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自然辩证法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6年自然辩证法考试整理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内容、体系及产生的必然性。(P23-24)(李勇、茆诗珍)答:研究对象: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主要内容:自然观(系统、生态),科技观(科技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学科体系:导论——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观必然性:(1)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关系:此时的科学由收集资料到整理资料;各个学科同时迅速发展;研究对象由既成的事物向研究事物的发展过程转变。(2)科学研究方法的转变:由分析向综合转变。2、为什么说辨证唯物主义自然法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革命性变革(茆诗珍)答: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19世纪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三大特征是:唯物论与辩证论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猜测的局限性。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把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批判了机械和形而上学,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标志着人类思维从古代朴素辨证思维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辨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3、系统的概念含义(李勇、茆诗珍)答: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含义:a.任何一个系统必须由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即承认系统内部应具有可分析的结构,单个要素不能成为系统;b.“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c.“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d.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4、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李勇、茆诗珍)答:整体性: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P41)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动态性:即自然系统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有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5、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特征(茆诗珍)答:a.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系统具有各组成要素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b.作为系统整体中的要素也具有它自身所没有的整体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与它们未组成系统而独立存在时有质的区别。c.系统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其各个组成部分之和。d.各要素是在整体制约下的相对独立部分,一旦脱离了系统整体,就会丧失作为整体要素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功能和行为。6、系统与要素、结构和功能、系统与环境的辨证关系(李勇、茆诗珍)⑴系统与要素的辨证关系:答:自然系统决定和支配要素:一、自然系统在性质、数量、关系、结构和功能等方面不同于组成它的物质要素。并且自然系统所具有的性质,不是通过自然要素的简单相加获得的。因此,自然系统相对于它的组成要素来说,是具有不可还原性的;(强调这一点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下两方面:a.防止导致还原论。还原论者虽然承认自然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差异,可是,他们却认为这种差异可以通过逐渐地还原而消失。b.深刻理解自然系统对组成它的各个要素具有决定性和支配作用的内在机制。还原论者虽然承认自然要素在构成自然系统过程中的作用,但却忽视了自然系统对组成它的各个要素的决定性的、支配的、约束的和限制的作用。)二、要素对系统有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它影响或决定系统的存在和发展。(这也正是技术原理构思中运用要素置换法的本体论依据)自然系统与要素相统一:①系统和要素的规定具有相对性;②系统和要素具有全息相关性;③系统和要素密不可分。系统和要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④系统和要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地位的转化。⑤系统与组成它的要素矛盾双方,通过系统的“递阶分解”而转化为要素;通过要素的“递进相干”而转化为自然系统。⑵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答:自然系统的结构是指自然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它表现为系统内部的组织形式、联系方式或秩序。自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①结构决定功能。对于一个自然系统来说,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据,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这种决定关系并不是单值的,一种结构可以有多种功能,一种功能也不是唯一地决定于一种结构。②功能对结构的反作用。在环境诸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功能变化,反过来会影响结构,要求或促使系统的结构相应的发生变化,以适应客观环境对功能的新要求。自然系统的结构会影响其功能,自然系统的功能也会影响其结构,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表现了自然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⑶系统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答:自然系统的环境是指与系统及其要素虽然存在相互联系但却并不属于该系统的其他要素。在自然界存在的系统方式中,环境是不可缺少的。系统总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各种系统与环境有着不同的关系。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体现在三个基本方面:①环境对系统的作用。环境是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土壤,环境对系统的发展和演化起着一定的诱导甚至支配作用,系统的性质和功能是通过环境显现出来的。②系统对环境的作用。系统有其内在的结构和独立性,它可以通过输入和输出对环境产生影响,系统可将环境要素变为自己的要素,可以抗拒环境的干扰保持自身的稳定和发展,甚至可以通过改变结构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系统与环境的输入—输出必须按自然发展规律进行,使矛盾双方协调、和谐与平衡发展,才能形成相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反之,就将破坏物质系统与环境这种固有的平衡、协调与和谐发展的规律,最终将损害物质系统自身的生存和发展。)③系统对系统的作用。系统对环境的作用往往表现为系统与系统的作用。系统与系统有并存关系、互依关系、竞争关系等等。