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3第3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练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三第3课一、选择题1.(2013·江苏徐州模拟)1992年4月8日,《邓小平与深圳——一九九二春》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C.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南方谈话的影响。1992年初,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局势,邓小平先后在南方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南方谈话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2.(2014·成都七中)“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拨云见日、扬清激浊,再次把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牵出了一个‘东方风满眼春’的新局面。”其中的“新局面”是指()A.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发展农村乡镇企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关键词“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新局面”可知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构想埋下了伏笔,故选C。3.(2014·江西奉新)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目录●第一章经济改革战略的探讨孟晓苏●第五章企业集团的发展途径李源潮●第七章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李克强●后记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厉以宁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经济改革战略”、“企业集团”、“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改革”以及“探讨、途径、选择、趋势”等词语,判断主题探讨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所以D正确;A、B、C与题干内容无关。4.(2014·雅安期中)下表是1978年和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成分比较表。它主要说明()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78年1992年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80.8%51.4%集体所有制经济19.2%35.0%私有制经济城乡个体经济0%7.8%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0%5.8%A.我国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B.我国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C.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D.我国私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判断,材料反映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5.(2014·江西师大附中调研)1986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务工经商。1992年以后中国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打工潮,当年就有大约4000多万农民工流入沿海和城市去打工,此后外出打工农民越来越多。据此分析农民进城务工增多,主要是因为()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B.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的核心任务C.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推动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了1986年、1992年的农村的变化,结合已学可知,1986年城市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促进下已经开始了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为中心环节,1992年十四大上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分析可知1992年后农民进城务工增多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有关,因此D符合题意。6.(2014·吉林实验中学期末)1992年以前,在中国的思想理论界,很多学者把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每一个动向都视作为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这说明()A.中国理论界缺乏对市场经济的概念界定B.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面临巨大阻力C.计划经济体制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D.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教训深刻【答案】B【解析】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992年以前”,进行时间定位:当时正值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期,中国改革进入关键阶段,阻力加大,国内围绕着姓“资”姓“社”问题争论不休。这样即可圈定正确选项B。中国对市场经济的概念不是没有界定,而是不敢涉足,排除A;此时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已经充分暴露,排除C;D项与题干无关。7.(2014·天水)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从深圳、珠海、到广州,轻车简从,探访民生,倡言改革。有人说这是踏着20年前邓小平的足迹,酝酿新一轮改革。邓小平的“足迹”给中国带来的重大影响不包括()A.经济特区开始建立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始建立C.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答案】A【解析】注意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材料所说的“20年前”应是1992年。现象“A.经济特区开始建立”是在1980年,故错误。故应选A。8.“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啦”这是近来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进入2003年,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有超过10款的轿车宣布降价,另外有北京现代索纳塔等多款新车下线。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材料中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D【解析】着重理解“看不见的手”的含义,“看不见的手”指市场的经济规律。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9.下面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或控股工业集体工业个体工业其他类型工业197877.622.4199725.538.117.918.5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D.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从表格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1978年只有单一公有制,到1997年非公有制经济占一定比例,说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化,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000年,公有制仍是我国经济的主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国有企业改革,故A、B、D三项不正确。10.2013年7月14日数字中国网:“第一次从半统制经济转为计划经济,第二次从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两次经济体制转型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经济体制转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改变了计划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B.改变了各种所有制成份及其比例结构C.“一五”计划完成与中国入世成功可分别视为转型标志D.转型前后社会主义性质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两次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型的根本目的均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和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故D项说法有误。二、非选择题11.(2014·襄阳统考)市场的存在有悠久历史,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街道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材料二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材料三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市场·国家·公共领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市”繁荣的主要因素和变迁情况。(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为什么建国后的30年里,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消失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答案】(1)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政府宽松的商业经济政策。情况: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普遍;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答对任意两点即可)(2)新现象: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影响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导致了中国的贫穷与落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市场,传播了先进的工业文明,中国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发展。(3)主要原因:计划经济。过程: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2.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阅读图片,完成问题图11978年安徽省小岗生产队的全国第一份承包合同书图2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图31983年重庆开始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图41987年7月1日,《人民日报》关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报道材料二1979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国家财政收入(亿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19793645113257.567.720062180713950035.843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材料三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1)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结合材料一对改革进程加以说明。(2)没有解放思想,就不会有改革开放;没有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就不会得到深化。结合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3)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答案】(1)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从试点到推广;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邓小平“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3)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民主政治恢复并逐步制度化、法律化。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