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书doi:10.7522/j.issn.10000240.2013.0149XuZhongmin.Theoryandpracticeofecologicaleconomicsintegrationframework(I):Havinganinsightintothefreshwatercomesfromthespringhead[J].JournalofGlaciologyandGeocryology,2013,35(5):1319-1343.[徐中民.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J].冰川冻土,2013,35(5):1319-1343.]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犐):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犜犺犲狅狉狔犪狀犱犘狉犪犮狋犻犮犲狅犳犈犮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犈犮狅狀狅犿犻犮狊犐狀狋犲犵狉犪狋犻狅狀犉狉犪犿犲狑狅狉犽(犐):犎犪狏犻狀犵犪狀犐狀狊犻犵犺狋犻狀狋狅狋犺犲犉狉犲狊犺犠犪狋犲狉犆狅犿犲狊犳狉狅犿狋犺犲犛狆狉犻狀犵犺犲犪犱 收稿日期:20130712;修订日期:201308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125019)资助 作者简介:徐中民(1973-),男,湖南华容人,研究员,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生态经济方面的研究.Email:xzmin@lzb.ac.cn徐中民(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摘 要:生态经济主要处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人文因素的研究通常靠形而上的思维指导,自然因素的研究通常靠形而下的思维指导.随着生态经济学的发展,需要集成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建立综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框架,将形而上和形而下统一起来,以更好地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遇到的生态经济问题.但如何建立理想的生态经济集成框架,首先就需要理解形而上之理.这需要我们有创新的思维方式,以领悟周边的道和理.读书需要切己体察,文章以自己身边的人为例,解读他们身上隐含的人生哲理.首先解释了人生目标的美和道问题,辨析了美和道的共同特点就是大,阐述了人生的目标要同时具备崇高感和优美感;然后以导师程国栋院士夫妇的事例为例,阐述了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描述了他们携手演绎的人生大道;最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带普适性的人的发展之路,并从敬、大和小、小中见大、见大要有阶段性、忍耐和控制论、以及传承等角度阐述了人生大道中的要点.该讨论不仅是能带来果实的工作,更指引着光明的前进方向.关键词:生态经济;集成框架;领悟之道;美与道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0 引言生态经济学是一门从最广泛的角度阐述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新兴交叉学科[1].简言之,生态经济主要处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生态经济学在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衡量、环境政策和管理、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健康、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集成评价和模拟、生活质量及财富和资源的分配等方面都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研究人员从不同视角研究集成的结果,这充分体现了生态经济学交叉学科的性质[2].尽管如此,但生态经济的研究还存在更大突破的契机,因为它对人这个要素关注不够.如果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宗教学中定义的意识形态与存在方式视为构成人的重要子要素[3],显然生态经济学的舞台会更大更宽广.人文现象的解释,这是我国传统文化和科学研究的长项,《周易》中就有“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的提法.就当前的科学研究实践来看,可以从指导思想方面对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研究作出区分,自然因素的研究大多是采用形而下的思维指导,而人文因素的研究大多需要采用形而上的思维来指导.初看形而上与形而下是背道而驰的事情,其实二者是高度统一第35卷 第5期2013年10月冰 川 冻 土JOURNALOFGLACIOLOGYANDGEOCRYOLOGYVol.35 No.5Oct.2013的,陈淳的“其实道不离乎器,道只是器之理”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何找到具体的统一途径,显然需要我们创新思维方式,需要集成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建立综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框架,来解决现实社会中遇到的生态经济问题;而且需要中西融合,因为西方的科学和文化大抵是在形而下方面强.本文就是尝试以身边的人为例,通过解读这本无字书,来回答人生的几个大问题,并进而解决盛在生态经济学这个器上的道和理.我要到哪里去,生态经济小组要到哪里去,书味香读书会要到哪里去,这些大问题都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永恒追问.其实答案很简单,一个人要往美的地方去,不美的地方对人没有吸引力;一个人要走大道,走小道会越走越窄,最后走入死胡同.答案尽管简单,但美是什么?一个人能否见到美?大道是什么?一个人怎样见到大道?见到后又怎样走?这些都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溪中石,不知溪流梳己头”,人也一样,“天下人,但人很少心怀天下”.说来真的惭愧,不经意我在中国科学院就待了近20年,尽管也不时感怀蹉跎岁月,产生过报师恩之类的雄心,但都如昙花一现,不能持久.以前,我的学习工作一直是在师长的关怀下荡漾.直到最近,在思考人生归宿问题的时候,才将视野转到盯在师长身上.人处于广阔的天地中,四顾可选择的路实在太多,难免会感到茫然不知所从.熟悉的并不一定是认识的,蓦然回首,人一下豁然开朗,分明就见指路诗题在道中央,边上也是一片新天新地新景象.猛然的转变视野,我就强烈地感受到了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正是睫在眼前长不见,道在身旁更何求.人如其名,我的导师程国栋,上海人,胸怀博大,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已20年,“移山造海”的成果丰富,实乃国之栋梁,望之可让人顿生一种崇高感.