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2014·江苏地理,7~8)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2.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2解析第1题,由题目可知该地为向斜山,岩层向下弯曲,由图示可知M地左侧为山,因此左侧向下,故B项正确。A项岩层没有弯曲,错误。C、D均是右侧向下弯曲,错误。第2题,本题难度较大,需要依靠空间想象能力建立空间三维模型,如下图所示:该地岩层弯曲方向如图所示,XY一线同一岩层海拔相同,岩层是水平的。答案1.B2.A(2016·衡水中学期中)石油地质图上,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构造等高线(单位:米),可以直观地反映地下的构造情况,它是石油勘探与开发中常用的图。读某区域含油岩层顶部构造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粗实线为河流),完成3~4题。33.①、②、③表示地质勘探过程中几种不同类型的钻井,据图判断它们分别是()A.气井、水井、油井B.水井、气井、油井C.气井、油井、水井D.水井、油井、气井4.该地沿E-F线绘制的地质剖面图()解析第3题,①处岩层海拔低,利于集水,②、③岩层海拔较高,与背斜相似,适于储存油气资源。②处高于③,则②处是气、③处是油。第4题,E-F线由高到低,再到高,排除C、D;穿过了断层,所以B正确。答案3.B4.B(2016·河南省六市第一次联考)某地煤炭资源丰富,该地中学生在考察古生物化石的过程中绘制了一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5~6题。5.B处地貌为()A.断块山B.火山C.背斜山D.向斜山6.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4()A.B处地下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B.D处地下适合修建隧道C.该地岩层主要由岩浆岩构成D.该处地质构造受东西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解析第5题,B处地貌为山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地质构造。第6题,瓦斯易在背斜顶部集聚,而B处是向斜构造;D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地质构造,岩层上拱,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适合修建隧道。该地岩层富含化石,主要由沉积岩构成;结合指向标,可知该处地质构造受南北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答案5.D6.B(2016·南京市、盐城市一模)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下图为王娟同学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7~8题。7.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A.火山活动B.溶洞塌陷C.地壳下陷D.岩石崩塌8.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D.“浮石”源于岩浆喷发解析第7题,长白山天池是火山湖。第8题,火山口附近的岩浆岩遍身气孔,为喷出型玄武岩(浮石是火山爆发的岩浆在空中凝固后胶结成密度较小的石块);找到动植物化石的是沉积岩;岩浆岩源于内力作用;大理岩是变质岩。答案7.A8.D(2016·河南省实验中学期中)某地地质小组在我国一潮湿、黏重的红色土壤分布区5对某一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得到了下图所示数据:甲、乙、丙三处为探测点位置,斜线左侧数据为探测点所在地面的海拔(单位:米),右侧数据为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即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米)。完成9~10题。9.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A.东北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华北地区10.乙处地形可能属于()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解析第9题,红色土壤可以判定是南方,B正确。第10题,乙处海拔低于甲地和丙地,所以是谷地;岩层更低于两侧的甲和丙地,为向斜地质构造。答案9.B10.A11.(2016·北京海淀模拟)下图是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A.岩层的形成顺序依次为①②③B.甲地是背斜顶部被侵蚀而形成的谷地C.乙地貌是岩层受张力作用后被侵蚀形成D.丙地貌的地质构造与泰山相同解析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可判断出甲地为背斜构造,其成为谷地的原因是背斜顶部被侵蚀;岩层的形成顺序依次为②③①;乙地貌是岩层受挤压作用后不易被侵蚀形成;泰山为断层构造,与丙处的地质构造不同。答案B(2013·江苏地理,7~8)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下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12~13题。612.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A.冰川沉积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风化残积13.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2题,甲地处于河流弯曲处的凸岸,流速较慢,流水沉积作用显著。第13题,金刚石堆积物是由流水搬运而来的,故金刚石矿一定位于甲地上游,排除A、D两项;含金刚石堆积物多为砾石等大颗粒沉积物,而③地为砂粘土堆积物,颗粒较小,②地为岩浆岩,且周围多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故在②地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答案12.B13.B(2013·海南地理,1~3)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14~15题。14.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7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15.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A.地热能B.风能C.水能D.太阳能解析第14题,考查板块运动学说;区域定位。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排列判断:图中的纬度为北纬,经度为东经。所以图示半岛位于北太平洋,为勘察加半岛。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该半岛位于太平洋板块的边界,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属于消亡边界,板块之间相互挤压。所以本题选择D项。第15题,该岛位于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所以地热能资源丰富。解答本题需要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图中多火山,地热资源丰富。可以联系冰岛的电能主要来自于地热能解答本题。所以本题选择A项。答案14.D15.A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据图完成16~17题。1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地地貌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B.该地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C.该地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D.该地的地质构造为:甲处是背斜,乙处是向斜,丙处是地堑17.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1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并且有些地区还形成了断层,这些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第17题,读图可知,甲处是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答案16.A17.A(2014·天津文综,7)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8上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18.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A.地貌形态B.泥沙沉积量C.河网密度D.抗侵蚀能力解析由文字材料可知,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由图可知三地均位于河口附近,流水沉积作用明显;故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泥沙沉积量的影响。答案B二、综合题19.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9(1)从地质构造的角度分析宁夏平原的成因。(2)说出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的类型及沉积物分布特点。(3)以河流出山口为界,分别说出AB段和CD段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特点及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地形剖面图可知,宁夏平原两侧岩层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再经沉积物沉积而形成。第(2)题,从等高线的数值及变化可知,该地为冲积扇,从扇顶到冲积扇边缘,由于流速变化,颗粒物大小发生变化。第(3)题,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等高线的弯曲特点,原因可从前后所受外力作用不同角度解释。答案(1)岩层断裂下陷,黄河携带的泥沙以及贺兰山的洪积物沉积而形成。(2)冲积扇(洪积扇)。呈扇形分布,从河流出山口到冲积扇边缘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3)AB段所在地区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段所在地区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河流流出山口后,流速变小,主要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