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地理考点详解第二部分人文地理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农业农业区位因素。Ⅰ.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有明显地域差异,农业区位选择,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②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种植业,山区--林、牧业)、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③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如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④灌溉水源。⑤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⑥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⑦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品性生产基地建设。⑧劳动力、科技等。Ⅱ.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可以利用及改造。①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橡胶22°N、双季稻到江淮、小麦到4000米)。②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如温室--改善温度等、梯田--改造坡度(25°),保持水土。附注:改造自然要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Ⅲ.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①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郊农业生产“菜肉蛋奶园艺”,96年苹果变化)。②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等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如:世界商品粮生产国有:美、加、澳、法等;世界乳畜产品供应国有:荷、丹、新等;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有:拉美、非洲、东南亚、南亚等。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Ⅰ.水稻种植业:⑴分布:绝大部分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还有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拉丁美洲的古巴、委内瑞拉、巴西、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旱地直播技术)⑵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条件:劳动力丰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这里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可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水稻在这里种植历史悠久,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简言之: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劳动力丰富、悠久的种植史、人们主食。⑶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①小农经营: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精耕细作,属自给农业。③机械化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除日本)。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近年在发展。④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政府投资建水利工程。⑤科技水平低:靠传统经验,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量。Ⅱ.大牧场放牧业: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8180⑴分布及畜种:干旱、半干旱地区,美国、阿根廷(牧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⑵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②发展牧牛业采取的4点措施:a.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b.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使肉牛方便地通过布宜诺斯艾利斯等港外运).c.开辟水源(大打机井).d.种植饲料。Ⅲ.商品谷物农业:⑴种植作物:小麦、玉米⑵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我国的东北、西北国营农场。⑶基本特征: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⑷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①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②便利的交通运输: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运及公路、铁路。③地广人稀:城市化水平很高,农村人烟稀少,可大规模生产。④高度发达的工业:提供农业机械、电力、化肥、农药等,农业机械:大型、宽幅、高速、联合。⑤先进的科技。Ⅳ.混合农业:⑴类型:最主要是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⑵分布: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国农区畜牧业与之有差别。⑶澳大利亚的农业:▲经营方式:种植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主要农产品:羊毛(出口最多国)、小麦.▲分布: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主要小麦——牧羊带:墨累一一达令盆地:Ⅴ.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就市场因素看,城市需要大量的新鲜牛奶以及牛奶制品。受牛奶运输的影响,以生产牛奶为主的乳畜业农场多分布在大城市的附近,以生产加工的乳制品的乳畜业农场可以分布在离城市较远的地方。就饲料因素看,乳牛既需要多汁的青饲料,也需要含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因此,乳畜业农气温温和,草类茂盛:是优良的天然草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促进了牛肉的出口①发展的区位优势墨累——达令盆地①墨累一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优点:a.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b.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c.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生产。②混合农场特点:家庭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很高,农场近公路,主要出口到英国。③墨累一达令盆地农业不利条件及解决措施:处于大分水岭西部,属雨影区,降水稀少,灌溉成为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政府实施东水西调促进农牧业发展。场既种植优质牧草,也种植饲料作物。世界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产品主要是新鲜牛奶。Ⅵ.热带“种植园”农业。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性农场。