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古代农业与手工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必修2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3-单元导言考纲考情古代中国的经济,即指截至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物质资料生产和流通的状况,主要包括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经济部门的组成和运行方式的变化。就部门而言,古代经济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由此形成独具特色的农耕经济结构,成为世界农业文明的典型代表。就阶段而言,古代经济经历了采集经济和种植经济(农业经济)两大阶段;在种植经济阶段,又由粗放式经营(刀耕火种)过渡到集约式经营(精耕细作),直至孕育出工业经济的萌芽。-4-单元导言考纲考情考纲展示五年考题统计考点指向备考指南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015课标全国Ⅰ,24题战国农业发展的影响1.命题特点以历史材料为载体,重点考查对古代不同时期的不同区域的经济现象的认识;多以各种经济现象为考查点,其中对商业现象的考查所占比重较大,2015课标全国Ⅱ,26题南宋经济重心转移2013课标全国Ⅱ,25题宋代的土地兼并手工业的发展2010课标全国Ⅰ,40题明清手工业的发展状况-5-单元导言考纲考情考纲展示五年考题统计考点指向备考指南商业的发展2015课标全国Ⅰ,26题宋代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其他的高频考点还有农耕方式的变化、对外贸易、重农抑商等经济政策以及经济重心的变化等。此外,还有从社会观念的角度考查经济状况的试题,也值得关注,如2015年课标全国Ⅰ26题2014课标全国Ⅰ,27题清朝海禁前的对外贸易2014课标全国Ⅱ,26题宋代交子的历史作用-6-单元导言考纲考情考纲展示五年考题统计考点指向备考指南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海禁政策2013课标全国Ⅱ,25题明代的长途贸易2.复习方法重点:“三农”问题是每年高考的热点,要理解农业政策的得当与稳定对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理解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关系。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及其相应的社会变化是每年高考的重点,2012课标全国,26题明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2011课标全国,25题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状况-7-单元导言考纲考情考纲展示五年考题统计考点指向备考指南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海禁政策2013课标全国Ⅱ,25题明代的长途贸易要准确认识农业的商品化、手工业的近代化、商业的全国化等时代性发展特点。注意:一要结合社会环境认识和评价重要的经济思想,二要从古代到近代综合认识某一行业、某一区域的发展2012课标全国,26题明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2011课标全国,25题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状况第16讲古代农业与手工业基础梳理-9-知识笔记疑难阐释一、古代农业1.史前时期:农业出现内容备注史实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半坡遗址材料河姆渡遗址材料作物北方种植粟,南方种植稻方式刀耕火种结论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中国农业很早就有地域性差别人类经常迁徙基础梳理-10-知识笔记疑难阐释2.商周时期:农业独立发展(1)农具:出现青铜农具;盛行木器和石器。(2)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使用肥料。(3)农作物:西周时期已种植粟、稻、黍、麦、稷、桑、麻等。(4)生产形式:集体劳作。(5)历史地位:①促使人类走向定居生活。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基础梳理-11-知识笔记疑难阐释3.春秋战国:传统农业模式的形成(1)条件:铁制农具的使用;牛耕的推广;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修。(2)技术: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3)形式:个体农耕。(4)模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5)历史地位:开始形成精耕细作的传统耕作模式。基础梳理-12-知识笔记疑难阐释4.从秦到清: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农具:①西汉出现耦犁、耧车,铁犁牛耕定型。②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这表明耕犁设计已相当完善。(2)耕作技术:西汉出现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期使用耦耙耱技术。(3)水利技术:①汉朝修建的漕渠、白渠、龙首渠。②翻车(曹魏时期)、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利用水力)、风力水车(明清时期)等水利灌溉工具。(4)耕作制度:两汉的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基础梳理-13-知识笔记疑难阐释二、古代手工业1.夏、商、周时期:官营手工业兴盛状况历史特点生产形式政府建立大作坊,集中生产,直接经营带有垄断性质主要行业青铜器铸造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礼器在技术、产品等方面都保持世界先进地位制瓷业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纺织业商朝已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生产优势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具备相当规模国家权力的介入基础梳理-14-知识笔记疑难阐释2.春秋、战国、秦汉(1)条件:个体农业的发展。(2)特色:民营手工业的兴起。表现:①作为家庭副业的家庭手工业,产品多用来交税和家庭消费。②著名的个体手工业经营者开始见于记载,如鲁人猗顿等。(3)延续:官营手工业的继续发展。表现:①汉朝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杜诗的鼓风冶铁工具。②汉朝的织室规模大。基础梳理-15-知识笔记疑难阐释3.唐宋元时期:官营、民营手工业竞相发展(1)行业:①制瓷业: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朝制瓷大放异彩,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号称瓷都。②纺织业:唐代丝织品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宋代有写实风格;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棉纺织业发展速度较快。(2)声誉: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基础梳理-16-知识笔记疑难阐释4.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壮大(1)行业:制瓷业、丝织业、棉纺织业、矿冶业。(2)技术:①制瓷业:青花瓷、彩瓷、珐琅彩技术。②丝织业:使用花楼机。(3)组织形式:①设在苏杭的织造局,是官营手工业的代表。②苏杭等地机工与机户的出现,是民营手工业中的新现象。