的清幽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一、文学常识柳宗元(773-819),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顺宗永贞元年(805)他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后,他被贬谪永州,后又转柳州,直至死在那里。故又称“柳柳州”。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在永州,作者一住就是10年。作者为了排遣郁闷,搜奇觅胜,放情山水,写了许多水游记,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心胸气度寄托在里面。即为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4篇。其他7篇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和《小石山城记》。停留二、重点字词句1.古今异义(1)不可久居.古义:今义:居住(2)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去,到,往(3)崔氏二小生..古义:今义:戏剧中的一种角色离开年轻人向西2.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从小丘西.行原意为:西方,句中意为:②下.见小潭原意为:下面,句中意为:③皆若空.游无所依原意为:空中,句中意为:在下面在空中向下④日光下.澈原意为:下面,句中意为:⑤斗.折蛇.行原意为:北斗星,句中意为:原意为:蛇,句中意为:⑥其岸势犬牙..差互原意为:狗的牙齿,句中意为: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蜿蜒像狗的牙齿那样靠近、接近(2)形容词作动词①近.岸,卷石底以出原意为:近的,句中意为:②似与游者相乐.原意为:快乐,句中意为:嬉戏,逗乐使……凄凉(3)形容词的使动词用法凄.神寒.骨凄:原意为:凄凉,句中意为:寒:原意为:寒冷,句中意为:(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原意为:快乐,句中意为:使……感到寒冷以……为乐大约3.一词多义(1)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不可.久居(2)环①如鸣珮环.②环.滁皆山也(3)清①水尤清.冽②以其境过清.可以,能够玉质装饰物围绕清澈凄清游动(4)游①皆若空游.无所依②同游.者(5)乐①心乐.之②似与游者相乐.游玩以……为乐逗乐,嬉戏好像,仿佛4.重点实词(1)如.鸣珮环如:(2)伐.竹取道伐:(3)水尤.清冽.尤:冽:(4)卷.石底以出卷:(5)潭中鱼可百许.头许:(6)皆若.空游无所依.若:依:砍伐格外凉弯曲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好像依靠穿过,透(7)日光下澈.澈:(8)佁.然不动佁:(9)俶.尔远逝俶:(10)往来翕忽..翕忽:(11)明灭可见.见:(12)犬牙差.互差:(13)悄怆..幽邃悄怆:(14)隶.而从.者隶:从:呆呆忽然轻快敏捷的样子看见动词,交错忧伤的样子附属的人,指随从跟从,随从(动词)把……当作5.虚词意义及用法(1)以①全石以.为底②卷石底以.出③以.其境过清(2)而①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3)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而介词,因为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顺承关系副词,于是,就6.重点句子翻译(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隔着竹林,听到水流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珮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2)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在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水特别清凉。(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从水底翻卷出来。(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三、文意理解与探究1.(2013·苏州)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2.(2015·沈阳模拟)第二段写了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水的特点:清澈透明(水尤清冽);写法:侧面描写(间接描写)。3.(2015·丹东模拟)文章第二段对游鱼进行了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表现出潭水的清澈(衬托、侧面描写),表现出作者愉悦的心情。4.(2013·苏州)文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冽”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5.(2015·营口模拟)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潭中游鱼,第三段探寻水潭源流,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幽静(清幽、幽邃、幽深、寂静、幽静、凄清、冷清)的特点。6.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顺序: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__特点: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__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7.(2015·大连模拟)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意在表现作者空有满腔才华却不得志的孤凄悲凉(忧伤悲凉、凄苦孤寂)的思想感情。或: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带的美好事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表现怨愤抑郁的心情。8.作者在描绘景物时善于运用多种描写和修辞手法,值得我们借鉴。请从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修辞手法等方面,任选其一并结合语句进行赏析。示例:(1)动静结合:作者写潭中鱼“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佁然不动”,这是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出鱼的游动之态,这是写动,动静结合衬托出作者“心乐之”的情怀。__(2)正面侧面结合:文中第二段内容,正面描写了潭中鱼的动态与静态,侧面烘托了潭水的清澈。__(3)修辞手法:“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作者写潭西南边的小溪,连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溪流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突出了小石潭的神秘莫测,也暗示出作者感觉前途渺茫的心境。(此题选择一个角度回答,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