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集收复台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90集:收复台湾公元1544年,也就是明朝嘉靖二十三年,一支葡萄牙的商队前往日本国进行贸易,途径台湾海峡时看到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海面上的台湾岛不禁惊呼:福尔摩萨,意思是美丽之岛。台湾介于东海与南海之间,东临浩渺的太平洋,西面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遥遥相望,最近处相距仅130公里。台湾总面积约三万六千平方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狭之势。由于台湾所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清朝时就被视为东南之锁钥,数省之屏障。据考古发现台湾很早就有人类居住生息繁衍。闽台两地之间的古人类与文化关系,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家在台南县发现的人类头顶骨化石残片,年代距今约三万至两万年,而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发掘的旧石器时代的遗物,年代距今约五千年至一万五千年之间或更早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发现的左镇和长滨两处古文化遗址,和福建清流、漳州、东山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其体质形态基本相同,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征,可见两岸古人类有着共同的起源。陈祖武(中国社科院学都委员):远古时期,中国今天的大陆和台湾是连成一体的,后来因为地壳的运动,台湾出现了海啸,就把大陆和台湾岛分隔开了,因此很多我们中国的先民,为了谋求生存的条件,就跨过今天的海峡,就到了台湾去。所以这不仅是地质学上,而且从考古学上,从民族人类学上,从历史学上,都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台湾的原住民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据文献记载,自汉代起大陆与台湾的交往就正式开始了。这其中既有大陆民众因战乱或迫于生计移民到台湾求生的,也有因贸易而往来于海峡两岸者。尤其是11世纪中叶以后,两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更趋紧密,由此中原王朝也日益对台湾予以关注和经营。南宋时,开始在澎湖派兵戍守。南宋乾道七年,泉州知府汪大猷在澎湖造屋二百间,遣将分屯,隶属于晋江县。元朝至元年间,又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至此,台澎地区开始正式被纳入中原王朝的行政管辖。自大洋航道开辟以来,西方国家便不断地将殖民势力投向东方,以攫取高额利润。中国就是他们的一个主要目标。17世纪初,荷兰也加入到这一行列。然而由于明朝初年,中原王朝海上用兵失策,造成东南海防形容虚设。加之明朝末年的衰败,更是给了西方殖民者以可乘之机。公元1604年至1622年,荷兰船队两次进犯澎湖,在澎湖岛修建城堡,向福建地方官府提出通商要求,并在沿海地区不断进行骚扰。明廷对此深感不安,派遣平倭名将沈有容率军驱逐荷兰。沈有容率领一支舰队驶抵澎湖,会见荷兰侵路者韦麻郎,勒令荷兰人尽速退出。在明军强大的压力下,沈有容不费一枪一弹,收回了中国的领土。为了纪念沈有容不畏强权,斥退侵略者的壮举,当地民众立下了台湾第一座石碑,上刻有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陈祖武(中国社科院学都委员):明朝中央政府只考虑的是把澎湖列岛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保证东南沿海一时的安宁。所以他就同意荷兰殖民者去经营台湾。就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签订的协议。它带来的后果,就是把台湾这个宝岛,让荷兰殖民者占据了好几十年。公元1624年荷兰人入侵台湾后,在台南站稳脚跟,构筑了热兰遮城、赤嵌城等城堡,并逐步向中部、东部和北部不断扩充势力。两年后,西班牙人也入侵了台湾的北部,以同样的方式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翁佳音(台湾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教授):后来荷兰人知道西班牙人在淡水和基隆的兵力很少,因为西班牙人大部分兵力都放在菲律宾还有美洲那里,荷兰人知道兵力少,所以在1641年开始派兵打。