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第1页,总54页1.(6分)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目前,我国物流业整体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物流企业“小、散、弱”的格局并未彻底改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高效、顺畅、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等物流基础设施尚不健全;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条块分割与无秩序竞争并存。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知识,谈谈你对发展物流业的认识。(6分)【答案】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发展物流业能推动国民经济整体发展;②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发展物流业,必须树立全局观念,把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统筹起来,改变物流企业“小、散、弱”的格局,实现物流业整体发展的最优目标。【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知识,谈谈你对发展物流业的认识,属于认识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然后考生首先可以从整体由部分构成的角度说明发展物流业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次考生可以从整体的作用的角度说明发展现代物流业要着眼于整体的发展,树立全局观念进行说明即可。考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请回答: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知识,分析实现“中国梦”的“三条途径”。(9′)【答案】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国情决定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3′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实践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3′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实践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不断为人民造福。3′【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原理指向性明确,范围固定,即“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设问指向实现“中国梦”的“三条途径”。解答时需要对材料内容准确解读,针对每一条路径对应指出反映的哲学道理。实现中国梦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要凝聚中国力量,体现人民群众的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考点: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历史的主体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过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8)【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水资源利用中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解决这一问题。2′试卷第2页,总54页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2′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地推动民生水利建设。2′【解析】试题分析:该题以我国政府采取措施解决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解答时首先明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然后运用上述理论从这两个方面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解读。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回溯这轮高考改革,从2010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形成了16个专题、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2013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方案经过了数轮讨论,几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随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过程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12分)【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对高考制度的改革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4分)②认识和真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几易其稿,最终“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3分)③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新的高考制度顺应了当前教育的实际,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分)【解析】试题分析:认识论包括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等原理。人们对高考制度的改革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新的高考制度顺应了当前教育的实际,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几易其稿,最终“不分文理科”,以后还会不断完善,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考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针对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着重健全保护环境的体制机制,完善防治污染的法律规范,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了全面修订,这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环境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试说明《环境保护法》的修订是如何体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10分)【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这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5分)试卷第3页,总54页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5分)【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要从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两个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这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原理的阐述要到位,结合材料的分析也要到位。考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拉开对外开放的序幕。针对我国资金不足、技术管理落后的局面,开放初期以“引进”为主,通过利用外资、引进竞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面对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共十五大确立了“走出去”战略,通过对外投资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我国原有的比较优势正在改变,十八大提出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地开放战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结合材料,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谈谈开放战略调整的合理性。(9分)【答案】①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适应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不断调整对外开放具体战略。(3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适应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不断调整对外开放具体战略。(3分)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和上升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面对开放实践的变化,对外开放战略不断做出调整。(3分)【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原理指向性明确,求索真理的历程相关知识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和理解,并能结合材料中我国开放战略的调整加以分析。我国调整开放战略,是为了适应我国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这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不断调整对外开放的战略,使得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不断调整,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考点:本题考查求索真理的历程。7.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押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产、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的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请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来分析德治和法治的关系。(12分)【答案】①矛盾即对立统一。德治与法治是对立统一的。②矛盾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属性。法治与德治是互相对立的,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法治是硬性约束,是根本,德治是价值观层面,着眼于内心信仰。③矛盾的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法治与德治是统一的,法治能够促进德治,德治对法治文化有支撑作用。④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离开对立谈统一,不能离开统一谈对立。我试卷第4页,总54页们进行国家和社会治理不能离开法治谈德治,也不能离开德治谈法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每点3分共12分)【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原理指向性明确,切口较小,学生需要对对立统一原理熟练掌握和理解,并对德治和法治的关系准确理解,达到原理与材料的准确结合。学生首先要分清矛盾双方的关系,然后指出其方法论要求,结合德治和法治的关系具体论述。“德治”和“法治”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应该将二者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展开分析,坚持全面的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考点: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8.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发表讲话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请运用系统优化的知识,分析应该怎样有效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2分)【答案】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正确处理实施穿新驱动发展战略所涉及各方面的关系。②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实施穿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从整体出发。③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处理好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和政策环境的关系,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国际交流合作的关系,使各要素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④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协调发展,推动战略的有效实施。【解析】试题分析:该题的切入点较少,学生需要做的就是结合系统优化的原理对材料展开分析,从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这三个角度展开分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并且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协调发展,推动战略的有效实施。考点: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9.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某区党委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倾力打造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