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人教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2015·增城调研)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点火”最有可能是指()A.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B.落实对外开放的决策C.贯彻对内改革的决策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解析]抓住材料1978年的时间予以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是1978年12月,故A正确;落实对外开放的决策、贯彻对内改革的决策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故B、C错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故D错误。[答案]A2.(2015·海南卷)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解析]时间为1983年,允许私人个体户从事客货运输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活跃市场,故选C。材料涉及的是商品流通领域,排除A;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一直都存在,不是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排除B;市场经济的建立是从1992年开始的,排除D。[答案]C3.(2015·山东基能)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C.计划经济时代D.市场经济时代[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解。粮票是中国从1955年到1993年发行的一种购粮凭证,以粮票为代表的票证,是中国因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短缺的见证。1984年,在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价格放开。深圳人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全国各地先后放开粮食及其他产品价格,实行购销同价,促进粮食产销与市场接轨。1993年,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已无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长达近40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故答案D符合题意。[答案]D4.1979年1月,邓小平头像登上《时代》封面,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主要是因为()A.邓小平主导启动了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B.邓小平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乱局C.邓小平成为中国国家元首D.邓小平一手促成中美关系正常化[解析]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并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选A。[答案]A5.(2015·泰安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城乡差距最小的年份出现的原因是()A.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影响着企业的发展C.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即将建立[解析]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份为1985年,此时的农村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故农村和城市的差距相对来说较小。其余几个选项与“1985年”这一时间点不符。[答案]A6.(2015·安徽示范高中联考)如图反映的是安徽省某一时期GDP增长速度(%)的变化,其增速出现最高点的主要原因在于()A.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B.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D.“左”倾错误得到了全面纠正[解析]据图,安徽省GDP增长速度出现最高点所对应的年份为1984年,故A为正确答案;B与时间点不符,错误;C早在1978年底就已开始,且GDP不只是农业产值;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纠正“左”倾错误,但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故D不是主要原因。[答案]A7.(2015·晋冀豫三省联考)1978年,重庆炼钢厂使用的机械设备全都是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其中,140多年前英国制造的蒸汽式轧钢机竟然还在使用。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机器的质量上乘B.长期封闭政策的恶果C.盲目自大意识的束缚D.勤俭节约风气的流行[解析]材料体现了改革开放前,我国相对封闭的环境下,经济发展滞后,侧面反映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答案]B8.(2015·广州模拟)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比利时政府提供的政府贷款,从而打破了我国自1969年以来形成的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其主要原因是()A.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调整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C.全国社会经济状况的恶化D.“左”的经济思想得到纠正[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纠正了“左”的思想干扰,故D正确。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调整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与题干时间1979年不符,故A错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社会经济状况逐步好转,并非恶化,故C错误。[答案]D9.(2015·广东卷)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解析]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项表述不符事实,可排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故C项可排除;D项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全世界共同努力的目标,还未建立,故表述错误。[答案]A10.(2015·甘肃兰州诊断考试)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以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中甸改为香格里拉,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甚至有的地方为争夺“夜郎”这一地名而争吵。近年来更改地名的主要原因是()A.传承历史文化B.市场经济影响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还原历史真貌[解析]徽州改为黄山市显然与名山黄山有关;思茅市改为普洱市与普洱茶有关;中甸改为香格里拉、大庸市改为张家界都与旅游开发有关,这些都与经济因素相关。由此可知,B项正确。[答案]B11.(2015·天津卷)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解析]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所有经营行为都由政府控制,企业效益好坏与企业自身关系不大。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成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一时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故其比较茫然,答案选D。A与史实不符,B、C在材料中看不出来。[答案]D12.(2015·湖北高三第二次联考)著名的特区改革家袁庚在任深圳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期间,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使蛇口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特区中最闪光的亮点。他奋臂高呼的一句口号对中国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这句著名的口号是()A.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C.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D.稳定压倒一切,发展才是根本[解析]A项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排除。B项强调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这是邓小平的主张,可以排除。C项强调争分夺秒,抓紧改革和发展,符合题意。D项是中央提出的口号,可以排除。[答案]C13.(2015·湖南株洲质检(一))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下列对这一决定的解读错误的是()A.发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是当今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变更了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D.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经营效益[解析]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只是变更了农村土地的使用方式,而非土地所有权,因为农村土地仍属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因此C项符合题意。[答案]C14.(2015·浙江温州四校联考)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了企业自主权,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这为企业创业提供了机遇,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15.(2015·山东泰安模拟)新时期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对国有企业改革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并不断出台政策与措施推进与深化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材料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其基本特征包括:一、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二、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三、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四、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材料三关于工业改组的原则和设想:(1)加强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2)改“条条”管理形式为“块块”管理形式;(3)建立经济行政区;(4)改进国家计划工作;(5)扩大地方在经济管理中的权力;(6)发挥工人群众参加管理的积极性。——1957年赫鲁晓夫《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业和建筑业的管理组织》报告提纲(1)材料一中“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具体指的是什么?党在新时期的改革道路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似特点?(2)根据材料二,按下方第①点的概括样式,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补充完整。(每点概括的字数不超过8个字)①产权明晰、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国内政治背景,并指出此次会议通过的决定对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工业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说的是“具体”所指,就是要求回答农村实行的经济管理体制;第二小问要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然后结合材料说到的“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即可总结出答案。第(2)问考查概括能力。材料二中一共四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