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武汉市钢城四中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海市张抗抗穿越戈壁滩时,你会忽然觉得,世界原来竟是如此单纯。地很平,一马平川。视线里弥漫着黄褐色的沙地,从车轮下一直通向地球的尽头,眼里除了黄沙还是黄沙。粗糙的沙滩散落着碎石般的沙砾,精细的沙丘上刻着一圈圈如年轮般的波纹;日月凝聚而成的沙岗,如长堤般延绵伸展;路边掠过废弃的村落,断墙残垣仍是一片触目惊心的灰黄……偶尔有远远的山,卧龙似的蜿蜒着,如黑黢黢的树根纠结、缠绕在一起。皱褶却整齐而光滑,透着西北的苍劲。再没有更多的颜色了。戈壁只有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金黄。当然,还有白灼的阳光,令戈壁越发一览无余。在长久单调的旅途中,假如眼前忽而掠过几丛稀稀拉拉的骆驼草,那样短暂而可怜的一点绿色,也会给人带来莫大的惊喜。出凉州,经张掖,过酒泉,漫漫长途,古城的绿洲与绿洲之间,没有河,没有泉,也没有井。真的没有绿树也没有河流么?苍天在上,谁能拯救这荒茫死寂的戈壁?昏沉沉的困倦中我睁开眼。如闪电掠过黑夜,我的眼睛为之一亮——抑或是海,灰蓝色的水波漾溢着,弥漫着,悬浮于沙洲之上,宁静而安谧。水上横着一道长长的湖堤,堤上有树,清晰而精致的树影,一棵棵生动地排列着,像故乡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更奇妙的是,水面上还映着绿树的倒影,水墨画一般,朦胧得柔美。在沙漠的骄阳和干旱中,那水,想必是清凉又甘甜的。“那一定是个好去处了。”我问,“那是个什么地方?”“是海市。”司机回答。“海——市?”“这真的就是海市?”有点儿怀疑自己的眼睛,也怀疑司机漫不经心的介绍。就只差停车下车,自己徒步大漠,直奔那远处的湖岸,去看个究竟了。“——嗨,你去吧,没等你找着那个地方,你就在沙漠里渴死累死了。”司机显得有些幸灾乐祸。脑子里忽然涌出许许多多关于海市蜃楼的传说。……焦渴的找水人,怀着虔诚和崇敬之情,流尽了最后一滴汗,耗完了最后一滴血,倒毙在沙漠里。也许临死时,还在期待着他那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会如奇迹般出现……如不是亲见,我也不相信如此美丽诱人的海市,会是一个骗局。尽管海市的谎言早已被人戳穿了,却仍然还有饥不择食、自欺欺人的后来者,走进那没有坐标的戈壁滩,在无水的沙海中迷失自己。车窗外,遥远的海市依然烟波浩渺、树影幢幢,美得充满诱惑。抵达安西城时,天空忽然飘来几片黑云,一阵凉气袭过,豆大的雨点落下,干燥的地面扬起一层白粉,雨却顷刻无踪无影。旋即,晴朗而广袤的天穹中,横空划出一道巨大的七色彩虹,勾勒出一片绚丽的辉煌。司机说:“你的运气不错呵,戈壁滩上的海市、彩虹、丝路花雨,都看见了。我走那么多次,也不是回回都有的啊。”我心里却有一种莫名的酸楚。我只想快快地往前走,快些到达前面那片真正的绿洲。没有虚幻的海市,没有稍纵即逝的彩虹,却有冒着炊烟的房屋、欢乐的人群、油绿的青稞麦和那丰收的田野……戈壁是单纯的。在这片单纯得近乎单调的黄色世界里,美丽的海市和斑斓的彩虹就成为沙漠的调色板,成为旅人一个虚妄的希望。可惜它们并不真正存在,当彩虹悄然隐去、海市无声消失的时候,人们仍然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走出戈壁,去寻找活水和黑土,寻找蔚蓝色的大海和坚实的帆船。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呵,然后,在路边种上一排排树苗。那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浇灌、浸润着绿叶的水,就在树根下流淌。(有删改)文章的题目是“海市”,作者为什么却用大量的篇幅描写戈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要考虑戈壁与海市之间的联系。