荷兰人到1642年八月派军队打没多久就在今天基隆的和平岛,因为西班牙的军队人本来就少,所以在他们占领山顶的城堡之后,西班牙人就投降了。直至公元21642年8月,荷兰人向西班牙人发起军事进攻,西班牙人战败投降,荷兰人独占了台湾。据统计,荷兰人侵占台湾期间,从台湾年均运回荷兰的财富,相当于四吨黄金。就连荷兰远征队统帅宋克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对付中国人的手段,确实也是非常刻薄和残酷的。外来侵略者的残暴统治,深深刺痛着台湾人的心,也更坚定着中华儿女收复家园的决心。在荷兰人统治台湾期间,反抗的声浪此起彼伏,显示了台湾同胞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勇气。巧合的是,就在荷兰人入侵台湾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1624年,一位中华民族的英雄诞生了,他就是郑成功。陈洋(厦门市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副馆长):崇祯十七年的时候,因为清兵入关,我们明朝灭亡。在明朝灭亡之后,在我们的南方建立了几个由当时明朝的王室的分支建立的残明政权,主要在我们福建建立的隆武政权,它跟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整个福建的军事,以及整个福建沿海对外贸易的整个网络,都掌控在郑芝龙手上。郑成功德父亲郑芝龙,早年跟随颜思齐在台湾笨港登录,在诸罗山安寮扎寨,一面狩猎垦荒进行农业生产,一面在福建沿海进行掠抢和走私贸易。势力日益壮大的郑芝龙,还鼓励乡亲到台湾移民开垦,史称颜郑开台。洪茂仁(台湾省云林县水北村村长):因为郑芝龙精通好几个国家的语言,所以后来荷兰就经援郑芝龙,郑芝龙就再返回故乡,鼓励漳州、泉州老百姓到台湾来开垦,每三个人就给三两黄金,一头牛。所以对明朝末年这些来台湾的人有莫大的贡献。集官、商、盗于一身的郑芝龙,对儿子郑成功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为读书人博取功名。郑成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一面努力求学,视读书为至爱,一面热衷于习武练剑,这为他日后念念不忘故国的戎马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郑成功在七岁时回到了家乡安平,住在石井书院的隔壁,郑成功从小就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熏陶,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奠定了他忠君爱国的思想。然而,郑成功的人生发展方向,却在明清易代的动荡局势中,发生了重大转折。陈立华(福建省南平市郑成功研究会副会长):郑成功在延平跟随隆武皇帝抗清的时间是最长的,那么他的这个军事、政治、经济思想,都是在这个地方形成的,他的这些思想为他后来的收复台湾、抗清活动奠定下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所以延平这个地方可以说是郑成功军事生涯和政治生涯的一个起点地。在父亲郑芝龙的引荐下,郑成功谒见了南明隆武帝,得到了隆武帝的赏识,当即赐他和皇帝同姓,从此人们称他为国姓爷,也由此开启了郑成功在延平的军政生涯。陈洋(厦门市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副馆长):在1646年清军逼近福建的时候,郑芝龙因为已经准备秘密投降清朝,所以他就下令撤掉仙霞关的守军。所以清军很快从福建和江西的交界处的仙霞岭打进来以后,就在我们福建的汀州这个地方,俘虏了隆武帝,所以隆武政权也就这样灭亡了。郑芝龙旋即接受了清朝的招抚。郑芝龙的决定遭到了郑成功的激烈反对,在苦谏无效的情况下,决心与父亲决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郑芝龙率手下投诚时,清军却打进了他的老家安平,其妻田川氏因不堪忍受清兵羞辱投缳自尽。一连串的变故让郑成功深受打击,何去何从时刻萦绕在他的脑海。面对国破家亡,郑成功最后做出痛苦抉择,坚拒了父亲和清廷的劝诱。他曾作诗明志说:天以艰危付吾俦,一心一德赋同仇。最怜忠孝两难尽,毎忆庭闱涕泗流。3郑梦彪(郑成功后人):郑成功他看到了父亲降清了,母亲死于非命,国仇家恨涌上心头,郑成功就脱下儒服,从他家的大门里面一把火焚毁了郑府,脱掉他的青衣,当场站在上面燃起他的青衣,在这个地方就开始祭起了反清的大旗。在孔庙祭拜的郑成功,奋笔疾书、表明心迹:昔为孺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有所用。谨谢儒服,唯先师昭鉴之。他毅然弃文从武,矢志走向抗清复明的道路。郑成功于公元1647年1月在金门岛誓师起兵,很快在东南沿海一带形成一支声势浩大的武装力量,自称讨伐大将军的郑成功,以厦门、金门为基地,展开了与清军的较量。公元1646年11月,桂王朱由榔在广西肇庆称帝,建立又一个南明政权,改明年为永历元年。郑成功起兵后,改奉南明永历年号为正朔。