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高考语文热点素材:“‘羊的传人’论”一材多用【素材呈现】中共南通市委党校教授、图书馆馆长黄杨提出,相较“龙的传人”,中华民族更应是“羊的传人”。他说,被视为中华民族血脉的羌族,其名“羌”是甲骨文中最早记识族号的唯一文字。而在甲骨文中,“羊羌同义”,因此羌人又被称为“羊人”,其图腾就有羊。真正能够代表“黄河文明”礼仪之邦及其祥和特质的吉祥物不是表征帝王、皇权、在一些人看来面目狰狞和张牙舞爪的“龙”,而是作为道德象征、形象更和蔼可亲的“羊”。此说一经报道,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很多网友斥责黄杨颠覆传统、个人炒作。有人认为仅仅根据微不足道的一些资料,而非史料,就断然提出中华民族是“羊的传人”的结论,还是陷入了偏执且自以为是的“狭隘论”中,不值得信任。有人说追求观点“新颖”不错,但这个“新颖”对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尊重,却不能少,否则,一味求新,陷入奇怪、怪诞误区,就会成为一种“公共毒舌”,对本民族和国人造成巨大创伤。也有人认为要包容甚至尊重黄教授的研究成果。【运用片段】角度一:祛除浮躁心理任何学者都有权发表观点,都可以“发现”新研究成果,但应该祛除浮躁心理,多一些求真务实。龙是中华民族的古老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我们自称是龙的传人,只是一种图腾崇拜而已。多年前,有学者建议放弃“龙”作为中国形象代表,原因是龙张牙舞爪,不是吉祥之物,而黄教授也认同这一点,认为龙面目狰狞,而羊作为道德象征、形象更和蔼可亲。这种推理堪称笑谈,形象更和蔼可亲的动物多了,牛踏实勤勉,猪憨态可掬,难道中华民族也能成为牛或猪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符号,“龙的传人”的说法,已经根深蒂固于人们的观念之中,即便龙确有张牙舞爪的一面,但也不妨碍它是图腾。受时代浮躁心理的影响,一些学者屡发惊人之论,故作喧哗之声,过于演绎和迷恋噱头,导致了学者声望降低,学术公信力流失。一句话评点:运用归谬法点出对方推理的可笑,指明了浮躁心理对学术研究的危害性。角度二:敬畏传统文化图腾崇拜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情感认同。抛弃民族文化的崇敬感另起炉灶,表面上虽然新奇,亦可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但除了达到抛售个人言论、吸引公众眼球之外,还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吗?图腾这东西本就是虚无,因而也就没有谁对谁错,很多时候都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传承而已。“龙的传人”是全民族共识的结晶,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认同度。相比于传承与延续而言,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轻视,才是最大的形象破坏。当某天专家告诉大家,以前秉持的精神依附与图腾崇拜已然错误,这注定是一种情感颠覆。中华固有文化精神的缺失与断代,才是当今时代最令人担忧的隐患;习俗、道德甚至人文呈现全面的退化,也是随意颠覆传统文化带来的恶果。所以从这一层面上说,我们应该对民族传统文化多一些敬畏之心。一句话评点:从敬畏传统文化的角度议论图腾崇拜,观点中肯。角度三:捍卫言论权利学术和学术言论都应当是自由的,一切既定的事实和结论,包括一些整个社会认同的常识性结论,都是可以拿来讨论甚至是可以推翻的。“羊的传人”之论,完全可以作为“一家之言”来看待。既然是“一家之言”,则只需要该论点在论证过程中有理有据,言之有物即可。肆意对学术研究进行道德绑架,对于学术发展并非好事。胡适关于学术自由发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观点是很有道理的。黄杨教授的“羊的传人”之论,应该属于学术的自由争鸣。对不一样的声音,我们应该珍视,不是珍视他的观点,而是珍视这种学术言论权利。-2-换个角度看,黄杨的“羊的传人”之论,也并非完全不靠谱。“羊羌同义”、“羊大为美”,至少表明“羊”在我国的传统文化或民族发展演变过程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黄杨曾开过《中华民族的历史发轫——中国古代羊文化》公开课,我们可以不认同黄杨的结论,但至少看到这位教授在认真做一件事。“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现代社会里,这样的法理精神和处事原则,应该得到普及。一句话评点:捍卫言论权利的议论角度使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角度四:包容“另类思维”【运用例文】包容“另类思维”一考生科学研究和学术进步,只有得到了充分的开放、自由,有善于宽容和接纳不同观点的环境氛围,才能让学术想象力、科技创造力得到尽情展现,才敢于打破俗套和常规,在崭新的层面重新出发。在这方面,西方国家甚至有一种言无不“怪”的学术氛围。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海姆,10年前他因为让青蛙在磁场中飞行而曾获得“搞笑诺贝尔奖”,是一个充满奇趣想法的“科学怪杰”。著名英国物理学家霍金还认为,气态星球上可能存在水母状的巨型浮游生物,它们像吹胀的小型飞船那样漂在气体中,以吸收闪电的能量为生。这种宽松自由、言无不尽的氛围对于科学创造力的激活,的确是一种积极的引导。科学发展的实践证明,很多科学上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发现,在最初往往被传统世俗或主流社会视为“异端”或“另类”。十六世纪末,在当时具有思想统治力的天主教会眼里,布鲁诺信奉的“日心学说”十恶不赦,是极其有害的“异端”,以至布鲁诺在罗马的鲜花广场被反动当局活活烧死。但布鲁诺之后,“日心学说”传遍欧洲,相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地心学说”,人类对世界和自然的认识又前进了一大步。科学史上类似的事例举不胜举,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异端”或“另类”思维的价值。可反观现实,科学发展和理论研究更多地在四平八稳的环境中进行,谁要是提出了大胆观点,多半会被认为“不正常”。久而久之,对于研究者的创造活力和特立独行的逆向思维、挑战性思维,何尝不是一种约束呢?如今,黄杨教授的观点被认为是“胡闹”和“笑话”,不正是这种学术文化氛围的反应吗?虽然这个成果是他几十年的研究结晶,虽然“羊的传人”经过深入深刻的思考,但仍然被众多的网友甚至学者呲之以鼻。不能宽容有点“另类”的思想观念,又怎能不扼杀人才的创新精神?所以,我们的社会氛围,应该对“异端思维”或“另类研究”,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应该允许研究者大胆而肆无忌惮的发声,我们要善待“羊的传人”之类的怪论和可笑结论,只要他们的学术态度是严肃认真的,这就是一种值得嘉许的成果。只有这样,更多潜在的学术创造力,才能得到激活,“中国创造”才能被注入更多崭新的力量。教师评点:这篇例文另辟蹊径,从包容“另类思维”、鼓励创新精神的角度立意,显现出了非同一般的见识。开篇引述西方国家的相关材料引出论题,体现了平时素材积累的广博;中间分析“另类思维”的价值,重点结合黄杨教授的材料分析当今的社会现状并指明危害,材料运用和分析论述恰到好处。结尾再次强调观点,照应所用材料,做到了行文始终紧扣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