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全国卷新课标2试卷分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新课标Ⅱ卷试卷“稳”字当先,结构没什么变化,题型设置稳定,总体难度有所下降,试题难度梯度明显,能够体现出高考选拔人才的宗旨。总体上说体现了高考命题保持稳定,稳中求变的原则。今年的试卷结构完全按照近三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新课标卷的体式命制,整体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第Ⅱ卷表达题。以下是我对2013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的评述。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东汉许筷《说文解字》云:“公耸,凤属,神鸟也.……江中有公耸,似兔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弄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睐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昧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第一大题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材关注历史与文化,延续了2010年、2011年文本的选择取向。从选项的分布来看三道题的12个选项基本上按文章从头到尾的顺序设置,学生寻找答题区域的难度不大。从设题方式看与去年没有变化,所有选项均来自文本又几乎都与文本有所不同。不过,有些选项的干扰性很强,比如第1小题正确选项是A。而C选项“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这里的“上古文献”指的是原文中“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东汉”属不属于“上古”可能是让学生迷茫的地方。所以,备考中重点是找出选项与文本的差异,而难点则是分析这些差异的性质。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那么有谁能给周人带来“上天之命”呢?根据当时的社会共识,最合适的就应该是“天的使者”一凤鸟。《国语》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岁即岁星,鹑火即柳宿。古人把赤凤叫作鹑,看来周人选择克商的时间也是寓有深意的。(摘编自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1.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20世纪后期在陕西风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鸟的形象。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风属的鸑贫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B.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看,鸟是殷商人传说中的图腾始祖。C.风鸟知天时,九扈带来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所以殷人先祖“鸟师而鸟名”。D.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超过了商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代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在中国文化史上,风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开始于殷商晚期,最终完成于周代。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C.《尚书》“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宜传天命、“殷革夏命”,实际上就是在宜传“周改殷命,’。D.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战克商的时间定在甲子日,即岁星在鹑火的时候,就是因为鹑是赤凤,而赤风将带来“上天之命”。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选材中规中矩,依然是正史传记文,近四年三次选自《宋史》,今年则前溯从《旧唐书》中选择了《李揆传》,与以往不同的是,传主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预示着高考选材范围会有所扩大。文章阅读难度适中,(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而:转折。家:定居。于:状语后置。成纪:李唐王朝地望。代:世代,父子相传。属:zhǔ,撰写。举:中举,考中。阙下:向皇上献书。中书省。擢:提拔,选拔。拜:授给官职。尝:曾经。以:认为。主司:科举的主试官。取:选取。为官。实:实际能力。峻:使高而陡。徒:只。堤防:比喻。索:搜寻。书策:夹带。昧:糊涂,不明白。深:非常,很。试:考试。但:只。仅。务:追求。恣:肆意尽情。美声:美好的声名。上闻:向朝廷呈报。颇:很,甚。恩遇:天子的知遇。赏识、优待。承:承受。蒙:承受。大用:重用。委以重任。时:副词,当时。通衢:四通八达的道路。置:放置。李辅国:当权宦官。恣横:放纵专横。方:副词,正。上:进呈。下言于上曰表,曰上,示之于上也。巡检:动,巡视。备:准备、预备,动词。摄:管辖,统领。因:依靠,凭借。介词。安:形使动。伺察:侦察。金吾:官名,京城守卫。忽:副,忽然。非常之变:政变的委婉说法。制:名作动,命令。罢:停止。献替:献可替否。献:进;替:废。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博辨:博辩。从多方面论说;雄辩。锐:迅猛。物议:众人的议论,多指非议。非:形意动,认为不对。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列:行列,位次。諲:yīn,敬。地望:士族大姓。悬:距离远。政事:处理政治事务的才能。右:为尊。声问:名声。直省:值,值班。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撰写。C.深昧求贤之意也昧:冒犯。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任意。5.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③遂制罢羽林之请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三道选择题仍然考查实词解释、信息筛选、文意分析,第4题从设题角度看主要考查学生疏通文意的能力,多数学生应该能够准确作答。前两年新课标卷第5题是有相当难度的,今年第5题难度有所下降,比较容易筛选出正确答案。第6题设错方式为无中生有,学生只要回到原文仔细对照就能找到正确答案。文言文翻译一直是语文考试中的难点,本次试卷中的两句话难度不大。文言特殊句式考查了介词结构后置,是学生掌握较好的内容,多数学生应该能够准确作答。第一句中“冗官”一词虽有难度,但在2010年高考辽宁卷中出现过,注意积累的学生应该能够翻译出来。第二句中“薄”字应该是本题中最难得地方,根据语境也很难确定“轻慢”这一翻译,不过,如果学生掌握了少、小、薄、轻、贱、卑、易、鄙、陋等词语有轻视的意思这一知识点,就有希望突破这一难点,这正是可以很好区分考生水平的地方。可见,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总结归纳常见文言词语的的用法在备考中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是极为重要的。(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在2007年、2008年连续从宋诗中选材后,中间间隔四年,今年是宋诗的一次回归,选择了朱熹《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诗歌鉴赏题历来是考试中的难点,本套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难度相当大,可以说学生即使在考前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也有可能有无处下笔的感觉。而这么高的难度其实并不来自作品本身,而是来自设题方式和角度。第8题考查手法,“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出题人把这首诗先定位为“咏梅”,如果学生按照咏物诗的思路去考虑,很容易抓不准“渲染和烘托”这一手法。第9题考查思想感情,不过从设题形式看,要求学生说明“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这需要学生不止能够准确翻译诗句,还要有根据语句感知细微而复杂的情感变化的能力,恐怕多数学生未必能够准确作答。如果严格按照答案给分,这两道题的平均分应该会很低,以往强调答题技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