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课2016年度任课老师刘金玉联系方式:ssjyliu@scut.edu.cn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一、课程介绍二、调研方法、调研问卷设计及调研报告提纲三、课程评分规则四、课程进度要求五、本次面授需完成的任务一、课程介绍1、课程学分:本课程是我校本科生阶段素质教育必修课程,2学分,计32学时——毕业必修课程(虽然成绩不参与评奖计算)2、开设时间: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跨暑假)3、教学组织:校教务处、校团委、学院副书记及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指导老师4、教学方式:社会调查式实践教学选题----开题----调研----提交调研报告5、成绩评定与管理教学在线——小组调研报告的提交,组员调研心得与收获均通过学校的教学在线在线提交(教师可设置开放供大家查阅)评分标准——成绩以百分制,计入课程最终成绩:个人综评成绩x20%+团队调研报告成绩x70%+个人心得评定成绩x10%2016年调研备选主题广东科研环境状况调查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大学生上网行为调查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本课程理论背景——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理论联系实际让大家在亲身的经历和亲自的考察中锻炼自己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用事实说话,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中心、以社会为平台”的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强化教学内容的现实性、针对性,激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目的——凸显“五情”教育一要凸显“世情”教育二要凸显“国情”教育三要凸显“党情”教育四要凸显“民情”教育五要凸显“学情”教育世情的科学内涵所谓世情,就是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世情的深刻变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二是这个世界并不太平。所谓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主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政治多极化曲折发展;科技进步迅猛发展。这三种发展说明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情的变化”外延世情的变化主要包括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风云变幻、世界经济风云变幻、世界文化风云变幻、世界军事风云变幻和全球安全和种族地区冲突变幻频仍等等。世情教育内容——洞察世界风云变幻洞察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风云洞察世界经济风云洞察世界文化风云洞察世界军事风云和全球安全和地区种族冲突洞察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风云专题一:洞察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风云。辩论赛选题:《美国总统奥巴马是否应该获得2009年度世界“诺贝尔和平奖”?》。洞察世界经济风云专题二:洞察世界经济风云。“研究性学习计划”:从1998年出台的《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的擂台博羿——剖析“新自由主义理论”对十年前后的两次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发端于泰国“泰珠”的亚太金融危机和2008年发轫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洞察世界文化风云专题三:洞察世界文化风云。案例:中国和韩国申请“端午节”世界文化遗产之争论洞察世界军事风云和全球安全和地区种族冲突专题四:洞察世界军事风云和全球安全和地区种族冲突等等案例:1、中日“钓鱼岛”之争2、中越“南海”领海之争3、中越“南海”和北部湾石油之争国情的科学内涵国情——主要指的是中国社会的性质或者说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方面,我国国情的最大变化就是搞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切变化的经济根源,从而导致我国历史变革、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另一方面,我国国情的重大变化还表现为“四个多样化”的变化局势,即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变化,社会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变化,分配方式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变化,意识形态和人们信仰的多样化变化等。党情(执政党)变化的科学内涵所谓党情,主要是指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党的队伍和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我们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包括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和保持先进性的问题;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制度建设和道德作风建设及其创新问题;如何有效治理和预防腐败的滋长蔓延问题;如何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问题等。党情的变化——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由计划经济和封闭向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转变决定加强“四信”教育是新世纪新阶段坚持不懈加强、改进和创新中国共产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大永恒课题党情教育内容——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迁专题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四信”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专题二:大学生党课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六个“为什么”的时代解读》。专题三: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反腐倡廉建设(结合高校加大力度打击学术不端行为等学术腐败以及加大高校后勤基建反腐倡廉建设的案例教学)。专题四:执政党和参政党建设教育——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结合《走向共和》和《建国大业》的视频教学)“民情”:社情民意民情的含义:1、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民情”所作的基本定义,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一是指人民的生产活动、风俗习惯等情况;二是指人民的心情、愿望等。2、作为政治学意义上的“民情”则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十九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认为:“民情是一个民族唯一的最坚强耐久的力量。”他所定义的民情,“不仅指通常所说的心理习惯方面的东西,而且包括人们拥有的各种见解和社会上流行的不同观点,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所遵循的全部思想。”民生、民意、民风、民主——构成了当代中国民情的主要内容。