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第一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第二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第三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二阶段或最高阶段。2.列宁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也将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的思想。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3.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简单地把当时苏联所建立的社会主义误认为就是已经建成了马克思所分析的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苏联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就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1952年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的历代领导人都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正处在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代。1961年,赫鲁晓夫宣布苏联将用20年的时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提出了“土豆烧牛肉”的共产主义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搞了所谓的新思维,而且提出了一个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戈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1991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4、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①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毛泽东曾经提出过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区分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建成两个不同的概念。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但尚未完成的思想。1957年共产主义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敞开肚子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20世纪50年代末60年初“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以前,都属于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提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始终是社会的主要矛盾②第二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第一次: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二次:1982年的十二大报告;第三次: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初级的阶段初级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视频)这三次,都还没有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理论问题来提出。1987年的十三大,才把这一问题作为全局性的问题来提出,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四次(视频)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并指出: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这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是要对所处的国情有一个科学认识和正确的把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必须看到“两个没有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1956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约100年)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社会性质发展程度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一是,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的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的重要意义(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2)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一块基石(3)是党制定现行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1.由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这两个方面所决定的不够格的社会主义是指,我们现在的水平,远未达到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所设想的未来新社会的水平。2.社会主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应该建立在机器生产基础上的一种大工业。马克思“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列宁3.我国社会主义基础薄弱第一,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历史的发展使我国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无法逾越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第二,生产力的落后决定了目前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必须的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较低。3.我国社会主义基础薄弱第一,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生产关系不成熟4、反对两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我们搞的是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资本主义;二是,认为我们不应当搞社会主义。“左”倾观点右的观点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历史演变国内的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八大报告1957年党的八届三中阶级斗争为纲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不仅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还要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2.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具有整体性特点;具有动态性和全面的特点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和形成的过程1.从1956年到1978年之间的基本路线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1956年八大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1958年八届二次会议“以阶级斗争为纲”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基本路线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的十二大,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思想。(视频1)(视频2)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三大报告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七大通过的党章(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政治保证动力和外部条件3.实现现代化奋斗的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4.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三)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就,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全局性的大问题。(三)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2.必须要正确处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全党和全国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和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的。如果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开放,改革必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会走到邪路上去;如果离开改革开放谈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就不能与时俱进,就变成了一种僵化了的一种教条。3.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资产阶级自由化,其实质就是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主张资本主义制度,主张全盘西化。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4.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才能明确方向、才能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改变陈旧的观念和僵化的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视频)(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1.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视频)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障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国家发改委主任: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视频)(二)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最高纲领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最低纲领是党的最近目标或阶段性目标,又称基本纲领。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是最低纲领的发展的必然趋势。(二)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是最低纲领的发展的必然趋势。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