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2013高考生物考点预测分析:生态系统【考纲要求】【高考分布】注:①直方图横轴代表高考考点②直方图纵轴代表5年高考汇总分值【命题分析】1.重点又核心:“生态系统”这一考点所占分值仅比“遗传变异”“新陈代谢”略低一点,在高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考查的核心。高考题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且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综合几个考点来考查。2.“基础”而“综合”:本部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时却以综合几个考点的形式进行。如一道生态题中,既可以考查生态系统结构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又可以3-5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IIIIIII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考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指导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题目灵活性大。3.2013命题预测:生态系统的功能仍是考查的重点,且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近几年高考中也有增加的趋势,应给予关注。【试题预测】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3·甘肃张掖中学月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解析】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病毒是专性寄生的生物,属于消费者,蚯蚓分解腐烂变质的物体,属于分解者,所以B选项正确。【答案】B2.(2012·山东省实验中学第四次诊断)下图表示某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原因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肯定增加了营养供应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崩溃D.图④表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某种鱼,d点表明捕捞过度【解析】图②中发酵罐菌种数量的K值与空间、营养、氧气等环境因素有关,K值增大不一定是增加了营养供应的结果;图③中c点后该种群灭绝,但该生态系统不一定崩溃;图④中d点捕捞后没有低于K/2,所以不属于捕捞过度。【答案】A3.(2012·苏州二模)某生态养殖大棚内,水草丛中栖息着螃蟹,水面上有浮床,其间栽培的某种绿叶蔬菜,在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同时大棚里还栽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能起到驱虫的作用。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量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浮床遮光能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可防止水华发生D.螃蟹、蔬菜、黄瓜组成了生物群落,并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此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来自此人工生态系统内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特殊辣椒通过释放特殊化学物质即利用化学信息驱赶害虫;浮床的设置起到遮光作用,使引起水华现象的主要植物浮游藻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防止了水华发生;生物群落应该指生活在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螃蟹、蔬菜、黄瓜无法构成群落。【答案】D4.(2012·海口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下表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解析】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消费者数量过多,A项错误。【答案】A5.(2012·聊城二模)“低碳生活”成为人类共同的生活目标。下图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过程中的①、②伴随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植树造林可通过过程②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C.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D.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解析】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碳循环过程中的①、②分别是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伴随着能量的散失、固定,但不是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A项说法错误。【答案】A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6.(2012·安庆三模)下表为科研人员对一荒地进行的食物链水平上的能量流动分析(单位:J/公顷·年,GP表示总同化量,NP表示净同化量,R表示呼吸量,GP=NP+R),对此表所作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食物链每个环节的NP仅有很少一部分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B.该表显示出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C.表中数据显示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解析】由图中食物链环节Ⅱ级(田鼠)的NP+R之和远远大于GP,因而可判断该生态系统有迁入,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答案】C7.(2012·郑州高三质检)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的是()A.增加对农田的物质投入(如施农家肥)可以有效防止土壤肥力下降B.北京奥运会前大量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C.在夏季通过缩短对菊花的光照时间使其提前开花D.四川大地震破坏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使其食物短缺【解析】缩短光照时间使菊花提前开花,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答案】C8.(2012·海淀模拟)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D.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开始【解析】食物网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营养结构,其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是由于多种消费者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其中的能量流动始于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该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蛇与鼠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之间是竞争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除组成食物网的生产者、消费者外,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C9.(2012·聊城二模)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C.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m,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m×caD.若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为农田生态系统,则群落的演替方式是初生演替【解析】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物质可以反复循环利用,而能量则是单向传递,不可逆;由草原生态系统到农田生态系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因为在原来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等繁殖体。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即为同化量,m=a,因此c获得的能量为c,即C项给定的答案。【答案】C10.(2012·海南)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解析】在五年内,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导致种内斗争不断增强,A正确;引进甲后,甲的种群密度越来越大,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小,已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经影响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B不正确;因为甲的引进已经导致土著食草鱼类数量的减少,说明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捕食物种甲,投放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抑制甲的蔓延,C不正确;生态系统包括该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和所生存的环境,包括所有生物、底泥、水及阳光等因素,D不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11.(2012·广东)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________,促使其释放________,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下图)。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________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________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_______。注:K0是罗非鱼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环境容纳量(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题意,外界咸水的浓度高于罗非鱼体液的浓度,造成失水,随着体液中水分的流失,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下丘脑中存在渗透压感受器,在接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最终传给垂体后叶,促使其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该处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以此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2)根据图示罗非鱼种群数量在开始时呈“J”增长,从b点后环境阻力开始加大,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变慢。但因c点时罗非鱼的种群数量还未达到理想条件下的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就迅速下降,故最可能是c点放入了大型肉食性鱼(FNE)。经过一段时间的反馈调节后,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波动,达到相对稳定。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3)根据题意分析可以获得捕食关系:产毒藻→浮游动物→罗非鱼→FNE,藻毒素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答案】(1)升高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2)JcK2(3)产毒藻→浮游动物→罗非鱼→FNE12.(2012·利津一中模拟)近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1)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________。为解决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类别青鱼鲢鱼鳙鱼鲤鱼食性螺狮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杂食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________________。(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