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1、亚父者,范增也。2、沛公军霸上。3、沛公安在?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判断句宾语前置被动句省略句《2014新课标考试说明规定》指定的四种句式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B级)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符合的,我们称之为倒装。倒装类型:1)、主谓倒装2)、宾语前置3)、定语后置4)、状语后置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不仁哉!梁惠王也。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②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过秦论》)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⑥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成语)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句子的特点:1、宾语必须是代词。2、都有否定词(“不、未、毋、无、弗、莫”)。3、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规律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1、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城中皆不之觉B、时人莫之许也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未之多见也C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何操”“操何”“安在”“在安”“何为”“为何”句子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规律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A、豫州今欲何至?B、童子何知?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C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规律三:用“是”或“之”(“之为”)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何陋之有?/夫晋,何罪之有?3、无乃尔是过与?4、君亡(流亡在外)之不恤,而群臣是忧5、唯利是图唯贤是用()A、子何恃而往?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唯才是举。D、尔何知?B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1、何以战?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4、一言以蔽之5、夜以继日(成语)2、微斯人,吾谁与归?()A、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C、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D、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B4、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特例】“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②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特例】“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①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见恕;有何见教;见谅;让你见笑了。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二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三是用“之(为)”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四是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五是“见”“相”偏指一方时,做前置的宾语。5、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A、之二虫又何知?B、卿欲何言?C、安得广厦千万间。D、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CA、君安与项伯有故?B、唯余马首是瞻C、君何以知燕王?D、寂寥而莫我知也。6、选出下列各组中句式不同的一项()A三、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调整语序。•【1】格式:中心词十定语十者•①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③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④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⑤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⑥人马烧溺死者甚众•【2】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①马之千里者(《马说》)•②僧之富者不能至•③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④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3】格式:中心语+之+定语•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苟以天下之大•【4】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格式:中心语十数量定语•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②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B9.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A、疆土之新辟者,移民以居之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四、状语后置我们知道,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1)格式:动十以十宾•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③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⑤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①覆之以掌《促织》(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②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④生乎吾前(《师说》)(3)格式:形十于十宾①长于臣(《鸿门宴》)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资治通鉴》)一、指出这个句子有哪些特殊句式被动句:被兵势所逼定语后置句:荆州附操之民判断句:不是心里臣服二、阅读下文,找出文中的状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并将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师旷琴撞晋平公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日:“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衣襟)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日:“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日:“释之,以为寡人戒。”1、写出短文中的状语后置句。2、写出短文的两个宾语前置句。1、写出短文中的状语后置句。(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译文: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2)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译文: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3)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译文:“刚才有个小人在旁边胡说八道,所以撞他。2、写出短文的两个宾语前置句。(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译文:没有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事了!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抗。(2)、公曰:“太师谁撞?”译文: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喝的正高兴时,他就得意地说:“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乐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呀。”师旷说:“哎!这不是为人君主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孟子受教免休妻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向母其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引自《韩诗外传》[译文]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三、翻译红色的句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