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81295170437过环空产出剖面组合测井技术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ESYBGFQ/SYDQ0437-2008代替Q/SYDQ0437-2007过环空产出剖面组合测井技术规程Thetechniquerulerofthroughannulusproductionprofilecombinationloggings2008-XX-XX发布2008-XX-XX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I前言本标准代替Q/SYDQ0437-2007《过环空产出剖面组合测井技术规程》。本标准与Q/SYDQ0437-200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仪器适用条件判别方法(本版5.8、5.9);——增加了资料解释结果含水划分方法(本版10.5.5);——增加了对于低产井(层),资料解释报告适用性建议(本版10.8)。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内有关信息是保密的,其版权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油田公司)所有。未经油田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的许可,该标准的任何一部分均不得泄露给第三方,或复制、或储存于可检索系统,也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或任何方法(电、机械复制、抄录)传播……。标准使用的管理权属油田公司,用户分两类:a)油田公司和所属单位在其管理、科研、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有权使用本标准;b)承包商/分包商、制造厂/供方,以上述第一类组织的名义,为达到下述目的也可被授权使用本标准:——为项目做准备或被授权使用本标准;——确实为这些组织执行任务。本标准的提供程序是在获得充分的保密保证后才予以提供,并且是永不更改的须知程序,被授权使用本标准的单位,有责任安全保管并保证标准不被用于油田公司之外的目的。油田公司将寻访这些组织,以确认他们是如何执行这些要求的。本标准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部提出。本标准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本标准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井测试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善勇、张书梅、梁杰、李国娟。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SYDQ0437-2000,Q/SYDQ0437-2007;——Q/SYDQ0438-2000;——Q/SYDQ0439-2000。1过环空产出剖面组合测井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过环空产出剖面组合测井现场操作、资料质量评价和解释方法的一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过环空产出剖面组合测井的现场操作、资料质量评价和解释,本标准以过环空产出剖面五参数测井仪为范例,其它仪器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Q/SYDQ0397生产测井仪器现场操作规程Q/SYDQ0405生产测井原始资料质量及评价Q/SYDQ0416生产测井施工安全规范3测试条件3.1设备要求3.1.1仪器车装备有生产测井地面仪,能够满足过环空产出剖面组合测井技术要求。3.1.2绞车装备测井电缆,缆芯不少于三芯,缆芯绝缘不小于200MΩ。3.1.3绞车性能良好,保证起下速度均匀。3.1.4测井井架车。3.1.5偏心井口防喷装置。