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测试题1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考点规范练第26页一、选择题1.(2015全国名校联考一)有论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推翻与帝国主义合作的统治政权”的运动,“本质是一项中国民族的救亡运动”。由此判断,新中国的成立()A.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C.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D.只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成立,题眼是“中国民族的救亡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本质是一项中国民族的救亡运动”,所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故A项正确;中华民族振兴的前提是独立,故B项错误;材料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与否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由材料并不能推出只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故D项错误。2.(2015辽宁大连高三双基测试)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得到了确认。这是因为三大政治制度()A.具有人民性、民主性特点B.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C.体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D.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导学号13300863〛答案:A解析:三大制度充分体现了对人民、少数民族和民主党派权力的尊重,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时间“1954年”可知此时的追求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联合政府,故B项错误;题干信息强调的是利用1954年宪法确立三大制度,而不是强调依法治国,故C项错误;题干信息包括三大制度,不是单纯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D项错误。3.(2015湖北武汉高三2月调研)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要求各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阅看一些主要参考文件:国别宪法苏俄(联)1918年宪法;1936年宪法中华民国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法国1946年宪法其他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2A.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B.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C.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D.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导学号13300864〛答案:B解析: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主要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政治制度的建立,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1954年宪法参阅了许多不同性质的国家的法律和中国历史上的法律,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故C项错误;此时虽然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然而却没有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法律置之不理,而是借鉴学习,故D项错误。4.1979年1月,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A.发展了《告台湾同胞书》B.放弃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立场D.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正式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题眼是“1979年1月”。《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的方针,从材料可以看出不仅要和平统一,而且要尊重台湾的现实和现行制度,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故排除B项;“九二共识”是在1992年提出来的,故排除C项;“一国两制”方针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故排除D项。5.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中说:“我只想把香港留在英国的治下。……但这不可能。于是我想到了邓先生的‘一国两制’,这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提供了机会。”材料中“香港的独特性”是指()A.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B.保留英国对香港的治权C.自由港和世界金融中心D.保持香港既有的社会制度〚导学号13300865〛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香港的回归,题眼是“独特性”。“长期繁荣稳定”是“一国两制”的影响,并非制度本身,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之下,香港的治权并非归英国,故B项错误;“自由港和世界金融中心”与“一国两制”没有关联,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保留既有制度,从而保持了香港的独特性,故D项正确。6.中国网新闻中心曾发表评论指出:“九二共识”虽只是一个用词符号……但其重要的部分则是两岸双方当时达成的共识内涵,即“□□□□”。这里□□□□处的内容是()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国两制”原则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3C.海峡两岸均坚持和平统一原则D.海峡两岸均放弃武力统一原则答案:B7.“(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A.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制定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导学号13300866〛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题眼是“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日内瓦会议上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成就,不是外交方针,故A项错误;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旨在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外交分歧,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制定为解决国家间领土分歧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体现了国家外交方针政策的成熟,故C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是中国新时期外交关系的重大成就,不是方针,故D项错误。8.(2015山西高三联考一)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新中国外交政策上的这一转变()A.体现了革命性、内向性的特点B.反映出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D.坚持了传统外交的深层次连续性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可知外交并非是“革命性”,由“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可知,外交是“外向性”而非“内向性”,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和“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反映出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可知,中国外交已经有了重大变化,而非坚持了传统外交的深层次连续性,故D项错误。9.(2015全国名校联考一)1971年11月8日晚上,毛泽东嘱咐道:“这次联大以2/3多数票支持我们,是第三世界国家把我们抬进去的。……对那些慑于美国的压力投弃权票的国家也要表示感谢并谅解他们的处境。”毛泽东所谈的事件()A.导致中美关系更加恶化B.因美国的阻扰而没能成功C.使联合国摆脱美国的影响D.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导学号13300867〛4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题眼是“1971年”。由材料“1971年11月8日”“第三世界”等关键词可以推断出该事件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该事件并没有导致中美关系的恶化,美国在这种孤立政策失败后开始和中国改善关系,故A项错误;在1971年的第26届联大上中国以绝对的优势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B项错误;联合国仍然受美国的影响,故C项错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体现,故D项正确。10.(2015河南八市高三9月质检)1975年3月,美国取消了中国艺术团访美演出节目中的“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这首歌,从而使中国艺术团无法前往美国演出。这一现象说明()A.美国对外政策受冷战思维影响B.“文化大革命”波及中国外交领域C.中美关系依然处于对峙的状态D.尼克松对华政策的反复无常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题眼是“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敏感的问题,美国取消“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这首歌,说明美国对外政策受冷战思维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取消了中国艺术团访美演出节目,与“文化大革命”无关,故B项错误;1972年尼克松访华,结束了中美二十多年敌对状态,故C项错误;尼克松在1974年已经辞职,故D项错误。11.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20世纪50—70年代的对外关系。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英法同属资本主义阵营,不存在对抗关系,故A项错误;战后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后来一直追随美国,两者不存在对抗关系,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的时候,面临美苏两极格局,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在外交上中国两个拳头出击,外交形势相当恶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故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在外交上采取“一边倒”的政策,而日本追随美国敌视中国,故D项错误。12.2015年12月25日,在中国倡导并积极推动下,亚投行(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包括57个正式的意向创始国。这说明中国外交()A.积极推行不结盟政策5B.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C.大力推行多边外交政策D.全力深化上海合作组织〚导学号13300868〛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二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悲剧。——摘编自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材料三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1998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一项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历程的阶段特征。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参考答案:(1)前提: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成就: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2)原因: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策略:依法治国。(3)制度: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特点:广泛性、直接选举等。(4)特征:初建;曲折;发展完善。认识: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民主政治建设需依据国情;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中国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结果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