戈壁的特点是荒凉、死气沉沉,而海市则是美丽诱人的,两者形成强烈的反差,由此可以得出作者写戈壁的目的:既是为了表现戈壁自身的特点,也是为下文写海市作铺垫。答案:突出戈壁荒茫死寂的特点,为下文写海市的美丽诱人作铺垫。2.(2012·钟祥市第三中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葱花面第广龙我许久都没有吃过葱花面了,但是,只要想起来,那浓郁的香味,就浮动在我的鼻尖,伴随着的,还有一丝丝惆怅,一丝丝忧伤。想起葱花面,我就想起了家乡,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我那既明亮又黯淡的童年。就像在西北长大的许多人一样,我也爱吃面,但在困苦的岁月里,一碗面,不是想吃就有的。有粗粮吃,能把肚子填饱,已经是难得的福分。假如哪天吃面,一家人的重视,如同一个仪式。在农村,有的人家,不愿被小看,偶尔吃一回面,要站在自家门前的土堆上,把面挑得高高的,让别人看:“我吃面呢!”吃面本是家常,却成了稀奇,以至于有人病倒了,不愿吃药,只是说,有这钱,美美吃一顿面,就好了。在我们家,葱花面,就是病人、老人吃的。有个头疼脑热,不算病,不影响说话和走路。睡在炕上起不来,吃别的,吃不下去,就能吃上葱花面了。家里人口多,煮饭的锅是大铁锅,水烧开了,下面,下一个人吃的面。最好是挂面,是那种细细的挂面。葱花是清油炝的,先切出一撮碎碎的葱花,然后炝油,不在大铁锅里炝,那样费油,是在舀汤的铁勺里炝。拳头大的铁勺头,倒进去一点油,手端着,从灶火眼里试探进去,悬在火头上,油煎了,倒退出来,迅速把葱花丢进铁勺,哗啦一阵响,还出现一些涌动的泡沫,跟着,葱花就熟了。面捞出来,添进去专门烧好的酸汤,添进去葱花,这时候,看到的是弯曲在一起的面,是清亮的汤,汤上面,油花点点,还漂着葱花,这时候,葱花面就做好了。真香啊,就是在大门外,就是过路的人,也能闻到葱花面的香,家乡人形容这香,有一个特别的字:蹿。说葱花面香,就说,蹿香蹿香的。我自然也吃过我妈做的葱花面。躺在炕上,懒懒的,一碗面端来了,只是我一个人的,感到了被重视,被关心。似乎这也是一种特殊。如今的独生子女,似乎是不会有这样的感受的,我们兄弟姊妹五个,在母亲眼里,都是她的心头肉,但谁病了,得到照顾,似乎也获得了额外的母爱,那种幸福的体验,大大抵消了得病带来的痛苦。吸溜吸溜吃着面,面条滑溜溜的,吃进嘴里,自己就顺着喉咙滑下去了。汤热热的,里头的葱花,有那么一片两片,还带着焦黑,这更让香气变得浓烈。喝一小口,再喝一小口,一定要让舌头感受到烫,感受到烫的刺激,似乎只有这样,葱花面的香,才能传递给身体的各个感官。这时,我妈会在一旁叮咛,慢慢吃,没人跟你争,吃了,发些汗,身子就轻省了。过去的人,都是在嘴上挖抓。吃的诱惑,总是最大的。有时,即使没有病,我也盼着得一场病,好吃上我妈做的葱花面。可是,越想得病,病越是不来,这让我很失望。那时,我多傻啊,就为了一碗葱花面,竟然这样动心思。现在,我想吃面就吃,各种各样的做法,甚至过去没有吃过的,也会尝试。有时在外头吃饭,面对一桌子好吃的,我也愿意吃面,先要一碗面吃,吃饱了,吃不动别的了,也不觉得遗憾。可是,这些年,我没有吃过葱花面,一次也没有。曾经那么向往的葱花面,我不再想吃了。吃的东西,也会吃伤人。有的人不吃肉,就是小时候难得吃一次,有机会放开吃了,就拼命吃,结果以后见了肉,心理上排斥,再也不吃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种吃的,记忆太深,却又容易引起难受,也不愿意再吃。我不吃葱花面,就属于后者。都快七年了,给我做葱花面的母亲,过世都快七年了。(选自《西安晚报》,有删改)第二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题干提示从两个方面作答:一是概括本段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与中心话题或主题的关系;二是与上下文的关系,本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答时必须阐明怎么“承上”、怎么“启下”。