3.2施工井及井场要求3.2.1井口为可旋转的偏心井口,测试通径不小于32mm。3.2.2泵径不大于90mm,井下管柱不能装音标、下丢手等阻碍测试通道的工具。3.2.3管柱、工具要光滑,无毛刺、无磁性。3.2.4管柱尾部必须装有导锥(或油管锚),导锥的深度要高于第一个测试层5m以上。3.2.5管柱连接上部第一根油管必须是整根(8m以上)油管。3.2.6井口测试口,要位于抽油机游臂中心延伸方向的外侧,以便测试时驴头不冲撞井口。3.2.7偏心井口不漏,转动灵活以便解卡。3.2.8井场无妨碍测试车辆摆放的障碍物。3.3施工要求3.3.1使用防喷管密闭施工,磁性深度记号器置于防喷管上部防喷盒的顶端。3.3.2测井通知单、施工设计数据齐全准确,测井通知单应提供测试井当月流饱压差数据。4测前准备4.1地面准备4.1.1核对测井通知单、施工设计。4.1.2现场确认井号,记录井口量油、化验含水,按照施工设计选择测试仪器。4.1.3检查仪器外观,确认仪器完好,记录仪器号。24.1.4按照Q/SYDQ0416第2章的要求摆放测试车辆。4.1.5依次连接温度短节、压力短节、磁性定位器、找水仪,连接电缆头与仪器串,各部位连接牢固。4.2仪器下井前的检查4.2.1给找水仪通电,检验流量、含水率传输信号是否正常。4.2.2用铁器划过磁性定位器,检查有无信号输出。4.2.3给温度、压力计供电,检查温度、压力信号是否正常。4.2.4检查无误后,安装防喷管,丈量记号高,计算总零长。总零长=电缆零长+仪器零长+套补距–记号高4.2.5井口深度对零,仪器下井。5测井施工5.1以不大于2000m/h的速度下放仪器,当仪器下至距泵上50m(或距测量井段顶部100m)处减速至1000m/h,将仪器下至测量井段上50m。5.2仪器下至接近测量井段的电缆大记号深度时,校正测井深度。5.3下测井温、压力曲线,测速不大于600m/h。5.4上测磁性定位曲线,测速在800m/h~1000m/h范围内,测量井段为射孔井段范围内,长度不少于50m。5.5按照5.3要求重复测量井温、压力曲线。5.6按照第6章的要求校正点测深度。5.7将仪器下至第一测点,测量三次流量、含水。5.8连续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与井口量油差值(绝对值)小于10%的,应按照测井通知单要求逐点进行流量、含水的测试,重复测点应符合8.8的要求。5.9连续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与井口量油差值(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0%时,分两种情况:a)井口量油小于10m3/d的井,可按照测井通知单要求逐点进行流量、含水的测量,重复测点应符合8.8的要求,所测资料宜参考使用;b)井口量油大于10m3/d的井,宜更换三相流仪器重新测量。5.10录取结束后,收回集流器,以不大于2000m/h的速度上提仪器。距导锥50m时,减速到1000m/h,过导锥、泵20m后,恢复至2000m/h。距井口100m时,减速到1000m/h,距井口20m时停车,以人力将仪器拉出井口。5.11仪器取出,擦拭干净,放入仪器盒中。6深度校正6.1根据实际情况按照6.2、6.3以磁性定位曲线进行深度校正。6.2依据磁性定位曲线标准接箍校正深度按公式(1)计算实际测井深度与工程测井标准深度误差平均值(Δhˊ),单位为米(m)。Δhˊ=[(h1-H1)+(h2-H2)]/2……………………………………(1)式中:H1、H2──前磁套管标准接箍深度,单位为米(m);h1、h2──在磁定位曲线图上读取的套管接箍深度,单位为米(m)。按公式(2)计算实际测井深度与地层深度误差平均值(Δh),即校正值,单位为米(m)。Δh=Δhˊ+H0………………………………………………(2)3式中:H0──放射性校正值,单位为米(m)。6.3依据油层顶(或底)界位置校正深度在测得的磁定位曲线图上,读出两个显示明显的油层顶(或底)界深度值h1、h2。按公式(3)计算实际测井深度与地层深度误差值(Δh),即校正值,单位为米(m)。Δh=[(h1-H1)+(h2-H2)]/2…………………………………………(3)式中:H1、H2──实际油层顶(或底)界深度值,单位为米(m)。6.4计算点测需要校正的深度按下式计算点测需要校正的深度ΔL,单位为米(m)。