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题助考系列(三)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一、选择题常失分的3大易混点易混点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半殖民地:指主权的部分丧失,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半封建: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易混点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项目《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背景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巩固政权而颁布的革命纲领天京变乱后,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内容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全面的纲领性文件。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天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群众基础反映人们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是农民斗争的产物,不能反映农民愿望,不具备实施的社会条件作用直接推动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未能付诸实行时代特点标志农民战争水平的最高峰;小农经济和平均主义是违背时代潮流的,不可能实现反映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符合时代潮流,但在战争的环境下,未能实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易混点三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1.共同点手段都是暴力武装起义,目标都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结果都以失败告终。2.不同点(1)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2)目的:太平天国运动想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新的王朝,没有脱离封建本质,而辛亥革命则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进步意义。(3)结果: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太平天国运动只是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易混点四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中共敌后战场领导阶级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与人民大众阶级利益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区别战场范围国民党统治区敌后建立根据地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作战方式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正规战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区别战略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主战场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抗战后期,成为抗战的主战场联系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关系,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应该割裂与对立起来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选择题易混专练]1.近代史学家蒋廷黻指出:“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原状:我攻彼守。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和自由,我方则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场“不能避免的”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中国社会矛盾发生根本变化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D.中国革命进入民主革命阶段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C[由材料可知,这场“不能避免的”战争是鸦片战争。由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体现为社会矛盾、经济结构、革命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2.“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扶清灭洋”口号D.民生主义B[据题意它即属于农民革命,但同时又具有超出了传统农民起义范畴的内容,代表前进的方向,故《资政新篇》符合这一要求,B项正确。]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3.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A[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都肩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故A项正确;两者前途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是要建立农民的政权,辛亥革命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B项错误;两者纲领也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要体现农民的要求,而“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要求,故C项错误;两者主体也不同,太平天国运动主体是农民,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及其追随者,故D项错误。]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4.胡锦涛指出:“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胡锦涛的讲话主要表明了中国共产党()A.赞赏国共两党为救亡图存而精诚合作所作出的努力B.肯定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C.承认了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D.倡导以史为鉴,努力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C[根据材料“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可知,材料侧重于阐明国民党的抗战地位,而非国共合作。中共在抗战中的作用早有定论,所以胡锦涛在此主要肯定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重大作用。]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二、非选择常考的3大命题点命题点一全面认识列强侵华1.主要侵略方式主要方式表现举例军事侵略近代西方列强主要发动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割占土地《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获取特权《南京条约》附件的“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权等政治侵略以华制华从瓜分中国到扶植代理人:慈禧太后、袁世凯等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开埠通商《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天津条约》: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北京条约》:天津;《马关条约》: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获取特权《南京条约》:中英两国议定关税;《天津条约》: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攫取海关权、筑路权等经济侵略战争赔款《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北京条约》赔款英法各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赔款白银二亿两;《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镇压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思想渗透利用传教士的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日本全面侵华时推行奴化教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2.基本认识(1)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2)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欧美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日本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殖民地化。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3)从结果看:除了抗日战争中国取得完全胜利外,其他战争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命题点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进行抗争与探索的特征(1840~1919年)时段项目19世纪70年代之前19世纪70年代之后史实禁烟运动、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中爱国官兵的抵抗、林则徐等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政府新政立宪、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领导阶级主体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基本是旧式斗争,地主阶级的探索最终失败现代化色彩明显,程度渐深,大部分活动都有新的目标和手段,占领导地位的是资产阶级性质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都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当时还未产生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但爱国官兵的抗争不再是单纯的维护清朝统治,已是捍卫民族权益的爱国主义抗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独立登上历史舞台,具有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双重属性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整体特征(1)探索具有广泛性:在民族危机面前,各阶级在反对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有一致性(2)探索具有方向性:都是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3)探索具有层次性:现代化探索由浅入深,从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4)探索具有继承性:与学习西方内容的层次性相关,从林则徐、洋务派到早期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前后相继(5)抗争具有阶段性:从旧式斗争到新式斗争;反侵略反封建两大任务在《辛丑条约》前一般分开进行,之后结合在一起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命题点三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原因及影响项目时期阶段特征演变原因结果或影响国民大革命时期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两党共同的革命对象领导了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土地革命时期两党对峙,国民党“围剿”与共产党反“围剿”的斗争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共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共走向成熟抗日战争时期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不断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解放战争时期两党内战,共产党的民主建国与国民党的一党专制的斗争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企图消灭共产党,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解放战争胜利,成立新中国;蒋介石退据台湾,两岸分离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非选择题规范解答][例](2014·海南高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文艺正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最有力的武器……自抗战展开以来……因中心都市的沦陷,出版条件的困难,文艺人的流亡四散,虽一方产生了大量新型的报告、通信等文艺作品,且因抗战的内容,使新文艺消失了过去与大众间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的隔阂,但在一切文化部门的对比上,文艺的基本阵营,不可讳言是显得寂寞了一点。反视敌国,则正动员大批无耻文氓,巨量滥制其所谓战争文学,尽其粉饰丑态,麻醉民众的任务。我们感到文艺抗战工作的重大,散处四方的文艺工作者有集中团结,共同参加民族解放伟业的必要。——摘自《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1938年)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创新大课堂材料二关于抗日文化统一战线:(一)一切文化人,只要他们赞成抗日,均应在抗日的目标下团结起来,不论他们在文化上所做的工作是否同抗日有无直接的关系。(二)欢迎任何文化人使用他的文化武器(如文学、艺术、科学等)为抗战直接服务。在文化人中发展文化应该服从于抗战,服从于政治的思想。(三)文化人间,除以抗日不抗日作为团结的分界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