答案:①内容上,点明葱花面与家乡、母亲和童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想起葱花面的感受,引出下文对母亲做葱花面、自己吃葱花面等往事的回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复活的麦子罗春会所有的庄稼都是春种秋收,只有麦子,却是秋播,夏收。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秘密?我并不想探寻究竟,只想它真是庄稼里的另类。人的死亡是一种永恒,而植物的死亡却是新生。就像麦子,它把自己快乐地埋葬在土地里。深秋,麦田里的芊芊新苗,是麦子重新开始走向生命的一个过程。这过程是残酷的,它的残酷是必须经过一个冬天的寒冷。春来,新生的麦苗是土地上最美丽的孩子:葱绿的、欢闹的、热烈的麦苗紧紧拥抱着大地。春风飘过,麦苗成了麦子,像母亲一样怀孕了。直挺挺的麦秆上长着一个个饱满得像孕妇肚子一样的、包裹着一个个有无数麦子的麦穗。走过麦田,那些与风亲吻的麦子,那些与空气拥抱的麦子,那些与自然亲密相爱的麦子快乐地跳着集体舞,它们是在为自己的新生而舞。可它们从没想过,自己在整个生命过程里所经历的从埋葬、复活再历寒冷以至成熟最后割杀都是为了被人类吞噬。但麦子从没有向谁倾诉,似乎这就是它必然的归宿,这就是麦子的思想。麦子的思想很简单,人的思想很复杂。可我不知道是麦子主宰人,还是人在把握麦子。看着颗粒饱满的麦子,我总把它想象成一个母亲,只有母亲的肚子里才可以孕育一个孩子,没有母亲,就没有人的生命。麦子的存在为生命提供可以享用的食品,只有麦子不断地复活,才有人的不断延续。我是吃麦子长大的北方人,我每天都要嚼食麦子做成的食物,没有麦子,我不知道自己还喜欢用什么来填饱肠胃。我常常想,是麦子在掌控着我的生命。麦子的死亡,是为了满足我的生命;麦子复活,我的生命才复活。亲爱的麦子!可我却已经远远地离开了麦子!某些时候我甚至有些厌弃麦子,感觉到它的琐碎和细微。麦子在滋润我的肠胃的时候,我却用自己的肠胃消化麦子的生命。可麦子并不仇视我,它继续复活,继续以自己来养活我,营养我,让我活下去。它还为我的眼睛铺展一卷最庞大的风景,秋天——冬天——春天——夏天,然后慷慨地走进我的肠胃里,被我毫不客气地消灭掉。我为自己的思想惭愧!甚至不能为麦子唱一支歌!冬天的冷在残酷着麦子的生命,这或许是麦子复活必需的条件。我忘记时间、空间和地域,是不是对麦子的复活是一种无情的冷漠?因为我已经十多年没有走进麦田,当我远远地看着麦田那些稠密汹涌的麦浪时,觉得它们就像长期劳作在土地上的农民。但我从没有想到过它们和农民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我在生活的过程中十分体恤农民的艰辛,我并不鄙视土地上的农民,我以一个医者的视角探视他们的生命,我还以学者的心态俯视他们的人情。许多时候我只能以自己仅有的力量关心他们,即使一点点能力。但我不是哲人,我确信自己无能力下确切的论语,无法!我只能以自己的情感去体味。但我不得不承认是麦子的复活养育着我的生命,也在滋润着我的情感和良知。就像农民,没有农民和麦子,我将会饥饿,将会因为饥饿而死去。一位哲人说:麦子是上帝在人间的化身,是来拯救人类的。可现在麦子一定很累了。很累的麦子会不会变老呢?麦子老了,谁来哺育我们枯竭的心灵呢?麦子还能不断复活吗?我的视线又转回到那一片在春风里摇曳着同一姿容的麦子,它们在春光中平铺成灿烂的笑容,似乎在回答我刚才的疑惑。(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作答本题时,考生要重点搞清楚“秘密”是什么。麦子秋播夏收就意味着它与其他庄稼不同,要经历严冬,这为下文点出主题“复活”作了铺垫。答案:将麦子与其他庄稼作对比,暗示了麦子的不平凡;它的生命必将经历严冬的洗礼;为下文点出主题“复活”作铺垫。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人生是用来享受的张佐香意大利记者吉阿提尼访问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结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