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第三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撬点·基础点重难点基础点: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表达技巧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高考对此考点的考查方法也主要在这四个方面进行。(1)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此外在诗歌中常运用的修辞手法还有用典、双关、互文、叠词、顶真等。(2)表达方式也可称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古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高考重点考查抒情和描写。(3)表现手法。此处指狭义上的表现手法,指诗歌情感与主旨的呈现方式等,主要有比兴、对比、衬托、渲染、想象、联想等,这是考查的重点。(4)篇章结构的技巧主要包括照应、铺垫、过渡、线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重难点:1.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及效果。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撬法·命题法解题法[考法综述]鉴赏表达技巧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做好这类试题就首先要熟知诗歌中有哪些表达技巧,各有什么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歌进行分析,分析时一定要联系到诗歌的思想感情。命题法1修辞手法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要求赏析“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表达技巧的妙处。“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写卷帘把春愁放出去,显然“尽放”采用拟人手法写卷帘,同时词人写“春愁”竟然可以“尽放”,也将无形之“春愁”写得具体可感。答题时,要准确使用术语点明技巧,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典例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同褒子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韦诗:此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解析]在鉴赏诗歌时,借助重点词语把握诗歌的形象及其特点,结合自己对常见修辞手法的积累,确定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首先明确修辞。韦诗抓住“皎如烛”关键词,应为比喻。而赵诗抓住“冷晕”,应为借代。其次,说明修辞句的内容或所描绘事物的特点。如:运用……修辞手法……地描绘了……(对象)的……特征。解题法1解答修辞手法类题目的方法----------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实质上是分析和评价修辞手法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积累古典诗词中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2)要洞悉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解答题目时适当加入,增强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如李煜在《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愁,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如果在解答时将“具体可感”几个字用在答案中,会使答案更严密。重难点拨[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3)诗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它的艺术效果。[思维过程](1)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3)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如对形象塑造、意境营造、情感主旨表达的作用)。[答题模式]点明修辞手法+结合诗歌分析其具体运用+使用效果命题法2表达方式典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属于侧面描写。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的能力。题目要求写出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的角度。要解答好这类试题首先要熟悉诗歌的表达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其次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第三一般还要写出这种表达方式的效果(本题未做要求)。考生可通过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景物描写手法与本诗对比得到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所写塞外景物皆是眼前所见实景,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属于实写。而本诗由题目可知是留别诗,乃出发之时所写,作者还没有到塞外;另外诗中也交代了自己所写之景是“闻说”,因此本诗所写之塞外景物皆是想象之景,属于虚写。典例4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隐净山中大雨[南宋]张孝祥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②鼍:鼍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和筷子。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画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答案]画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典例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注]。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解析]分析抒情手法,首先应判断两首诗分别使用了何种抒情手法。抒情手法从大的方面,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包括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等)、借事抒情、用典抒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或伤今)等。第一首诗,“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是写景,但景象暗淡,引人愁思;“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中“那堪”二字直接抒怀。第二首诗,“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表面上似乎纯是写景,不带感情,但从注释看,是化用古诗,隐含着“伤春心”之情;“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则辨析了“猿啼”与“人愁”之间的关联,认为“猿啼”不是它有愁,愁是在人心之中。其次,要具体比较两首诗中抒情手法的不同。两首诗都写景,但从第一首诗“昏”“萧萧”字眼可知,景中含情;第二首诗描写青枫七百里,景象阔大,但事实上暗用典故,其中蕴含着愁思。两首诗都写到了啼猿,第一首诗有“那堪”这样的字眼抒发愁怀,第二首诗中主要是论述行人之愁的特点,不赞同常见的猿啼为愁的说法,有较强的辨析说理色彩。解题法2鉴赏表达方式的思考角度-----------(1)从有无情语的角度判断诗句运用的抒情手法。如诗中有呼告的句子,有表现人物心情的句子(不只是个别词语),则为直接抒情。如没有情语,则为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情语景语杂糅,则为情景交融。(2)从写景句本身的特点及与全篇的关联看采用的描写手法。首先分析写景句本身的特点,可以从声音、色彩、动作、角度等方面入手。其次要辨析写景句所描写对象之间的关系,如虚与实,动与静,正面与侧面,点与面等。最后要辨析写景句与全篇的意境、氛围和人物思想情感的关联,并明确是何种关联。(3)把握情与景的关系,要辨析眼前景与内心情的色彩是否一致,要判断景语与情语在诗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情与景中,情占首位。(4)遵循由景入理、托物言志、即事明理、借古讽今等古诗常用的创作手法,具体分析诗中景、物、事与理的关联。重难点拨[常见设问方式](1)某诗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某诗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3)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4)诗(词)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试作简要分析。[思维过程]第一步:明方式,指出诗歌所运用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特点;第二步: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作用,简析该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答题模式]点明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的特点+结合诗歌分析其具体运用+指出表达效果。命题法3表现手法典例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月圆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的能力,要求从虚实角度对景象赏析。要做好这类试题首先熟悉表达技巧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其次结合诗意分析技巧;第三体味出诗歌运用这种表达技巧传达出的感情。由诗歌尾联第一句中的“故园”二字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在想象家乡松树和桂花的情态,这应该是虚写;而最后一句月夜万里清辉的景象实中有虚,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清辉是虚写。这样虚实结合,把诗人寄居异乡思念故乡的情感表达了出来。解题法3鉴赏表现手法类题目的答题技巧--------(1)鉴赏表现手法时,如果没有规定角度,应选择最突出的、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切入。这样做,既能提高解题速度,又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至今,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因此,在没有明确说明的情况下,亦可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