分布于拉丁美洲、东南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外国垄断公司出资兴办,农场规模大,雇用农民多。我国海南岛的国营橡胶农场,与之相似,但性质、规模、管理方式等不同。东南亚沿海地带,土壤肥沃、气候湿热,交通便利,形成了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其弊端表现在:一是不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发展民族经济。二是“单一产品经济”比较脆弱,一旦遭遇自然灾害,经济作物的产量大大降低,该国的国民经济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三是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单一产品经济”的国家易受发达国家的控制和剥削,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在经济上长期依附于发达国家。Ⅶ.游牧业:是指靠放牧牲畜为生的一种自给性农业。这种生产方式适于难以进行定居农业的干旱气候地区,所占据的面积却很大,几乎等于世界农业面积的2倍。主要分布于北非、中东、中亚等地。游牧业牧民们是根据多年经验逐水草而流动,但是它绝不是随机的漫游。大体上,每一个游牧部落或民族都有其放牧的一定范围。由于各地气候与植被条件不同,所放牧的牲畜也有所不同。在北非和中东,骆驼为其最重要的牲畜,其次是绵羊和山羊;在中亚以马为主;东非以牛为主。在放牧的牲畜中,最耐渴的是骆驼,最耐粗饲料的是山羊,最耐寒的是在北极地区牧民们放牧的驯鹿。牧民必须与农业民族进行物物交换,以获得粮食、衣着等生活必需品。在历史上,游牧民族由于具有强大的机动性,经常侵袭农业地区,建立一个个王朝,在世界历史上有过很大影响。但是,今天的游牧民族则因缺乏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正处于衰落之中。很多地区的牧民已转向定居,家庭成员中只有个别人随牲畜到远处放牧,其他成员则过着常年定居生活。中东地区石油工业迅速发展,牧民们大都放弃其传统生活,转向城市,只有边远地区,牧民们仍保持其原来的生活方式。【世界农作物的分布】⑴粮食作物:小麦:中、美、印、俄、澳、加。水稻:东南亚(泰国、越南)、东亚、南亚、密西西比河下游。玉米:美国玉米带、拉丁美洲国家主食、中国玉米带。⑵纤维作物:棉花:中国、美国、中亚(乌兹别克)、印度、(巴基斯坦)、埃及长绒棉。日本、欧洲进口棉花。麻类:蕉麻——菲律宾。黄麻——印度、孟加拉国。剑麻——巴西、坦桑尼亚、墨西哥、中国两广、闽。上述三个均在热带。亚麻:喜温凉作物。俄、法、荷兰、中国东北。⑶油料:油棕——马来西亚。大豆——美国、巴西、中国东北、阿根廷。花生——中国北方主要油料。油菜——长江中下游地区(亚热带)。⑷其他:天然橡胶——东南亚(马来西亚、印尼)。甘蔗——热带、亚热带。巴西、印度、中美洲、古巴、中国台闽粤桂滇川。茶——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尼。咖啡——巴西、哥伦比亚、中美洲。可可——科特迪瓦、加纳、巴西、尼日利亚、喀麦隆。【附注】农业的分类①按生产对象分:一般分法:农林牧副渔;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基本分属于两类:混合农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是一种农场经营方式,如欧、北美、南非、澳、新。②按投入多少分:粗放农业: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一般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如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游牧业。密集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现代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又分为:劳动密集型(如亚洲水稻种植)、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如商品谷物农业、蔬菜、花卉、养猪、养禽等农业的工厂化生产)。⑶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产品多自己享用,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如亚洲水稻、迁移农业、游牧业。商品农业: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生产,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普遍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个农场一般只种植一种农作物或饲养一种畜和禽。【材料阅读】21世纪农业的八大变革:1.由“自然化”向“工厂化”发展:部分的作物、蔬菜、花卉由田间移到温室,再由温室转到可控的环境室内,走向“工厂化”生产。2.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本领高强的机器人将参与农业全程管理并完成各种农活,使农业生产进入自动化时代。3.由“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现代农业普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是“化学时代”,它对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都带来破坏。随着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的发展,将被生物农业所取代。4.由“石油型”向“生态型”发展:“生态农业”可以获得生产发展、环境保护、能源的再生产和利用、经济效益等综合效益,因此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5.由“单向性”向“综合性”发展:综合性农业的特点是:既用有机肥、绿肥、秸杆还田,也配用无机氮、磷、钾肥料;在杂草控制、病虫害防治等科学地综合治理;对经济、就业、环境、自然、景观、食品品质及社会福利等方面加以综合考察和安排。6.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21世纪,人均耕地将更少。因此农作物布局方式将由平面向立体发展,利用各类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空间差”和“时间差”,进行错落组合,综合搭配,构成多层次、多功能、多用途的高效生产系统。7.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21世纪,农业将趋向可供观光的公园场所发展,里面不仅有最新的技术管理,更有各种珍贵的动物、植物、花卉以及娱乐场所。8.由“土地型”向“海洋型”发展:21世纪,人类将进入开发海洋的农业时代。从海洋中获取更为丰富的“新型食品”,大力发展“海洋农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如巴西热带雨林种植园农业:如东南亚水稻种植业:如亚洲水稻种植商品谷物农业:如美、加、阿、澳、俄、乌种植业游牧业:如西亚、中国西部、蒙古等大牧场放牧业:如美、澳、新、阿、南乳畜业:如美国乳畜带畜牧业82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Ⅰ.我国主要农产品商品性生产基地:⑴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是: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⑵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及南疆。⑶油料作物:花生的重要性居于首位;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花生主要产在我国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油菜主要在长江流域,近年出现“北移南迁”趋向。⑷糖作料物:南方的甘蔗和北方的甜菜:甘蔗产区是:台、粤、桂、闽、川、滇等省区。甜菜产区有:黑、吉、内蒙古、新4个省区。⑸我国农产品出口商品基地:沿海的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等地.Ⅱ.各地区主要农作物【考纲上没有课本有的知识】——中国的林业⑴我国森林资源特点:①宜林地区广,森林树种丰富。我国森林资源类型有: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的针叶林等。还有水杉、银杏等古老树种。②森林覆盖率低,木材蓄积量少:中国目前森林覆盖率18.21%居世界第130位,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原因]:历史上,毁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