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二周周测下图为“沿某经线圈部分陆地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陆地)”,O为极点,点A、B均位于赤道上。①~⑧表示气候类型。读图回答11~12题。11.在同一低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的是()A.①和⑧B.②和⑤C.③和⑥D.④和⑦12.气候类型②③④所在大陆为()A.澳大利亚大陆B.南美大陆C.北美大陆D.非洲大陆11.A12.A本题组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全球地理特征。第11题,O点为极点且位于大陆上,说明图示范围位于南半球,地球上的低气压带包括副极地低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在图示范围内,没有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A、B均位于赤道上,其附近的①、⑧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第12题,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区域定位。根据南半球的三个大陆南北跨的纬度多少可排除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所以A选项正确。图乙是图甲中比拉姆的气温、降水量统计资料图。读图完成7~8题。7.比拉姆每年有两个相对多雨期和两个相对少雨期,其影响因素是()A.地势B.洋流C.人类活动D.太阳直射点移动8.由比拉姆向北,随着纬度的升高,多雨期与少雨期的变化是()A.两个多雨期的时间间隔变长B.两个少雨期时间间隔变长C.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一个少雨期D.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两个少雨期7.D8.C第7题,比拉姆位于非洲中部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每年太阳直射赤道附近的一段时期,赤道低气压带在此影响较强,对流运动最为明显,这个时期降水也比较多。这样的时期一年有两个,也就形成了两个多雨期,还有两个相对少雨期。第8题,由比拉姆向北,两个多雨期的间隔会变短,直至最后变成一个多雨期,一个少雨期。比如向北是热带草原气候区,一年有干湿两季。(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文综北京卷(旧课程))图1中数字代号表示高雄、开普敦、淮北、芝加哥4个城市。根据图示资料,判断2—4题。图169.4个城市中,7月气温低于1月气温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7月气温低于1月,此地应位于南半球,这四个城市中只有开普敦位于南半球,开普敦属地中海式气候,一月(夏季)气温较高,且降水少,应为③处。故正确答案为C。70.图中城市②是()A.高雄B.开普敦C.淮北D.芝加哥【答案】C【解析】图中②一月气温为0℃左右,我国的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一月0℃等温线,高雄地处热带,终年高温,芝加哥在温带1月气温应在0℃以下,故选项为C。71.下列因素中,对城市④一月气温影响较大的是()A.附近有寒流经过B.附近有暖流经过C.地处北回归线附近D.受赤道低压控制【答案】C【解析】城市①应是高雄,其一月气温较高主要是所处纬度较低(即在回归线附近)。故正确答案为C。图10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l9~20题。19.(2009年高考江苏卷)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中1月份降雨较多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AC【解析】据图分析,甲地、丁地位于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是地中海气候;乙地位热带沙漠气候;丙地是热带雨林气候。1月多雨,即北半秋冬季,甲为冬雨型气候、丙为年雨型气候,二者降水量相对较大20.(2009年高考江苏卷)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性质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A.同属暖流B.同属寒流C.增温增湿D.降温减湿【答案】BD【解析】甲丁附近为副热带海区东岸,依据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应为寒流流经,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故选BD.【考点定位】①空间定位;②气候类型的判读;③洋流及其分布(2013高考题山东卷)图1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1~2题。错误!未指定书签。.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错误!未指定书签。.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答案】1.C2.C【命题立意】主要考查流域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从图中获取信息、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某流域的开发为背景,利用开发三个阶段示意图和流量变化曲线图,考查流域开发对水循环和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较易作答。【解题思路】第1题,从a图三个阶段可看出居民点增加,植被减少,从而导致流域内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使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蒸发量减少,进而导致降水减少。第2题,从b图看,从③→②→①,流量越来越大,形成洪峰的时间越来越早,洪峰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河流径流变化越来越大,说明植被破坏导致的涵养水源的功能越来越弱。结合a图中的三个阶段Ⅰ、Ⅱ、Ⅲ分别对应③、②、①。(2013高考题大纲版)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据此完成3~4题。错误!未指定书签。.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C.降水集中于7、8月份D.位于半干旱区【答案】3.C【试题立意】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知识立意为主。试题难易度:中等。【解题思路】太行山南段东麓位于我国华北地区,7—8月夏季锋面雨带到达华北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C选项是正确的。该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流补给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处的干湿地区为半湿润地区。A、B、D选项是错误的。错误!未指定书签。.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A.几乎没有降水B.植被截留降水C.降水大量下渗D.人工拦截径流【答案】4.D【试题立意】主要考查的是影响河流流量和补给的因素。试题难易度:中等。【解题思路】两水库均在太行山南段东麓,气候类型、雨季和降水类型等自然条件应该相差不大,材料中明确告诉是进入雨季,两地中一个水库有补给水源而另一个水库几乎没有补给,两水库相差甚大,说明是一定是人为因素的影响。D选项是正确的。【方法点拨】原因分析问题从自然和人为两个角度全面考虑,重点筛选。