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进化——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实例: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特别多为什么会有这一种现象?和自然环境有联系吗?自然选择学说一、提出者: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是进化论的中心内容。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1、过度繁殖2、生存斗争3、遗传和变异4、适者生存2、生存斗争(1)概念: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如干旱、寒冷)之间的斗争,赖以维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2)原因:①生物的过度繁殖②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如食物和空间)有一定的限度(3)结果:大量生物个体死亡,少量生物个体生存3、遗传和变异(1)具有普遍性(2)变异有的对生物生存有利,有的则不利,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但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即其性状适应环境的),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并留下后代。(3)有利变异可以传给下一代。4、适者生存(1)概念: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被淘汰的生物是对环境不适应的。(2)例:A、同一环境下的植物,长得快的会比长得慢的占有广大的地盘,因此发育就好、开花结实就多。B、跑得快的动物比跑得慢的更易得到食物并逃避敌害。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自然选择的结果——使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适应性。实例: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长颈鹿的祖先过度繁殖后代个体间的差异生存斗争长颈、长前肢个体(遗传积累)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现代长颈鹿(变异)长颈鹿个体差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变异是不定向个体差异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适应环境新类型内因动力生存斗争逐代遗传积累内因长颈鹿祖先发生变异个体有长颈长前肢的也有短颈短前肢的长颈长前肢生存逐代选择现代长颈鹿缺乏青草的环境下自然选择实例生物进化过程结论:对生物进化的解释1、选择材料——由变异提供2、内在因素——遗传和变异3、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4、进化动力——生存斗争自然选择学说1、过度繁殖2、生存斗争3、遗传和变异4、适者生存意义:(1)说明物种是可变的,是进化的。(2)正确解释了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不足:对遗传和变异未能做出本质的阐明。一、填充题1、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其主要内容是、、和。2、一般地说,是不定向的,而是定向的。当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来决定其生存或淘汰。二、选择题1、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发现灭虫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有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A)害虫对农药进行选择的结果;(B)定向变异的结果;(C)遗传的结果;(D)害虫对农药的抗药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2、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不正确理解是:()(A)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B)选择是不定向的;(C)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D)生物的有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变异自然选择自然选择D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同一地点可以相互交配的同种生物的总和。种群中的个体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种群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某种基因在基因库中出现的频率叫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种群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叫基因型频率。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雄性鲤鱼D、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成年鲤鱼E、相邻两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F、一个菜场的全部鲤鱼B1.一个种群中有AA18个,Aa78个,aa4个。算这个种群中A和a的频率。2.一个种群中有AA占30%,Aa60%,aa占10%。算这个种群中A和a的频率。3.一个种群中有某隐性性状者为16%,求该性状的其他基因型的频率。个体中的总基因数为200,A占(18×2+78)/200=57%a占(78+4×2)/200=43%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体频率与1/2杂合体频率之和,则A占60%,a占40%由aa占16%知,a的基因频率为40%,则A的基因频率为60%,AA占36%,Aa占24%×2=48%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大多是有害的,为什么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呢?a.种群由许多个体组成,每个个体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率虽然很低,但种群总的基因突变数是很高的。b.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在有性生殖中通过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大量的基因型,使种群中出现大量可遗传的变异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摄氏度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摄氏度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这说明:A.突变是不定向的B.突变是随机发生的C.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C•1、19世纪中叶以前,桦尺蠖的体色及数量如何?•2、20世纪,桦尺蠖的体色及数量如何?•3、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4、桦尺蠖数量变化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5、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什么?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0世纪50年代,有人做了如下的实验:将暗黑色蛾和灰白色蛾分别用颜色标记后放养于工业区(伯明翰)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多塞特)。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蛾尽量收回,计算其数目。结果,在工业区回收的暗黑色蛾远多于灰白色蛾,而在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回收的灰白色蛾远多于暗黑色蛾(表16-2)。这就说明,环境起了选择的作用。环境的变化可使种群中频率很低的基因迅速增加,从而使生物性状朝一个方向迅速发展。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在自然状态下可以自由交配和繁殖,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隔离是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地理隔离是指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由于地理障碍,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的现象。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生殖隔离为新物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一物种的种群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产生明显的差异,最后往往导致生殖隔离,因而成为不同的物种。•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几种地雀的形成中:•1、隔离的因素是什么?•2、物种的形成过程中,基因频率是否改变?改变的原因是什么?•3、新基因的出现决定了物种的形成方向吗?什么因素决定决定基因能否保留?地理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发展基因库相差很大自然选择(遗传)生殖隔离物种形成标志长期积累基因频率定向发展物种突变和基因重组种群的不同性状自然选择有利性状不利性状保留淘汰新物种隔离必要条件决定进化方向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单位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年生植物到秋天死亡,它们却能利用种子过冬,就像许多昆虫利用卵过冬一样,这都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这种现象用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是由于[]A.适者生存的结果B.遗传变异的结果C.生存斗争的结果D.自然选择的结果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实验证明害虫种群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这证明:(1)害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的______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2)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_(3)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害虫与杀虫剂之间的______来实现的。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自然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A.基因突变B.选择C.生殖隔离D.物种分化将两个不同种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杂种。观察杂种的染色体,可以看到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有些部分可以配对,有些部分不能配对,能配对的部分说明了它们具有相同的基因序列。下列关于这个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配对的部分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B.能配对的部分越多,说明亲缘关系越近C.能配对的部分越少,说明亲缘关系越近D.具有配对的部分,说明具有亲缘关系C下表列出科学家所测定的9种生物细胞色素中氨基酸的差异数目,细胞色素是细胞有氧呼吸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蛋白质,约由110个氨基酸组成。试分析回答:(1)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__,最远的是______。(2)本实验证明了氨基酸顺序差异越小,反映不同物种间的______;氨基酸顺序差异越大,物种间的______。一、生物进化的证据•1、化石的概念:•指埋藏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痕迹。2、化石的种类•(1)遗体化石:由古代动植物体形成。•(2)遗迹和遗物化石:古代动物的足迹,蛋、叶痕等化石。结论•1、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2、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