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关键词:收入与分配第二单元:生产创造出财富---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三单元:财富的分配---收入与分配知识联系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关键词:财政与税收收入和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国家收入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财政税收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税收及其种类依法纳税第三单元的内容结构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所有制形式决定决定分配制度(1)由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理论原因)是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为什么?(2)由我国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根本原因)一、分配制度(2)实行范围:(3)分配尺度:(4)分配什么:(5)分配结果:公有制经济劳动(数量、质量)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1)地位:基本原则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能否不劳不得?二、按劳分配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有劳动能力但下岗失业的人都应得到社会保障。因而在按劳分配中不能提“不劳不得”!3.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1)必要性:①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②(2)重要性:(P59)劳动者:①激发劳动者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②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③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①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②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2)重要性:(P59)思考: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工资收入=按劳分配?考点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特别提示】工资收入不都属于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三、多种分配方式——非公有制经济(2)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性收入(1)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资本、技术、信息、土地、管理等要素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利息、股息及交易收入,私企主的税后利润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私企和外企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个体经济中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收入企业管理提供市场信息取得的收入。(2)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是什么)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②(个人)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③(社会)有利于激发生产要素的活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多财富,以造福于人民(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为什么):正确认识“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新坐标p40对象岗位获得收入的途径分配方式李某承包村集体的鱼塘收入李子外企工程师,还利用双休日为私企当顾问,也获得收入李女是公立学校的老师,每月除工资、奖金外还炒股赚钱李母出租房屋李父是残疾军人,享受国家优抚待遇按劳分配劳动技术要素按劳分配资本要素土地要素福利性分配练一练:李某一家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正误判断:1.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收入。2.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是按劳分配,奖金、津贴则不是。3.工资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4.非劳动收入一定是剥削收入。5.“共同富裕”就是“同等富裕”、“同时富裕”、“同步富裕”×××××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与联系:思考判断: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可以提高经济效率,并不会导致两极分化。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但也会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3)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依法实施的我国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并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并对过大的收入差距进行调节如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等这就有效地防止了两极分化。由此可见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不会导致两极分化。2015年9月29日,习近平同志讲话指出,要探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明晰产权归属,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下列农民收入方式与收入途径搭配正确的是①农民经营性收入——深入产权改革,土地出租获取资金②农民工资性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维护农民工权益③农民财产性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产量增,价格好④农民转移性收入——强农惠农政策加强,财政农业补贴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2015年9月29日,习近平同志讲话指出,要探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明晰产权归属,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下列农民收入方式与收入途径搭配正确的是①农民经营性收入——深入产权改革,土地出租获取资金②农民工资性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维护农民工权益③农民财产性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产量增,价格好④农民转移性收入——强农惠农政策加强,财政农业补贴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B•农民收入工资性收入受雇劳动获得的收入,打工挣的钱。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这个简单说就是租房、租地等挣的钱。经营性收入是指家庭经营的相关收入,主要指农产品买卖收入。转移性收入主要指政府的各种财政补贴。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公平1.公平的含义2.公平的意义3.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效率1.效率的含义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3.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阅读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和公平的影响(新p41)启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人人平均否认差别不是公平差别过于悬殊也不是公平有差别,且差别合理是公平1.收入分配的公平含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不是绝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平均主义收入差距分配不公2、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意义)(P60)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特别提示】“收入分配公平”的误区(1)收入分配公平就是坚持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不问劳动和付出的多少,一味强调报酬的均等,这实际上背离了公平原则。(2)收入分配的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分配公平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借收入分配公平而消除收入差距,必然陷入平均主义。考点四、收入分配公平为什么要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依据、作用或意义)角度具体经济意义社会主义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劳动者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分配与消费的关系有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扩大内需,引导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求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出口和消费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何实现社会公平(2)两个重要举措之一: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①具体措施: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中协商机制②意义: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3)两个重要举措之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①具体措施:A发挥财政的作用。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体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B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角度具体措施一个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两个比重、两个同步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再分配领域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公平宏观调控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促进社会公平财政的作用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的分配(初次分配)劳动者的报酬企业(集体)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缴国家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个人企业国家国家个人企业再分配财产税个人所得税社会福利转移收支如财政教育支出、扶贫支出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调节手段进行,重点调节地区、城乡、部门、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转移支付(1)含义:又称无偿支出。政府或企业的一种不以取得商品或劳务作补偿的支出,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形式。(2)类型:政府的转移支付、企业的转移支付和政府间的转移支付。(3)政府的转移支付: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属于财政支出,大都具有福利支出的性质,如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政府的转移支付。(4)性质:财政政策。效率与公平的比较效率公平区别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联系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鼓励人们创业致富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3)重视效率的度是不能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重视公平的度是不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重视效率侧重从微观分配过程来体现重视公平主要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即国家通过完善税收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如果初次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再分配很难纠正过来。因此在初次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十分重要。再分配具有社会公平功能。当然,再分配也要注意促进效率。如果把再分配调节力度搞得过大,出现奖懒效应,就会既损害初次分配的公平性,从而也会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