(4)产品:①明朝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器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②清代织造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基础梳理-17-知识笔记疑难阐释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自然经济是指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进行的生产,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很少甚至没有商品交换。商品经济是以商品交换、满足市场需要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随着生产的发展及其他历史条件的成熟,自然经济必然为商品经济所取代。2.小农和小农经济小农即自耕农,是以小块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单个家庭为经济单位,从事耕织相结合的个体农业劳动的农户。小农经济是以个体农民使用简单工具耕作自己所有的小块土地的农业经济,其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散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封闭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纳税(自足性),因此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考点史证-1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农业的发展史料一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史料二元朝时,曾在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置木棉提举司,并要求江南等地以木棉完税。史料三16世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史料四18世纪,棉花、甘蔗、桑叶、烟草、茶叶、花卉、蔬菜的种植面积都有扩大。东南沿海地区就是当时著名的产棉区,棉花占地一半以上,多者达80%—90%。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松江成为全国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等考点史证-19-考点一考点二论从史出:1.根据史料,逐条概括各时期的农业状况。其共同特点是什么?状况:唐宋时期出现茶、桑、药、漆、蚕等专业户;元朝政府提倡种植木棉;明朝时烟草木棉的收入可观;清朝时期棉花在经济作物种植中更加突出。共同特点:经济作物广泛种植。2.概括指出其共同特点的直接影响。直接影响:促进手工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考点史证-20-考点一考点二拓展升华小农经济的历史作用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长期存在的农业经济形态,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个体农民承担的沉重赋役,是历代王朝赋税的重要来源。小农经济的牢固存在又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政治上产生集权统治的经济基础;其自给自足的特性造成市场的狭小,阻碍了工商业发展。考点史证-2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手工业的发展史料一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吴江县志》史料二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织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苏州府志》史料三昌南镇陶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事陶主人,动以万计,海樽山俎,咸萃于斯,盖以山国之险,兼都会之雄也。……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清)蓝浦《景德镇陶录》考点史证-22-考点一考点二论从史出:1.根据史料,逐条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特点:吴江地区出现雇人丝织的现象;苏州出现劳动力市场,机工受雇佣后按日计酬;景德镇出现雇佣大量工人的大型制瓷作坊。2.指出上述特点间的内在联系。内在联系:手工业分工更细,需要大量人手,从而形成劳动力市场;随着劳动力的增多,传统的手工作坊发展为大型的手工工场。考点史证-23-考点一考点二拓展升华古代手工业各种形态的特点形态管理方式产品及流通方式劳动力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皇帝私用或政府专用,不在市场上流通政府直接控制的人户、纳税户及招募工匠明代前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手工业最高水平民营手工业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品,完全供应市场手工业者、家庭成员及雇佣工匠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手工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考点史证-24-考点一考点二形态管理方式产品及流通方式劳动力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在农闲时经营自用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农民自身农民的副业,是对农业的补充真题剖析-25-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一农业发展的影响【例1】(2015课标全国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真题剖析-26-考向一考向二命题品鉴:试题对史料引语作了改造,以通俗活泼的语言推出新的历史现象,减轻阅读障碍,为历史分析能力的考查营造了良好氛围。分析历史现象不仅要把握现象整体(农业收益增加),还要结合现象的具体细节(一个农夫能够养活多人)。本题深入考查思维活动的灵活性。本题选项的取舍需要依据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先后顺序、因果联系、性质界定等,显现出历史学科思维的考查特色。真题剖析-27-考向一考向二解题思路:①审题干,找题眼:“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②审题肢,看关联:试题所给四个选项的导入语分别是“导致”“抑制了”“促进了”“阻碍了”,可见是要求分析其影响。③审选项,定答案:材料信息强调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实质上是在肯定小农经济对农耕的促进作用,因此农业收益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所以C项正确。春秋末年,铁器与牛耕的出现,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A项表述与材料因果关系颠倒,故可以排除。农业收益的增加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且材料未体现出战国时期农业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所以B项错误。小农经济规模小,且有脆弱性的特点,再加上其土地私有,容易导致土地兼并,从而有利于大土地所有制的增长,所以D项不正确。答案:C真题剖析-28-考向一考向二对点训练1(2013海南单科)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甲骨卜辞记录了商代的社会生活,“受禾”“求年”“有足雨”都与农业生产有关,因此可判断A项正确。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