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四——山水田园诗班级小组姓名评价【学习目标】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2、把握山水诗中景象的特征和寓意,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寄托于山水田园的特定情感。【使用说明】1、独立完成鉴赏练习,完成后,互相交流,标注出疑问处,以备上课讨论。2、请同学们务必认真严谨,切不可随意答题。【课前导学】自主研习:一、概念。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二、主要情感。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三、常用意象常用意象如松竹、清风、明月、清泉、青山、菊花、炊烟、桑麻、白云、狗吠、鸡鸣等。松竹:代表人的顽强精神和高洁品质;清风:常喻品性的高洁;明月:以喻诗人高洁的人格;清泉(山泉):象征着明净的心灵,清清泉水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可以绘出隐士的高尚情操;菊花:是超凡脱俗的隐士的象征;炊烟:田园生活的象征,是最古朴生活写照;桑麻:以对“桑麻”的描写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⑧白云:象征一个人纯洁的心灵,表现为高洁渺远、闲淡孤高两个特点;⑨狗吠、鸡鸣:是一种和平富庶社会的象征符号,用农人饲养的家禽借代田园生活,以此来描绘田园的平安宁静。这既是诗人理想的栖息之地,也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画面意境——恬淡宁谧,清新淡雅,明丽绚烂,雄浑壮丽,清冷空寂等等。四、表达技巧1、写景:衬托(动静明暗虚实点面、正侧)远近高低、绘声绘色、白描、拟人2、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知识与技法】1、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也叫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2、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丰富多样,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规律小结】1、把握山水诗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2、体味山水诗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3、领会山水诗中诗人通过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拨高作品的思想内涵。【课堂教学】学习任务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浣溪沙①苏轼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注释】①此词作于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放,任徐州知州时。②耦耕:这里指词人与农民一起耕作。③使君:苏轼自称。(1)词中“泼”用得很传神,请加以赏析。(3分)(1)“泼”字形象地写出了雨后阳光下的桑麻叶面光亮,像泼了水一样。(1分)突出了乡村景物的清新、明丽。(1分)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2)①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之情。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2分)②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体现苏对景色和生活热爱。(2分)(3)结句“使君元是此中人”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具体分析其作用。(4分)(3)①照应上文,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②情感升华,进一步深化作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仕途的厌倦之情。(每点2分)学习任务2: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①玉花:喻雪花。(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示例]后阙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谊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课后悟学】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①孟浩然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曛;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注]①“精思观”,湖北襄阳附近名胜。“王白云”为孟浩然同乡好友王迥,号白云先生。两人结伴出游,中途走散。1.诗的颈联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1.(5分)颈联写樵夫隐没于夜色,草虫因夜寒而吞声,(2分)暗示朋友还未到家,(1分)透露出诗人若有所失的心情(2分)。2.结合前两联,从描写方法这一角度,简要分析孟浩然诗风的特点。(6分)2.(6分)这两联都用白描的手法,(2分)首联交代诗人出谷和回家的时间,次联写回望下山的小道只见成群的牛羊。(2分)显现其诗风“清淡”的特点(2分)。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⑴、“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句。(1分)⑵、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地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了词人内心的纯净。⑶、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4分)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的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