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是自然系统客观存在的基本关系,这些基本关系是系统方法等科研方法的本体论基础,也是进一步讨论自然系统演化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7、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李勇、茆诗珍)(自然系统实现自组织的必要条件)(P61)答:自组织是指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科学成果证实: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机制。自组织是在开放背景下,系统自发形成内部有序结构的过程。理解自组织概念的关键在于:模式是内部自发产生,而不是由系统外部输入的。事实上,任何新的有序结构模式的形成都是通过自组织实现的。自组织是自然系统演化的一般机制。(1)开放性是系统自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所谓开放就是借助外部环境输入的负熵克服、抵消内部的熵增(2)远离平衡态也是系统实现自组织的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只有非平衡态才能导致有序,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3)在远离平衡态时,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转变为一种非线性机制。只有非线性机制才能使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相互维系形成有机整体,导致系统失稳、旧结构瓦解、新的有序结构得以产生。(4)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宏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被称为涨落。当系统处在远离平衡态时,涨落使系统状态发生的微小变化有可能通过非线性的反馈机制而被放大,使系统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有序状态。通过涨落达到有序,这就是所谓的“生序原理”。8、【论述】生态系统的三大规律(李勇、茆诗珍)答: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其特征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外部之间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由此推动的物质的循环,其三大规律是闭路循环规律、反馈调控规律、系统和谐规律。⑴闭路循环规律: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其特征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外部之间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物质循环以及信息的循环。1)转化再生与多层次分级利用:物质的转化再生是指物质的表现形式在不断变化。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并不能在一次利用转化中全部转化为下一环节所需要的原料或产品,总有一部分会滞留在这一环节的运动过程中,经过几次甚至更多的过程才能完全被利用、转化。因此,物质的多层次分级利用时物质闭路循环的根本特点和必然要求;2)主体性偏差及纠正:主体性偏差是指人的不合理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危机等问题。一方面促进并控制着人类的活动与发展,另一方面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循环、流动、传递过程又受到人类活动与发展的干预和改变。⑵反馈调控规律:①反馈是指把系统的输出结果返送到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输入和再输出进行校正以达到目标要求的过程,简言之,就是控制效果的回报。②调控,即调节与控制,是指生物系统的内在调节和环境系统的外在控制作用。a.生物系统的内在调节是指生物系统改变自身的形态结构、行为方式等以适应环境改变的作用,而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改变了环境,使之与生物变化相协调;b.环境系统的外在控制是指环境条件对生物生存与发展的制约作用。③反馈调控的层次性:a.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调节。b.异种生物之间的数量调节。c.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调节。d.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反馈调控规律揭示了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使系统达到生态平衡。⑶系统和谐规律:循环再生过程和反馈调控机制昭示了生态系统的内在和谐性。生态系统的和谐状态主要体现在:a、恰当的要素比例;b、稳定的层次结构;c、和美的外在形式;d、绵延的生机活力;e、精致的系统耦合等方面。闭路循环规律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运动过程,反馈调控规律揭示了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系统和谐规律显现了生态系统的本然性态。三大规律在“过程—机制—性态”的辉映中系统地反映了生态系统中各种要素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这些规律理当成为人们制定行为规范和进行社会实践的依据。9、【论述】人与自然的和谐(P81)(茆诗珍、李勇)人与自然地和谐的目标设计主要有三个层面:答:(一)人与人工自然的和谐:1.“合真”的增益作用。2.“向善”的消费功能。人与人工自然在真、善、美三方面都可递进实现和谐。人类实现上也一直在不懈地追求这种和谐。3.“达美”的直观效应。(二)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和谐:1.形式协调。2.作用互利。3.意蕴相洽。(三)人与天然自然的和谐:1.要素比例的协调性。2.物能循环的低耗性。3.信息交流的合目的性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意义:(1)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基础(2)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实现条件:(1)确立辩证的自然整体观;(2)掌握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3)注重提高人的道德水平;(4)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2)10、归纳与演绎的关系问题(李勇)归纳方法是从个别或特殊的事物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演绎方法是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或特殊事物及其论证的方法。归纳和演绎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是归纳的指导。归纳出来的结论可以成为演绎的前提,而演绎的结论往往又是归纳的指导思想。恩格斯曾说过:“归纳和演绎,正如综合和分析一样,必然是属于一个整体的。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到天上去,应当设法把每一个都用到该用的地方去,但是只有记住他们是属于一个整体,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才能做到这一点。”11、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李勇)答:人工自然观的作用:1)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2)实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论和价值论的统一。3)有助于实现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的统一。系统自然观的作用: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论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