(2013高考题江苏卷)图4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图4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读图回答9~10题。错误!未指定书签。.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A.大湖萎缩而成B.古河道残遗而成C.人工挖掘而成D.风力侵蚀而成【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地理图像阅读和地理信息获取的能力。【解题思路】根据图4信息,月牙泉为图中古河道的一部分,因此选择B项。错误!未指定书签。.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图像阅读和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关于水体之间相互补给的知识点。【解题思路】单从月牙泉水面萎缩而言,A、C、D均有可能。B选项,该地地处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少,故排除,但是,本题关键词在于“泉水”,而A、C两项与泉水补给无关,故选择D。【知识拓展】月牙泉是敦煌盆地区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头,是整个地下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月牙泉接受盆地区域地下水的补给。造成月牙泉水环境退化的原因,主要是地下水补给量的不断减少。(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文综北京卷(新课程))读图2,回答5~6题。图252.泉水补给区位于()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答案】D【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地下水的构造和三大类岩石的原因,正确识图是答好本题的关键。图中虚线表示地下水位,即自由水面,在乙附近的地下水属于承压水,在有断层处形成泉水,而补给靠潜水,即地势较高的丁处。53.溶洞常形成于()A.沉积岩B.变质岩C.侵入岩D.喷出岩【答案】A【解析】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所以溶洞常形成于沉积岩地区。(2013高考题四川卷)读图2,回答3~4题。错误!未指定书签。.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A.东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南风15°11°R0~200米200~500米500~1000米1000~2000米海洋河流图2图例错误!未指定书签。.R河段A.流量季节变化大B.春汛明显C.河流堆积作用强D.河谷横剖面呈槽型【答案】3.B4.A【命题立意】本组题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和自然带分布考查学生对气候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了河流水文及水系特征的判断。难度较高。【解题思路】第3题,由图中标定的纬度数值可知,该地处于北半球热带地区,风向不可能是西北风和东南风,排除A和D;由图例可知,该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形依次为狭窄的平原、西北-东南走向的山地和高原;由植被的分布可知,该地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图中山地的西侧应为迎风坡,所以应吹西南风,选择答案B。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该地情况与印度半岛西侧相似,故该地应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所以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故第4题选A。R河段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区,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河道应为“V”形。从图中的海拔高度可知该地不会有积雪,故不可能有春汛。13.(2013·南昌调研)读“某理想大陆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区域同属一种气候类型,但x,y降水有差异,降水较多的地点是________(填“x”或“y”),请分析其原因。(2)假若黄赤交角为0°时,图中甲、乙两种气候类型中不存在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试分析其原因。(3)M为一岛屿,1月份岛屿的西部月平均气温大于0℃,且降水较多,试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13.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乙区域属于地中海气候区,但x、y两地纬度不同,受西风带影响的时间不同,y地降水多于x地。第(2)题,假若黄赤交角为0°,气压带、风带将不再发生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将不再存在。第(3)题,在大陆上,1月份0℃等温线大致穿过34°N~35°N,M为海岛,受海洋影响大,降温速度较慢,月均温大于0℃,1月份该岛盛行西北风,岛屿西部为迎风坡,降水较多。答案:(1)yy地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长,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短。(2)乙黄赤交角为0°时,太阳直射点不会有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不会随季节移动,乙地就不可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3)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35°N纬线延伸;由于受海洋影响,降温速度慢,所以月平均气温大于0℃;1月份受大陆东部冬季风影响,岛屿西部是迎风坡,所以降水多。(2013高考题海南卷)错误!未指定书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法国罗纳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图7左侧图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图7右照片)。断桥公路河流方向图7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答案】桥梁修建在河流的弯曲河段,右岸为凹岸,水深、流急,对河岸的冲蚀强烈;(5分)左岸为凸岸,河水浅、流速慢,河岸较少受冲蚀,对断桥的冲蚀作用很弱。(5分)【试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了河流地貌成因,凹岸和凸岸侵蚀和堆积作用的差异,通过河道特征图(左图)和河流上断桥(右图)分布,结合材料中给出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规律,分析断桥保存至今的原因。这是一道原理应用的试题。难度中档。【解题思路】结合材料和图可知,断桥分布在河流左岸(凸岸)。本题的问题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析左右两岸附近河水深浅及流速差异,第二部分是分析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这一问必须结合第一问来分析。第一问中,左右两岸深浅及流速差异:右岸为凹岸,左岸为凸岸,结合“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规律可知右岸侵蚀作用强,那么流速一定快,深度一定要大些。(当然我们在给学生分析时适当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