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形成性测评《犯罪学》网上作业任务二参考答案一、我国财产犯罪的特点是什么?你认为应该对财产犯罪采取哪些对策?答:我国财产犯罪的特点:1、犯罪主体特点青少年、流动人口、社会闲散人员2、犯罪类型特点大案要案日益突出,犯罪金额越来越大。窃车犯罪猖獗。街头两抢频发3、犯罪行为特点公开化暴力化智能化4、犯罪时空特点季节昼夜变化地区城乡差异,5,被害主体特点有财可取有空可钻防治财产犯罪的对策:1、开展被害调查2、严厉打击犯罪3、完善社会政策4、加强文化道德建设5、做好重点潜在犯罪人群的管理6、加强被害预防工作7、有针对性地矫治犯罪人二、你认为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与刑法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有何区别?答:犯罪学研究的犯罪概念比刑法学关于犯罪概念所界定的范围,无论从年龄还是行为上看,都要宽泛得多。犯罪学研究犯罪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犯罪,所以它研究犯罪既要依据《刑法》的犯罪规定,又不局限于《刑法》,它从年龄上说可以是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从行为内容上说,既有犯罪行为,又有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所以,犯罪学也把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当作“犯罪问题”加以研究。此外,对于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从刑法学角度不认为是犯罪,但从犯罪学角度也把此类问题纳入研究的范围,甚至还把不良行为也纳入研究的范围。三、如何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答:(一)积极探索因民事纠纷激化形成的刑事案件的处理办法,尽可能依法减少刑事处罚数量。(二)积极探索扩大轻微刑事案件的自诉范围,建立刑事自诉案件和其他轻微刑事案件的和解、调解制度,节省司法资源,解决社会矛盾,力争取得最好的法律、政治和社会效果。(三)认真研究依法正确适用缓刑、减刑关押数量,避免交叉感染,促进罪犯改造,做好劳教工作,提高教育挽救质量,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确保取得良好效果。(四)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青少年犯罪刑事政策(五)应将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推行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六)严格贯彻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四、你是如何理解暴力犯罪原因的?答:一、暴力犯罪的主观原因:暴力犯罪的根本原因,在于犯罪分子内在的不良思想和不良心理因素。具体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烈的反社会意识。2、错误的人生道德观。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腐朽的享乐主义思想、封建的“行帮”“哥们义气”思想严重、崇尚野、蛮凶残的所谓“英雄观”。3、不良的心理机制。物欲畸形膨胀、情绪激动与意志薄弱、超常性非分生理需求、扭曲的“社交”需求、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4、淡薄的法制观念。二、暴力犯罪的客观原因:导致暴力犯罪的客观原因很多,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状况。物质利益和价值需求存在差异、就业和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因素引起的人际关系紧张。2、社会环境或大众传播、媒介中的暴力渲染。3、民事纠纷得不到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激化。4、家庭方面原因。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教育不当、家庭经济与犯罪。5、学校方面原因。学校法制教育的缺位,校内外教育管理脱节,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日常教学事务中也表现出偏袒优等生,忽视甚至歧视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尤其是“双差生”。6、被害人促动。五、你是如何理解青少年犯罪概念的?答:青少年犯罪在中国大陆尚不是严格法律意义上的概念,而是犯罪学研究中及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我们研究的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从社会学、犯罪学的角度提出的,并非刑法意义的犯罪解释。1、广义概念:青少年犯罪是指6-25周岁的青少年的不良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不良行为是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所有行为,犯罪行为是违反《刑法》禁止的一切行为。2、狭义概念: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少年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依法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这个概念有两个突出的含义,一、主体为青少年。二、青少年实施的行为具有犯罪行为的三大特征。青少年犯罪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所实施的犯罪,亦即主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这个特定年龄段(一般指进入青春期及青春期结束),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实施的各种犯罪统称。中国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已年满十四周岁至未满二十五周岁的人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到法律规定处罚的行为。按照中国法律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人为未成年人,已满十八周岁的为成年人。所以青少年犯罪既包括未成年人中的少年犯罪(已满十四周岁至未满十八周岁),也包括成年人的青年犯罪(已满十八周岁至未满二十五周岁)。但中国的少年司法制度主要是办理已满十四周岁至不满十八周岁的少年刑事案件的法律和制度,其中包括立案、侦探、强制措施、检控、审理、判处刑罚、矫正与康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