我的师娘张幼芬,宁波人,雍容华贵,仪态大方,性格温柔体贴,近处让人能感到春草的芬芳,优美感四溢.圆满的人生不只是诗中的字眼,也有生活中的写真,导师和师娘的人生就堪称圆满.因此,这里首先探讨了美和道的问题,然后以导师和师娘的事例为例,阐述了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接着,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带普适性的人的发展之路.自省是功德,欣赏别人是在做一种反思性内省判断,本文其实也是对自己这些年求学过程的一次深层反思.这些心中的体会原本不需为外人道的.但是培养别人,就是栽培自己的子孙.对导师和师娘这些年培养之恩和栽培之情的感激,对为师之道的理解,对人生价值的认识,都让我思如泉涌.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有些东西不能唯我心知有来处,同时也不想失去当老师的体面,背负酒囊饭袋的恶名,因而不自觉地笔之于书.一切出于自然,应该不会毫无价值可言,真心希望大家读后有收获.另外,尽管这篇论文只限于根据事实推断来得出一般的结论,但是我相信,文中谈到的意见和看法,读者在生活中可以找到成百上千的事实证据.因此,有些地方解说简略,希望读者不要当成证据的缺失.1 美与道美是什么,道是什么,这是两个基本而且非常有争议的话题.既然人生的目标是寻美和求道,所以下面首先讨论一下美与道的问题.1.1 美是生活美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如美味、美人、美好、美满等词,几乎天天都要从嘴边出现.美的涵义比较简单,字典上解释是漂亮和好的意思.漂亮和好的东西当然是我们生活中值得推崇的东西.比如,讲食物美味可口,就是吃起来嘴觉得非常舒服;讲美人秀色可餐,形容的就是人看到漂亮女子可以当饭吃;讲精神可嘉,讲做大事的人豪气傲笑万重浪,也是说这样的精神和气魄是值得推崇的.美是生活中好的一面,是值得我们追求、推崇的东西,但这样解释并没有揭示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什么呢?这从美字上可以窥见一些端倪.美字是由羊和大字组成的.先看羊,古代很多美好的东西都与羊有联系,如美、善、羹等,大抵是民以食为天的缘故,人吃饱穿暖是基础.即使是鼓励读书人,也与羊有关,“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根”,意思是把三苏的文章读熟了,就能有羊肉吃,过上好生活.牵强一点,形容漂亮女子的秀色可餐,也可以说成该女子美得可以当羊肉吃.实际生活中,这种与羊有关的美,是一种有形美.主要涉及美感中具体的对象和主体的感受两个层次,暂称为小美.光有羊并不构成美,因为羊也是纷争的源头,即使虚拟成羊的红颜也是如此.综观中国历史,人类社会的纷争大多因此而起,中国历史上抢粮、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例子举不胜举.要构成美,还需要下面的大字.美女娶回家,如果她心胸狭窄,缺乏0231 冰 川 冻 土 35卷 这个大,大多会成为红颜祸水,与这样的美女生活在一起根本就谈不上美.什么是大呢?这先要了解一下生活是什么.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两面镜.有美也有丑,有争也有和,有起也有落,有得也有失,有顺也有逆,有快乐也有烦恼,这些大多都与羊有关.人很多时候都是痛苦并快乐地生活着.因此,简单来说,大可以理解成能包容这一切,一个人修身不能太清白,要能容纳一切污秽诟病;处事不可太认真,要能包容一切贤愚美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专业一点,大可以理解成从更大的系统范围内,依靠大而化之的方法来解决和缓解生活中的矛盾,最终让人生活在一种和谐的状态中,让国家处于一种和平的状态.所以,真正的美是从羊从大的美,简称为大美,主要涉及解决因羊引起的问题.后面讲到美,如果没有注明大小,都是指这种大美.大美显然是一种无形美,涉及美感中的第三个层次,主体最后达到的境界.当代的美学大师大多醉心于文字的把玩,就一些雕像、绘画等探讨自己的小美[4-5],而像“开阔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等生活中的大美,美学大师们通常是不屑的,要束之高阁的.但也有例外,车尔尼雪夫斯基[6]曾经给出过美是生活的定义.他认为,任何事物,凡是在里面看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生活,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应该如此,就是美的.现在看来,美是生活这句话确实有点笼统,而且其文中也是将美与丑对立处理的.但是,他接着给出的艺术定义,认为艺术需要再现生活,却是言之凿凿.毫不含糊地指出了艺术应该从生活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如此说来,这里指出的大美,无疑就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也是艺术真正的素材.就从羊从大的大美而言,大美就像“止于至善”一样,显然只是一个终极目标.对普通人来说,更重要的是求美的过程.根据前面的介绍,生活就好像一个浑水摸大鱼的过程.只要人生书写的无字书解决了主要的问题,记述了最必要的细节,只要主要意见是对的,而书中的错误或不成功的解释很少,这样的人生应该就是美丽的人生.综上所述,生活中求美,要过上美的生活,少不了这个大字.1.2 道是脚下路谈到道,最容易联想到的就是道路,道的本义也是人走的道路,指由此处到达彼处所遵循的途径,现在引申为事物发展过程中所遵循的客观规律,也指事物发展变化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老子、庄子的道,大多与人不相干,而是追溯万物的起源,一直追到天地万物之外,弄得玄之又玄.留下句“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并对道展开大幅讨论,留下了一大堆空虚的道理.从实用的角度来看,这些道理就显得高不可攀或过于玄乎,只能成为空中楼阁那样的一种虚幻装饰.现在很多美学学者也是如此,讨论美,弄得老百姓好像都缺乏了审美情趣,此法显然不可取.要弄清道是什么,先要了解道的特点.道的特点是大.老子说“道,强之为名曰大.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如何求道呢?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要效仿地,地要效仿天,天要效仿道,而道的法则就是自然.由于地承载人,地比人大;天包容地,天比地大;道呢,更大,是比天更大的天外天[7].古时候,人眼所见最大的东西是天,所以通常也就讲到天道为止.从中不难发现,求道就是小的要效仿大的.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强调,小的对象将视野转到包容它的大的对象上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道是什么呢?“道,可道,非常道”,如此显然回答不了问题.还是跟讨论美一样,掉转思路从生活现实出发,不从概念出发.是啊!天道在人心,孔子说“道不弘人,是人弘道”,不从人本身出发道就没有什么实际涵义.如此,答案就会非常简单.道就是脚下路.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一下就将道从天上拉到了地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