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导与练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二章第1课时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纲展示名师解读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1.以区域环境图或表格、数据为载体,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2.结合气候变化或水文环境变迁及生态建设,考查森林、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及其保护措施。考纲解读明方向确目标基础梳理图表解读核心突破小题演练第1课时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纲解读一、荒漠化1.概念: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基础梳理抓主干固双基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东西差异(1)位置与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地处亚欧大陆腹地。(2)地形东部: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3)气候:干旱,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4)植被贺兰山以东:草原贺兰山以西:沙漠和戈壁为主2.生态环境脆弱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点拨荒漠化不是指荒漠景观,而是指由土地退化逐步形成荒漠景观的过程。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1)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2)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3.防治原则(1)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2)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要点一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3年4考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核心突破解疑难提知能(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人为因素分布区及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草、药材分布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严重破坏草场,易造成风沙侵蚀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次生盐渍化【典例导析】(2013烟台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下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1)说出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相同的自然原因。(2)指出造成甲、丙两地土地荒漠化外力作用的差异。(3)说明乙地荒漠化带来的影响。【思维流程】1.从文字中获取的信息:“石质荒漠化”和“红色荒漠化”的主要分布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区荒漠化现象不同。2.从图中获取的信息:【尝试自解】(1)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层薄。(2)甲地:流水侵蚀作用;丙地: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3)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重,洪涝威胁加大;生态环境恶化。易错警示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性条件,如第(1)题中的“相同的自然原因”,第(2)题中“外力作用的差异”等。要点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3年3考见附表【典例导析】(2011年浙江文综,37改编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思维流程】【尝试自解】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牧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图表解读土地利用图的判读【典图示例】图表解读学技巧悟方法【判读方法】(1)知图类,图1为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图。图2为该区土地类型面积变化统计图。(2)析变化,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灌木林、高草地大幅度减少,农居地有所减少,旱地大幅度增加。Ⅱ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高草地、水浇地和农居地减少,旱地增加。Ⅲ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灌木林、高草地、水浇地减少,旱地、农居地增加。【迁移应用】(1)结合流域上游地区土地类型的变化,分析其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2)针对该流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3)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如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毁林开荒会加剧水土流失等。强化训练(2013临沂二模,7~8题)读“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状况示意图”,回答(1)~(2)题:(1)该流域最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地盐碱化D.地面沉降(2)有关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A.沙尘暴强度和频率降低B.气温日较差增大C.城镇面积增长幅度最大D.河流流量增大解题思路: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耕地大幅度增加,而水体大幅度减少;在我国西北地区,水体的减少最有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第(2)题,该地区林地、草地和水体的减少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干旱加剧,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变大。参考答案:(1)A(2)B一、单项选择题(2013浙江五校联考)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读图,回答1~2题:小题演练试身手强素能1.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煤炭开采B.黄土高原——风蚀C.云贵高原——物理及化学作用D.江南丘陵——水蚀2.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④降水集中,多暴雨⑤地表水缺乏A.①②B.③④C.③⑤D.②④解析:1.D2.D第1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风蚀作用显著;黄土高原煤炭开采加剧水土流失;云贵高原和江南丘陵水蚀作用明显。第2题,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黄土高原土层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水缺乏不是造成两地荒漠化的原因。读“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表”,回答3~4题:年份(年)1955196519751985199520002005荒漠化面积(万平方千米)67697189197.26257.8262.23.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③过度放牧,草场破坏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①南方低山丘陵实行退耕还林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3.C4.B第3题,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较小,说明20世纪70年代以前,土地荒漠化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形成。而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过快增长,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为原因成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第4题,我国土地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土地荒漠化可以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进行防治。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水资源贫乏,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会造成土地盐碱(渍)化。二、综合题5.(2013宁夏模拟)我国防治荒漠化的重点之一是以林草植被建设为核心的防沙治沙技术思路,体现林草植被在荒漠化、沙化防治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2)分析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3)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R地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解析:第(1)题,Q地地处宁夏平原,为灌溉农业区,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地盐渍化,R地地处腾格里沙漠南部,土地沙漠化严重。第(2)题,Q地有贺兰山阻挡冬季风和风沙,R地则无山脉阻挡。Q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盐渍化,而R地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第(3)题,草方格沙障可降低风速,减少水分蒸发。答案:(1)土地盐渍化土地沙漠化(2)Q地地处宁夏平原,西侧贺兰山阻挡了西北方向的寒流风沙;农业生产中由于大水漫灌和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了土地盐渍化的发生。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R地受西北风沙的影响,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3)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点击进入课时训练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