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校长素质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1世纪的校长素质研究摘要:21世纪,中小学校长应具备九种基本素质,即:高尚的思想品德;全面的高标准的质量效益观;深厚扎实的文化知识功底;强烈的开拓创新意识;善做教育科研的带头人;科学的、现代的教师观和学生观;豁达的心理状态;纵向沟通与横向联系的社会活动能力;深谙发展“校园经济”之道。关键词:21世纪;中小学校长;素质基础教育(中小学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规定,要“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因而,作为教师的教师——校长,其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就是说,在现阶段,我们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教育方针确定之后,在学校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如校舍、设备、资金投入、师资等基本达标以后,在某种意义上讲,校长更是决定的因素。因为校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者、决策者和指挥者,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学校的日常工作,始终处于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的核心地位、决策地位和主导地位。校长的思想品质、教育理论、办学理念、工作作风、言行举止等非权力因素,在学校工作中无不起着导航引路、潜移默化、影响大局的突出作用。因此,做一名校长很不容易,做一名优秀校长、名校长更不容易。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专家,中小学知名校长的治校之道,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校长,特别是作为基础教育排头兵的重点中学校长,必须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教育理论素养、管理水平、创新意识、业务能力、为人处事、个人修养、实干精神、与时俱进、驾驭全局等因素在内的综合素质。国外很多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预测,21世纪最伟大的产品是新型的学校教育。新型的学校教育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校长。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可见,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素质体现着校风校貌,决定着办学的水平。笔者认为,21世纪中小学校长应具备以下九种基本素质。一、德才兼备,是校长必备的素质在教育战线广大的教师队伍中,想当校长和可以当校长的人,也许不在少数,但这校长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因为,作为一校之长,必须具备德才兼备的素质。这德才兼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的。所以,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把德才兼备作为任用和考核校长的必要条件之一。德,即是道德,是为人之德,处世之德,立身之德,办事之德。是处世为人立身的起码要求。无德即无道,无道则路不通。校长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心地善良,与人为善。因为他所管理和领导的是有一定修养和文化底蕴的教师,他们对道德的要求也许比一般人高,因为,尽管他们的道德准则具备的不多,但他们对道德准则了解的比常人多,比常人深。所以,作为校长,必须要以德服人,以德管人,以德育人,具有人本主义思想。这样,才能贤能为之用,人尽其才,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否则,则众叛亲离,校长将会成为孤家寡人,孤掌难鸣,则事业何兴?民心何聚?政权何稳?这才,即为身才,文才,口才,帅才。选拔校长,尽可能的容貌端正,仪表端庄,这才具亲和率,这是先天的物质基础,也是校长工作成功的要件之一。更重要的是,作为校长,要带头学习,不断学习,时时充实自己,更新知识,把握时代的潮流,具备时代气息,走在时代的前列。他的文才、口才、帅才都应该是一流的。有文才,则思维敏捷,才华出众;有口才,则口齿伶俐,方能服众;有帅才,则领导有方,上下一心。要很好的研究政治,研究领导艺术,具备统揽全局的能力,这样,才不会出现顾此失彼,手足无措的局面。德是才的基础,才是德的表现。有德则才显,有才则德著,无德则才虚,无才则德贫。德和才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紧密联系的关系。有德无才是庸才,有才无德是蠢才,无才无德是弃才,有德有才是英才。英才左右逢源,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时机,善于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事业兴旺,人缘广得。庸才,受制于人,瞻前顾后,难以成事。蠢才,头脑简单,态度粗暴,难聚民心,则用之无益。弃才,无德无才,为人唾弃。德才兼备的表现是: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服务意识和大众意识,会为人民办事,能为人民办事。这样,则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事业幸甚,民众幸甚。事实上,德才兼备是每一个人都应当具备的品质,起码是一切想为人民和能为人民办事的人应该具备的。所以,校长必须首先具备这种品质。因为校长是一种岗位,是一种工作,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第一,政治强、思想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决策。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经过全党、全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世纪到来之际,面对世界范围内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尤其是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现实,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校长,首先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和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主席“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解放思想,总揽全局,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积极投身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去,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中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危机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努力使广大中学生从小树立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顽强拼搏,刻苦学习的优良品质,始终不渝地朝着江总书记倡导的“坚持做到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这一宏伟目标迈进。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永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自觉把“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发展个性,创造特色”的办学理念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始终,确保教育这方“圣地”艳阳高照,春光明媚,花团锦簇,硕果累累。其次,校长必须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政治品德,鲜明的政治观点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时刻保持蓬勃向上的革命朝气,不畏强权的浩然正气和昂扬进取的改革锐气。时时处处走在前,干在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光明磊落、一身正气,虚怀若谷,礼贤下士,实是求事,开拓进取,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校长必须模范地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同党中央和上级党政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关心国家大事,强化学校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自觉实践“三个代表”,注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体师生爱校如家的主人翁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运用软硬件各种手段,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再次,必须立足校情,集思广益,积极探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模式,使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战略方针真正落到实处。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因此,针对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中依然存在的储多弊端,尤其是对照欧美发达国家学生中普遍显露出的创新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演说能力强的“三强”优势及其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竞争、人才竞争及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卓越才华和咄咄逼人的不凡气势,不能不使我们对“应试教育”的现状、创新人才的缺乏及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兴衰深感担忧。2002年9月8日,江主席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教育创新的战略思想,他指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进行教育创新,首先要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探索新的教育发展规律,更新教育观念,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不断健全和完善新的教育体制,加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学习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经验、管理经验,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些精辟论述,高屋建瓴,意义重大。总之,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校长,根本在教师。每一位中学校长理所当然地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具体做到:①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②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整体化知识教育观念;③转变以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④转变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做人做事相结合的教育观念;⑤转变以数量规模为中心的办学思想,树立讲求质量效益的办学观念。否则,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肯定不是一名合格的校长,终归会被教育改革的大潮所淘汰。第二,懂教育,业务精。在新的历史时期,校长必须是精通教育工作的内行或专家,必须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倡导者、实干家和带头人。校长既要有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勇气和信念,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求真务实的献身精神。如果继续逆教育创新的大潮而动,依然拘泥或陶醉于“应试教育”的怪圈,热衷于高考升学率的角逐,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至少可以断定,这位校长不懂教育,或者说不懂现代教育。其结果,不仅会贻误学生,而且会危害现代化事业。当务之急,只有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素质良好的合格的毕业生为总揽,从管理体制、政治保障、人事制度、资源配置、办学目标、办学模式、评估标准、经费投入、硬件建设等方面入手,统筹兼顾、群策群力,制定出符合校情的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方案,分步实施,狠抓落实,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实现“点上开花,面上结果”,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合格加特长的教育目标,即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一句话,特色就是教育质量,就是校长的水平,教师的水平,特色就是学校的生命线、主旋律,有个性、有特长的人,就是高素质的人,就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人,各行各业,概莫能外。总之,学校有无特色应该是衡量校长创新能力与管理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志。特色并非是凭空创造的,它的实质是办学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包含共性,并表现和丰富共性。共性的优化是个性优化的前提和基础,而个性优化又促进和丰富了共性优化。没有良好的基础,特色难以形成;但特色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一种新的模式。某种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个性和共性的相互促进和统一。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尤其要把培养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和发展作为各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首选目标。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学生“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关心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