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Fungus)•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典型的细胞核和细胞器)•广泛存在自然界,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胞(霉菌)•多数不致病,仅少数致病,也多为条件致病真菌学(Mycology)真菌(fungus)是一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细胞壁(无肽聚糖),具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与细菌区别?一、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单细胞真菌菌丝芽生孢子酵母菌多细胞真菌(丝状菌或霉菌)单细胞真菌圆形或卵圆形酵母菌(yeast)多细胞真菌菌丝和孢子,丝状菌(filamentousfungus)交织成团或霉菌(mold)双相性(dimorphic)1.菌丝hypha孢子芽管2.孢子spore有性孢子、无性孢子1.菌丝hypha按结构分:有隔菌丝多数致病性真菌无隔菌丝按功能分:营养菌丝气生菌丝生殖菌丝在环境适宜情况下由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菌丝形态有助于鉴别2.孢子spore孢子芽胞作用真菌繁殖结构细菌休眠结构,抵御不良环境抵抗力不强,加热60~70℃短时间即可死亡强,有的可耐100℃数小时有性孢子:同一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2个细胞融合经减数分裂形成无性孢子:菌丝上的细胞分化或出芽生成病原性真菌大多形成无性孢子分生孢子叶状孢子孢子囊孢子大分生孢子大小、细胞数和颜色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小分生孢子真菌都能产生芽生孢子假菌丝厚膜孢子增强抵抗力关节孢子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关节孢子厚膜孢子孢子囊孢子二、培养特性特点:低营养、低温度(浅部)22-28℃低PH(4.0-6.0)、高湿度和氧培养基:沙保(Sabouraud)培养基繁殖方式:单细胞---出芽多细胞---孢子菌落:单细胞--酵母型菌落、类酵母型菌落(假菌丝)多细胞--丝状菌落酵母菌菌落血琼脂培养基沙保氏培养基大、干燥类似葡萄球菌的圆形菌落,灰白色、柔软湿润、大小在2-3mm左右C.albicans菌落(类酵母型)假丝酵母菌属真菌在培养基上生长出类似的菌落,在深部因出芽管延长,但不与母细胞脱离,形成假菌丝。假菌丝向下伸入培养基中,形成的分枝看似丝状菌落黄曲霉菌丝状菌落霉菌菌落曲霉属形状、颜色与大小不同的丝状菌落利用低倍镜可以直接观察三、抵抗力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抵抗力强对热敏感,60℃1小时菌丝、孢子均被杀死对2%石碳酸、0.1%升汞、2.5%碘酊或10%甲醛敏感对细菌抗生素不敏感对二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第二节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性真菌感染:外源性真菌感染浅部真菌—真菌的嗜角质性,产生角蛋白酶,水解角蛋白;皮肤局部繁殖时造成的机械刺激和代谢产物毒性作用深部真菌—吞噬细胞内繁殖,慢性肉芽肿或组织溃疡坏死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内源性真菌感染致病性弱,只有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引起感染致病性3、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过敏体质者,吸入菌丝或孢子引起哮喘、变应性皮炎、荨麻疹等4、真菌性中毒症(mycotoxicosis)粮食受潮霉变,摄入真菌或其产生的毒素后可引起急、慢性中毒称为真菌中毒症,可引起肝、肾、血液、神经系统损害5、真菌毒素与肿瘤黄曲霉毒素是肝癌病因或促发病因的重要因素之一。肝癌高发区的花生、玉米、粮油作物中,黄曲霉污染最高,黄曲霉毒素含量高;该毒素毒性很强,有致癌性,其中B1致癌作用最强;该毒素耐热,粮食被污染后,加热不能祛除。赭曲霉产生黄褐毒素诱发动物肝肿瘤;镰刀菌T-2毒素诱发大鼠胃癌、胰腺癌、脑肿瘤;展青霉素引起局部肉瘤;曲霉菌诱导曲霉瘤等免疫性天然免疫:皮肤粘膜屏障作用(皮脂腺分泌物杀菌);正常菌群拮抗作用;吞噬作用(促癣吞噬肽)获得性免疫:细胞免疫为主;特异性抗体(包括SIgA)阻止真菌转为菌丝和发生粘附皮下癣真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第三节常见病原性真菌一、皮肤癣真菌毛癣菌(Trichophyton)表皮癣菌(Epedermophyton)小孢子癣菌(Microsporum)特点:嗜角质蛋白性;引起皮肤癣(手足癣)是人类最多见的真菌病;儿童头癣多见,成人手足癣多见;菌落形态、颜色和大分生孢子利于皮肤癣菌鉴定指(趾)甲皮肤毛发毛癣菌+++皮肤癣菌属++-小孢子癣菌属-++一种皮肤癣菌可在不同部位引起病变相同部位的病变也可由不同的皮肤癣菌引起毛癣菌(Trichophyton)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毛癣菌(Trichophyton)表皮癣菌菌落初为白色鹅毛状,后转为黄绿色粉粒状表皮癣菌(Epedermophyton)小孢子癣菌形态厚壁梭形大分生孢子花斑癣发头癣甲癣(灰指甲)皮肤癣真菌所致疾病须癣体癣手癣足癣脚癣灰指甲红癣黄癣3、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着色真菌:着色真菌病孢子丝菌:孢子丝菌性下疳土壤尘埃植物二相性真菌皮下组织真菌病共同特点:(1)多为腐生菌(2)必须有伤口才能入侵主要有产色霉菌病、孢子丝菌病和足菌肿产色真菌病由数种产色真菌引起的缓慢进行性皮肤肉芽肿感染流行于热带地区,感染部位以下肢及足为最多,躯干及上肢较少,赤脚的农民或工人常因皮肤擦伤而感染此病不具传染性(以病变皮肤变黑为特征)产色真菌病:产色真菌感染发生在暴露部位,称产色真菌病。卡氏枝孢霉和裴氏着色芽生菌。早期损害为丘疹或结节,逐渐融合成斑块,表面增生呈疣状或菜花状。病程慢性,病变呈大块疣状增生,可挤出脓液裴氏产色真菌检查:取活体组织或碎片,氢氧化钾的玻片上,镜检呈暗色、厚壁、圆形的菌体细胞。致病菌可液化明胶治疗:口服氟化胞嘧啶及硫苯唑有效。局部热可减缓症状,必要时手术切除病灶并移植皮肤申克孢子丝病:申克孢子丝菌,属腐生性真菌,常因外伤接触带菌的花草等引起感染。此菌可引起孢子丝菌下疳。可引起深部感染。二相性真菌。申克孢子丝菌感染通常始于带伤口的四肢,真菌自伤口进入皮下后局部形成脓疱与溃疡,病灶附近淋巴结变厚,许多皮下结节及脓疡沿着淋巴管产生,在组织学上可观察到慢性炎性及坏死的肉芽肿孢子丝菌性下疳治疗:为自限性慢性病,局部治疗可用制霉菌素。口服碘化钾数周对皮下淋管病害有效全身感染可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