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五讲时间:45min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导学号11971077()①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②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③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④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⑥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③④⑤答案B解析地理隔离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①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⑤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⑥错误。2.(2016·太原测试)某种植物正常群体中可产生少量突变类型,突变类型可产生有毒的生物碱,导致食用此种植物的某种昆虫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导学号11971078()A.突变类型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的作用B.昆虫的变异可降低其灭绝的可能性C.昆虫的选择作用可能导致该突变基因的频率增加D.最终昆虫和植物总会有一种生物被淘汰答案D解析该突变类型会导致昆虫中不适应生物碱的个体死亡,使昆虫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的作用,A正确;昆虫发生变异,可能会产生抵抗该生物碱的种类,从而降低其灭绝的可能性,B正确;不产生生物碱的植物易被昆虫食用,可能导致突变类型的基因频率增加,C正确;昆虫和植物共同进化,最终可能导致植物和昆虫数量达到动态平衡,D错误。3.如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相似度)。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导学号11971079()2A.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B.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人类和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D.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知识及理解,同时考查识图和提取信息能力。四个物种起源相同,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A错误;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向不同方向发展是由自然选择决定,B错误;黑猩猩和人类的DNA相差(100-99.01)=0.99%,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C正确;大猩猩和人类相差1.1%,大猩猩和非洲猴相差1.24%,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不同,D错误。4.(2016·汕头质检)如表所示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导学号11971080()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基因A的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基因a的频率0.010.190.360.510.640.750.840.90A.该种群发生了进化B.A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利于该物种适应新环境C.1970年该种群中Aa基因型的频率为18%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答案C解析由表可知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随时间的推移,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小,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利于该物种适应新环境;该种群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的条件,故1970年Aa基因型的频率不是18%;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5.(2016·烟台质检)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3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不利时,对应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就会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导学号11971081()A.甲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B.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C.该种群将因基因频率的改变而进化为新的物种D.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少于隐性基因答案C解析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其仅对隐性纯合子起作用,对杂合子不起作用,但当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其对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均起作用,则甲、乙分别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和对隐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少于隐性基因;生物对环境是否适应是一种性状表现,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6.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11971082()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答案D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地理隔离能使种群的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能产生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7.(2016·合肥测试)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占25%、Aa占50%、aa占25%。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较能正确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比例变化的图是导学号11971083()4答案A解析开始时基因频率为:A=25%+50%×1/2=50%,a=50%;由于aa个体生活力弱,容易被环境淘汰,所以后代中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低,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8.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11971084()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答案B解析基因频率的改变才能说明物种在进化;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Aa自交后代,A的基因频率始终等于a的基因频率;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原因是男性只要有色盲基因就表现患病,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两个色盲基因才表现患病,而非色盲基因频率在男女群体中不同。9.(2016·长沙模拟)某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开展了色盲普查活动,他们先以全校的1800名学生(男女生各一半)作为首批调查对象,结果发现有女性色盲患者3人,男性色盲患者8人,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13人。那么,在该校全体学生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导学号11971085()A.7.5%B.10%C.15%D.1%答案D解析由于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设相关基因为B(正常)、b(色盲),因此该等位基因的总数为XB+Xb=900×1+900×2=2700(女性每人含两个Xb基因,男性每人含一个Xb基因),色盲基因的总数为Xb=8×1+3×2+13×1=27(女性携带者和男性患者都有一个Xb,而女性患者含两个Xb),从而可推出全体学生色盲基5因的频率=(27/2700)×100%=1%。10.(2015·山东卷,6)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导学号11971086()A.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体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C.p=a时,显性纯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19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59答案D解析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分析应用能力。难度较大。当p=0时,种群只有hh,当p=1时,种群只有HH,当0p1时,种群可以是只含有纯合体,也可能纯合体杂合体都有,A正确;只有当p=b时,才可能只含杂合体,B正确;p=a时,H为1/3,h为2/3,显性纯合体在F1中为1/9,C正确;p=c时,自由交配,后代中纯合体占5/9,自交一代子代纯合体不一定是5/9,D错误。11.(2014·广东卷,3)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11971087()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答案C解析本题通过丝兰与丝兰蛾的相互选择,考查生物共同进化的知识。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基础,是根本原因,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的6多样性是生物和环境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因此A、B、D错误。12.下列对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导学号11971088()A.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诞生B.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C.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青霉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突变体答案B解析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三倍体西瓜不可育,因此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青霉素对细菌抗药性突变体起选择作用。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4分)(2016·泰安质检)下列是关于某类地雀的生活与进化的问题,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图1、2、3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导学号11971089(1)上述哪些类型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遗传多样性?________。图1时期的大陆中地雀B的个体较少,而图2中地雀B在大陆几乎看不见,但小岛上却主要是地雀B,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地雀C的进化机制是________。(3)从图1至图3的演变,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发展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4)若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所示:甲基因型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总数个体数2022420123982100乙基因型AATTAaTTaaTT个体数19616836400①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基因库相比较,种群甲基因库________(大、小)。②种群甲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种群甲与种群乙相比,A的基因频率更能保持稳7定的是种群________。③已知上述生物物种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都是10-5,则种群乙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_______。答案(1)地雀A和B地雀A和地雀B的性状差异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或小岛和大陆的生态环境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性状)(2)地雀种群因基因突变形成不同的表现型;由于地理隔离将种群一分为二,阻断了基因交流;大陆与小岛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两个种群之间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C(3)从遗传多样性向物种多样性变化(或从遗传多样性向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发展)(4)①小②70%乙③80解析(1)地雀A和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说明这两种地雀仍然是同一物种,所以二者的差异可以体现遗传的多样性;图1时期的大陆中地雀B的个体较少,而图2中地雀B在大陆上几乎看不见,但小岛上主要是地雀B。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雀A和地雀B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2)图1中地雀存在不同的表现型,由此可推测这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而图2中由于海洋的阻隔造成地理隔离,将种群一分为二,阻断了基因交流,由于大陆与小岛的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两个种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