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时间:9月1日总第3课时课题:爱莲说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说”的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教学方法:学习本课,运用“师生倒置法”——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这可是很能培养能力的呀!课时安排:一课时预习:1、搜集与“莲”有关的诗句。2、介绍作者周敦颐。3、了解“说”这种文体。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爱花吗?生:(略)师:既然爱花,那么请你说出一种你喜爱的花,并说出喜爱的原因。生答:(略)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多美的莲花啊!清纯,脱俗,它从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请同学们搜索一下记忆中有关描写莲花的古诗文句,并朗读给全班同学听。示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二)“老师”们“备课”(即预习),印发下列“备课提纲”(即预习任务)。1.读课文,标出生字词。2.注音:颐蕃淤濯涟亵鲜噫3.解释加底纹的词语。4.作者简介及文体介绍三、合作探究请“老师”们“讲课”——采用“师生倒置法”疏通语言文字,口译课文。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然后每个“老师”(即学生)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学生”(即老师)一两个问题。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注意:把难句交给优秀生,容易的交给后进生,以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三、老师精讲深入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和艺术。(师生互动、精讲课文)1“我”爱莲花什么呢?讨论并归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1)作者写花其实是在说人,作者把莲比作什么人呢?(2)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讨论并归纳:(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3)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3.周敦颐爱不爱菊花?为什么?答案:不爱。理由是:(1)他自己说“独爱莲……”。(2)他认为菊花象征隐士,而他不愿做隐士,因为隐士的生活态度太消极。他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他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教师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和独特的个性。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二)可让学生先自由提问探究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多媒体展示问题)1.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2.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三种花“品格”的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答案:“品格”的高下是:(1)莲,(2)菊,(3)牡丹。理由,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准备的理由是:牡丹虽艳丽,但象征荣华富贵,同于流俗,品格最下;菊花虽然清逸脱俗,但逃避现实,消极处世,不值得仿效;莲花的生活态度比菊花积极,它处于污浊环境,却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操守,难能可贵。注意:教师要鼓励发言积极,有思想、有文采的学生。3.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讨论并归纳: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象征成君子。4.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2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都何人”之前,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1)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2)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表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三)写作方法——托物言志答案:托物言志——托“莲花”这个“物”,言“洁身自好”之志。作者赋予花以人的品格——他说花,其实是在说人;写爱莲,其实是写爱君子洁身自好,正直坚贞的节操,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四、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说:是一种古代议论性文体,作者大多就一事一物一种现象阐述作者的见解,篇幅短小,与现代杂文和杂感类似。2、蕃()濯()亵()玩淤()泥清涟()噫()隐逸()鲜()有闻新鲜()3、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二、问题1.本文运用的写法,以牡丹比喻,莲花比喻,菊花比喻。从文中可看出人们对花的喜爱,表明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如陶独爱菊,表明他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了世人的生活态度,作者爱莲,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态度。2.文中有三次衬托,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1)以陶、世人衬托作者独爱莲。(2)用“菊”正衬、牡丹”反衬,储蓄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3)最后一段,以衬托,表现了作者对追名逐利世风的鄙弃与厌恶。3、作者称“莲”是花之君子,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4、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2段结尾句应在上一句前,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明:表达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等恶浊世风的鄙弃。6、说说第二段的言外之意。明:表达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等恶浊世风的鄙弃。7、写出有关“菊、牡丹、莲”的诗句。8、从文可看出人们对不同花的喜爱,表明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如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了世人的生活态度。9、“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你最喜欢哪种花?为什么?五、归纳总结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六、布置作业1、请以“爱说”为题作文,要求有思想,有知识,有文采。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我爱”说或写一段话,抓住所说事物的特征,力求能出新意。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板书设计:莲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濯清涟而不妖(质朴不炫耀)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大度)香远益清(美名远播)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令人敬重不敢轻侮)教学反思“一”:一个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二”:两个观点:1、环境改变人。例: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又如:《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2、而周敦颐认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说: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两种手法:1、托物言志;2、衬托(正衬、反衬)。“三”:三种花、三种人、三种情、三句式。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隐逸者(有德者)——鲜——惋惜——(正衬)——陈述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君子者(高尚者)——无——慨叹——托物言志——疑问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富贵者(趋利者)——众——讽刺——(反衬)——感叹句三种人生观:消极避世的人生观;贪图富贵的人生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观。莲的形神的三个方面:生活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别人像自己这样钟情莲花。三种表达方式:描写、议论(对三种花的评价)、抒情(“噫”)“四”四种修辞手法:(1)反问: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七”七个短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教学反思: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自己学习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决定吸取或舍弃。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以前的课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光记笔记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主动性?哪里还有什么发现?有了这样的尝试,其他的课文,我也适当采用了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成绩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爱莲说一、预习1、搜集与“莲”有关的诗句。2、介绍作者周敦颐。宋代著名家。字,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著有、等。3、了解“说”这种文体。二、自主学习4、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甚蕃()淤泥()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亵()玩焉噫()隐逸()鲜()有闻5、结合注释翻译句子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合作探究1、本文写了几种花,各比喻什么,重点写了那一种花?2、作者爱莲的什么?从几个角度写的?五、精讲1、、作者为什么称莲花为君子,他赞扬了莲花的那些精神?2、用了什么手法?(修辞)体现什么主旨?六、课堂练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你最喜欢哪种花呢?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