专题和案例专题一: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专题二:“四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和农民工问题)专题三:下岗失业就业问题专题四:贫富差距扩大问题专题五:黑社会势力嚣张、犯罪猖獗、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问题专题六:人口生态环境问题专题七:教育、医疗和住房危机问题专题八:道德失范问题专题九:婚姻家庭问题专题十:社会保障滞后问题当代大学生高度关注社情民意典型案例剖析2009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笔批示、隆重推荐、高度赞扬华南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走出特色、富有成效:当代中国大学生高度关注国事民意的典范:《关注中国农民工返乡的考察调研报告》(2009年春节寒假华南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成果)“民生”解读民生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大的政治。党的宗旨决定了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表现有三:一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存在民生落差,特别是2000多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更是民生问题上的一块短板。二是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尤其是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民生压力比过去加大。三是突如其来的世界金融危机更给民生问题带来了新的冲击,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民意”解读作为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民意是执政党执政的航向和标尺。含义有二: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要以民意为支撑,二是党的执政成效要靠民意来检验。在某种程度上,民意就是民心,而民心向背,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民意”是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指标。西方国家的一些政党经常利用民意调查了解民情。“信息传递的双轨制”现象剖析含义:同样一件事情,当你把它纳入工作系统去处理,比如进行基层调研或座谈讨论,会得到一个信息(往往是形势一派大好);而在私下交谈,乃至酒桌的聊天中,得到的却是另外一个不尽相同、甚至完全相反的信息。当你研究工作、反映问题时,很难将私下场合的信息并入工作系统。难题:由于这种现象的客观存在,给我们的民意采集增加了难度。如何构建起高效、快捷、保真的“民意沟通反映机制”,打破“信息传递的双轨制”,是党的建设亟需破解的一道难题。“民风”解读从广义上讲,民风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一系列部署,也是改善民风的有力举措。近年来,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还是“八荣八耻”的践行,都对我们整个民族的民风建设形成强力助推,但总的看,民风建设还是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其他建设,道德的失范、价值观的扭曲、是非的混淆所带来的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时常冲击着我们的视听。党风与民风的联系:相辅相成、密切相关一是党风对民风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二是民风也在无时不刻地对党风进行着促进或消解,如果民风日下,党风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党风”和“民风”两手抓。三是塑造优良的民风,也是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因剖析究其根源,最根本的恐怕还在于信仰的缺失,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将注定是一个没有希望没有未来的民族。“民风”建设的时代意蕴一个民族的强大,不仅体现在它的物质力量的雄厚,还应该同时体现在精神力量的强大。民风所体现出的就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从国内来看,民风优良,则社会和谐;民风乖戾,则社会扭曲。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民风优良,才能获得世界的尊重,进而赢得自身更多的发展空间。加强民风建设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中国共产党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增强民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优良风尚真正内化为全社会人人尊崇的人生座标,才能大幅度地提升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主”解读纵观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民主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倍受瞩目。当前,在思想理论界,最热门最前沿的课题之一就是对民主的探讨。尽管对于民主的研究成果丰硕,但思想认识还远未统一。伴随思想理论上的活跃,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民主的诉求日益强烈,基层民主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基层民主实践存在的问题负面影响:譬如,农村基层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贿选以及宗族宗派势力的干扰、干部民主推荐中的拉票等等,不仅造成了选人用人不准的问题,还在一些地方激化了社会矛盾,损害了干部队伍风气。“民情”小结民生、民意、民风、民主,构成了当代中国民情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建设需要高度关注的重要领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学情”现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要主动适应和呈现八大改革趋势:一是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创新教育,二是从产学研分离走向产学研一体化,三是从学历型社会走向学习型社会,四是从教育国家化走向教育国际化,五是从封闭教育手段走向教育信息化,六是从教师的知识传承走向引导创新,七是从办学体制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八是从集中统一模式走向非均衡发展模式。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化社会迫切要求我们应该积极探寻一种师生共同探讨的“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教育教学相结合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时代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要求,是切实可行而有效的。现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目标就是要塑造当代大学生完整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与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我认为现代高校应当积极提倡和实践大学生“全人”发展理念,应该积极致力于构建“高校大学生学生工作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体系和学科理论发展体系”的完整融合的“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现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上升到与高校大学生学生工作体系、高校整体教学和科研学术事务同等重要地位。现代高校大学生“全人”发展理念应该全面涵盖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制素质、科学技术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文化艺术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现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应该围绕大学生的“全人”发展理念来发挥“养德、启智、维权、调控、整合”的功能作用,从而实现培养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目标。我们应该通过实践教学

1 / 8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