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百家争鸣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二年级历史导学案必修三主备人:赵进华审核:齐俊友1课题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问题设计: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一)、什么“百家争鸣的概念?(P7知识链接)(二)、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1)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物质条件)(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崩溃。(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小结:一定是思想观念是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三)百家争鸣中有哪些主要派别及其代表?(四)历史影响(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3)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二、儒家思想(一)总结孔子的思想主张及贡献(提示:可从思想、教育、古文化三方面总结)合作探究:1、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2、“有教无类”意义: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尤其是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运动,壮大了士阶层的队伍,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高二年级历史导学案必修三主备人:赵进华审核:齐俊友2(二)、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1、总结孟子的主要思想?2、总结荀子的主要思想?3、孟、荀特点: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改造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总结提升:早期儒家思想春秋(产生)战国(发展)代表孔子孟子荀子阶级属性治国理念仁义和王道民本思想人性论地位至圣亚圣儒学集大成者三、道家、法家和墨家(一)、道家1、道家学派特点?2、归纳创始人老子思想主张?3、庄子思想主张有哪些?(二)、法家1、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主要思想是什么?2、法家思想主要历史影响是什么?(三)墨家1、总结墨家代表人物墨子思想?训练检测: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条件。主要表现在:高二年级历史导学案必修三主备人:赵进华审核:齐俊友3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传播和交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联合国是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它的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你认为中国儒家学说中与联合国的宗旨比较吻合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克己复礼”D、“道之以德,齐之以礼”4、、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A、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B、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C、保持传统思想不变D、压制其他思想的发展5、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克己复礼B.宽刑薄赋C.仁D.民贵君轻6、结合史实思考:孔子编订《诗经》时为何不选赵国的诗歌A.赵国偏远,孔子不曾到过B.赵国和鲁国在当时是敌对的国家C.孔子游说赵国时,赵王对孔子非礼D.当时诸侯国中没有赵国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孔子的“仁”的学说与孟子的“仁政”观点在内涵上是一致的。B、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是针锋相对的。C、老子提出的“反者道之动”的命题,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内容。D、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是由战国商鞅所著。8、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前活跃,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下列哪一个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D.教育日益普及9、“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下列对这一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主张“民贵君轻”,实行仁政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10、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这些主张产生共同的社会背景是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1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有①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③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进步思想家改革的理论武器④对后世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2、(09年海南卷)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重D.民水君舟13、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其主要依据是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C.儒家思想是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D.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高二年级历史导学案必修三主备人:赵进华审核:齐俊友414、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孟子、荀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D.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15、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不包括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C.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16、孟子认为:“……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①这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②他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17、《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B.经常巡游天下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18、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19、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0、下列治国主张中,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有①“政在得民”②“民贵为轻”③“为政之要,惟在得人”④“以人为镜,可知得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21、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立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夫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为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回答:(1)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2分)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4分)(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2分)(3)上面的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当时的社会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2分)高二年级历史导学案必修三主备人:赵进华审核:齐俊友5反思与总结答案:⑴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2分)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4分)⑵答案要点: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2分)⑶材料四的主张。(1分)因为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答案:⑴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2分)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4分)⑵答案要点: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2分)⑶材料四的主张。(1分)因为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答案:⑴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2分)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4分)⑵答案要点: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2分)⑶材料四的主张。(1分)因为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答案:⑴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2分)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4分)⑵答案要点: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2分)⑶材料四的主张。(1分)因为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答案:⑴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2分)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4分)⑵答案要点: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2分)⑶材料四的主张。(1分)因为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答案:⑴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2分)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4分)⑵答案要点: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2分)⑶材料四的主张。(1分)因为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