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规范练12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2015山东日照模拟)读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完成第1~2题。1.“北山”属于()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2.图中“库姆塔格沙漠”与“低丘”所在地,相同的地质形成过程是()①断裂下陷②风力沉积③风力侵蚀④河湖沉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导学号25360175〛(2015山东济南一模)东非大裂谷宽约几十至二百千米,深达1000至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读图,完成第3~4题。3.对图中所呈现岩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B.受到了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C.不会含有化石D.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4.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与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第5~6题。25.甲处的地质构造是()A.背斜B.向斜C.地堑D.地垒6.甲处地貌的成因主要是()A.褶皱弯曲成山岭B.外力侵蚀成谷地C.流水沉积成山岭D.断裂下陷成谷地(2015湖南长沙一模)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据此完成第7~8题。7.图中岩石形成早晚判断正确的是()A.G晚于BB.A早于DC.B晚于DD.C早于F8.关于该地,说法合理的是()A.如果修建一条东西向的隧道,选择F层相对安全B.A处有可能找到的化石硬度比较大C.若C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偏北风比较强盛D.从②地向下钻井开采石油费用较少〚导学号25360176〛下图是关于地质构造形成的演示示意图。读图,完成第9~10题。9.甲、乙地质构造分别是()A.褶皱、断层B.断层、褶皱C.背斜、断层D.向斜、断层10.甲、乙地质构造产生的原因是()A.内力作用B.外力作用C.内、外力共同作用D.内、外力先后作用(2015湖南怀化二模)2015年2月,蛟龙号上的科学家在印度洋海底发现了大量的黑烟囱。新生的大洋地壳温度较高,海水沿裂隙向下渗透可达几千米,在地壳深部加热升温,溶解了周围岩石中多种金属元素后,又沿着裂隙对流上升并喷发在海底,形成黑烟囱。图甲为90°经线圈穿越的四大板块示意图,图乙为海底烟囱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3图甲图乙11.图甲中1板块为()A.太平洋板块B.南极洲板块C.亚欧板块D.美洲板块12.可能发现黑海底烟囱的是()A.1和2板块交界地带B.3板块内部C.4板块内部D.2和3板块交界地带〚导学号25360177〛石油地质图上,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构造等高线,构造等高线可以直观地反映地下的构造情况,它是石油勘探与开发中常用的图件。读某区域含油岩层顶部构造等高线示意图,完成第13~14题。13.①②③表示地质勘探过程中三种不同类型的钻井,据图判断它们分别是()A.气井、水井、油井B.气井、油井、水井C.水井、气井、油井D.水井、油井、气井14.该地沿E→F线绘制的地质剖面图为()二、综合题15.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图1图2(1)图1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地区,其成因是。(2)结合所学知识,对图1中C、D、E所代表的三类岩石按年龄由老到新进行排序。(3)图1中B为流动沙丘,结合图2所示的流动沙丘等高线示意图,判断B所处地区的盛行风为。(4)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5)在图1中标出断层两侧岩体的运动方向。1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分别判断甲、丙两地的地质构造及甲、乙的地形。(2)简要分析乙地地形的形成原因。(3)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甲、乙、丙三处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和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考点规范练12山地的形成1~2.1.C2.C解析:第1题,图中“北山”存在明显的断裂面,地质构造为断层,海拔1200米,地势较高,为断块山。第2题,“库姆塔格沙漠”与“低丘”所在地的古老基岩以上均存在沉积层,可5判断两地曾经地势低洼,接受沉积,两地共同的沉积层为“第三纪河湖相砂、泥岩”;结合图中明显的断裂面,两地曾经都发生过断裂下陷。3~4.3.A4.A解析:第3题,图中岩石呈水平层状分布,为沉积岩,没有受到水平挤压,其中可能有化石分布;而岩石有明显的外力侵蚀痕迹,表明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第4题,东非大裂谷为断层,中间岩块下降,两侧岩块上升,且为沉积岩。5~6.5.A6.B解析:第5题,甲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第6题,背斜成谷是外力侵蚀的结果。7~8.7.B8.C解析:第7题,B、F、G为沉积岩,C为沉积物,在具层理构造、呈水平状态分布的沉积岩中,往往老的岩层在下,新的岩层在上,沉积物在地表形成年代最新,所以由老到新的顺序是G、B、F、C;A、D为岩浆岩,侵入岩层B,要晚于B,且D侵入到A中,说明A形成早于D;E为岩浆岩A形成中经过岩浆的高温作用变质形成的,E形成晚于A。第8题,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G层,背斜处地质结构稳定;A为岩浆岩,化石在沉积岩中才有可能找到;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①地向下打井开采,背斜是良好的油气储存构造。9~10.9.A10.A解析:第9题,甲为水平岩层受到挤压产生弯曲变形,属于褶皱;乙是受到强大压力后发生断裂错位,为断层。第10题,褶皱与断层均是内力作用的结果。11~12.11.B12.A解析:第11题,90°经线圈穿过的板块有南极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其中南极洲南北跨度最大,因此B项正确。第12题,岩浆活动发生在印度洋底,应为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且岩浆作上升运动,边界类型为生长边界,因此A项正确。13~14.13.C14.B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①②③钻井中由深到浅的顺序是①③②。结合气、油、水密度差异即可判断结论。第14题,结合EF剖面线上构造等高线分布规律,在注意河流流经处构造等高线变化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判断。15.答案:(1)西北(内陆)风力侵蚀作用(2)E、D、C(3)北风(4)地壳运动、岩浆活动。(5)画图略。解析:第(1)题,A地貌是风蚀蘑菇,主要分布于干旱多风的西北地区。第(2)题,结合各类岩石的成岩规律判定。第(3)题,结合沙丘形态判定该地区盛行北风。第(4)题,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图示中有褶皱、断层和岩浆侵入,从而判断该地区的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前两种。第(5)题,应沿断层两侧画箭头,断层线南侧为上升岩体,北侧为下降岩体。16.答案:(1)甲为背斜,丙为断层;甲为谷地(或鞍部),乙为山地。(2)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地。(3)乙地为向斜,向斜是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且向斜处修隧道不安全;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大型工程易诱发地质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解析:第(1)题,结合岩层形态及岩层新老关系可知,甲为背斜,丙为断层。从地形看,甲为谷地,乙为山地。第(2)题,结合岩石性质和受侵蚀状况分析。第(3)题,结合乙、丙两地的地质构造及其修建隧道可能带来的危害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