永历帝为了表明对郑成功的重视,从永历三年至十二年,先后赐予郑成功延平公、延平郡王等封号。对清廷来说,势力不断壮大的郑成功,显然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在军事进攻,厉行海禁没能取得成效的情况下,清廷又用尽各种手段招抚郑成功。但因郑成功始终坚持抗清,从而使清廷劝降的图谋落空。杨成和(福州市马尾区闽安古镇文物保护组组长):郑成功当年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有五百多艘战舰,三万多的兵力,就在闽安镇这一带,闽江口下游跟行港河两岸,特别是在郑爷鼻这个地方,长期在这里训练。他把闽安镇作为反清复明的战略基地。郑成功进攻江苏南京跟浙江沿海,就是集结了大量的军队,从闽安这个地方出发。公元1657至1659年,一心要实现抗清复明中兴大业的郑成功,先后三次北伐,其中第三次北伐在抗清派张煌言的配合下直逼南京城下。郑成功满怀豪情挥笔赋诗: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但是由于部署失当,错失良机,郑军在清军六路增援大兵的反攻下遭到重创,不得不返回金厦基地。从此郑成功再也无力发动战略性进攻。为了避免倾覆的厄运,郑成功在征得大多数将士的同意和支持后决定进取台湾,以形成进则可战而复中原之地,退则可守而无内顾之忧的有利形势。就在这时,原郑芝龙的旧属,时任荷兰东印度公司通事的何斌到厦门。他将台湾地图、赤嵌城木制模型,以及荷军的兵力部署情况呈献给郑成功,并极力劝说他收复台湾,这更增强了郑成功进取台湾的信心。于是他开始积极着手制定攻台方案,训练军队、修造船舰,并采取措施以麻痹占据台湾的荷军。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郑成功于1661年2月由厦门移驻金门,令其子郑经和郑泰、黄廷等人留守金夏。三月二十三日,郑成功亲帅大军,从金门岛料罗湾出发,吹响了攻取台湾的号角。在何斌的引导下,郑军于四月初一抵达鹿耳门港外。鹿耳门是外海船只进入台湾的北航道,但沙石淤浅,航道迂回,一向只能通行小舟,所以荷兰人放松警惕,并未派兵把守。而热兰遮城旁侧可通行大船的深水航道都处在荷军重炮的有效射程之内。为了避开荷军火力强大的防守,郑成功选择了北航道从鹿耳门进入。根据海上经验,在农历三四月交替间多有大潮,因而郑成功冒险决定鹿耳门作为突破口,趁大潮之势,顺利驶入鹿耳门港湾,在台湾民众的协助下成功登陆。登陆后,郑成功一面立即向荷军发动军事攻势,一面致书荷方强调台湾乃中国之土地,荷方应将台湾无条件归还。但是荷兰殖民者哪里肯轻易就范,仍然进行抵抗。为了彻底摧毁荷军,郑成功先是采取正面进攻的方式,攻克了赤嵌城。郑军攻克赤嵌城后,继而采取围困的策略,封锁了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的统治中心——台湾城。殖民者当局从巴达维亚,也就是今天西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拼凑了七百名援军,于八月十二日达到台湾海域,与郑军展开激烈战斗。在激战中郑军英勇杀敌,用火船烧毁了荷军主力舰——克登霍夫号,并用密集的火炮,击沉了战舰科克伦号,同时还俘获了小艇三艘。战败的荷军仓皇逃回巴达维亚,再4也不敢靠近台湾。荷兰援军逃离后,在台湾城被围困近九个月的荷兰殖民者,因大势已去,弹尽粮绝,不得不选择投降。在签署《郑荷协议》的过程中,荷兰殖民者依然垂涎于台湾的美丽富足,不断用各种手段企图赖在台湾。但郑成功坚持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荷兰人必须从台湾撤走。公元1662年2月1日,郑荷双方代表在大员市(今台南市安平)市政税务所签下了《郑荷协议》,完成了协议换文。至此,被荷兰殖民者侵占长达三十八年之久的宝岛台湾,重新回到了炎黄子孙的怀抱。郑成功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将台湾视为抗清的一个长久基地,为了实现反清复明的心愿,他开始倾全力着手各方面的建设。在行政建制上,郑成功建立与内地相同的行政管理体制,为日后的台湾治理奠定了基础。邓孔昭(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郑成功他第一次把我们中国的这种郡县制度传播到了台湾,他当时去收复台湾的时候,1661年他就在台湾设立了一府两县,这是我们在那里设立的最早行政建制。郑成功也确实是把台湾当做一个长远要发展的地方来建设。首先他解决了自己军队的这样一些粮饷供应的问题,他就开始把军队分布到南北各地,开始去屯垦,开发土地,去农业生产的建设,建孔庙,然后建了学校。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的传播。我觉得是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在那以后就发展起来了。为了改变台湾文化的落后状况,以及消除荷兰殖民教育的影响,郑成功大力发展台湾文化教育事业,把中华文化的种子播撒在祖国的宝岛,促进了台湾文化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