ΔL=L-Δh……………………………………………………(4)式中:L──磁性定位记录点到流量记录点之间的距离,单位为米(m)。6.5校正测井深度对计算机测井深度重新置数,校正后系统深度为校正前深度加上ΔL,在此基础之进行环空(流量、含水)点测。6.6将深度校正计算过程填写至磁性定位曲线技术说明栏内。7安全要求施工过程符合Q/SYDQ0416、Q/SYDQ0397的规定。8资料质量要求8.1资料内容测井资料应包括施工设计要求的各项参数曲线(各测点流量曲线、含水率曲线,含有目的层井温曲线、磁定位曲线、压力曲线)。8.2图头要求8.2.1符合Q/SYDQ0405的规定。8.2.2技术说明栏应提供如下内容:——根据各地区测量井段实际而确定的两个大记号的电缆零长;——校正深度情况;——下井仪器自下而上的组合方式及各测量短节(探头)的零长;——测井遇阻深度;——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8.3流量资料8.3.1全井流量全井流量不得超过仪器测量上限值。8.3.2全集流型点测流量连续记录曲线8.3.2.1连续记录曲线至少有两次打泵记录,且每次打泵记录时间必须大于5s。8.3.2.2最后一次打泵前后流量记录曲线,打泵前后曲线录取时间应大于30s,打泵前后的流量曲线峰值稳定。曲线周期显示明显的,打泵前后的流量取值应在流量曲线的谷底取值,至少取两个冲次;周期显示不明显的,打泵前后的流量取值时间应大于15s。8.3.3半集流型点测流量连续记录曲线流量曲线稳定,曲线的录取时间应大于60s。曲线周期显示明显的,至少按4个整数倍周期取流量值;周期显示不明显的,取值时间应大于30s。48.4含水率资料8.4.1取样式含水率连续记录曲线8.4.1.1曲线由明显显示油水初期分离过程的弯曲部分和相对稳定分离过程的平直段两部分组成。8.4.1.2曲线录取时间应大于400s,稳定段含水率误差不应超过3%,含水率取值应该是稳定段末端值。8.4.1.3含水率在30%~90%范围内,曲线应具有明显显示油水初期分离过程的弯曲段。8.4.2平衡式含水率连续记录曲线曲线记录时间应大于200s,录取段内含水率误差不应超过±5%,含水率取值应该是含水率曲线的平均值。8.4.3过流式含水率连续记录曲线曲线录取时间应大于200s,录取段内含水率误差不应超过±5%,含水率取值应该是最后录取段60s的平均值或录取段全曲线的平均值。8.4.4阻抗式、电导相关式含水率连续记录曲线8.4.4.1全水值频率曲线应平直,录取段的频率误差不应超过±3%,曲线记录时间应大于50s。8.4.4.2混相值频率曲线应显示随冲次有规律的变化,混相值应高于全水值。曲线录取时间应大于60s。8.4.5同轴线相位式含水率连续记录曲线8.4.5.1全水值频率曲线应平直,录取段的频率误差不应超过±3%,曲线记录时间应大于50s。8.4.5.2混相值频率曲线应显示随冲次有规律的变化,混相值应低于全水值,资料录取时间应大于60s。8.5井温曲线8.5.1下放测量,测量速度应控制在600m/h之内。8.5.2横向比例的选择以梯度和微差曲线异常峰值明显,曲线摆放合理为准。深度比例1:200。8.5.3测量井段为目的井段上50m(或泵上10m)至下30m(或井底)。8.5.4目的井段应重复测量,两次测量同一深度梯度井温误差应不大于±0.5℃。8.6压力曲线8.6.1下放测量,测量速度应控制在600m/h之内,与井温曲线同时录取。8.6.2横向比例以曲线摆放合理为准,深度比例1:200。8.6.3测量井段与井温曲线相同。8.6.4目的井段应重复测量,两次测量同一深度压力误差应不大于±0.2MPa。8.7磁性定位曲线8.7.1上提仪器测井,测井速度800m/h~1000m/h。8.7.2深度比例1:200。8.7.3磁性定位曲线干扰幅度值应小于套管接箍信号幅度值的1/3。8.7.4电缆记号和套管接箍信号幅度应控制在5mm~30mm。8.7.5套管接箍信号丢失不应超过二处,且不得连续丢失。8.8重复测量要求下列情况应该重复测量流量和含水率:——第一测点;——全井第一主产层;——测量产液量与静态资料相矛盾的层段;——分层产液量出现负值,且产水量高出单层产液量10%的层段;——射孔井段井温曲线有异常变化,而流量测量没有产液量时;——方案出示的非射孔层(井)段井温曲线有异常变化,在井温异常段上下测点加测流量,以确定是否有套管漏失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