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级地貌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1.为什么说地貌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产物?A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加大地表起伏、形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形态B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夷平高地、填平低地,使地表趋于平坦C内外力作用对立统一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2.简述内外力在地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在地貌的发育过程中,内外力是对立统一的。A内外力同时出现、彼此消长,作用效果相反。B内外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C内外力具有同等重要作用,两者趋于动态平衡。3.试述地质构造和岩性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地质构造和岩性。A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态的骨架,在地质构造影响下,出现各类构造地貌。B岩性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抗蚀力,因此,在同一外力作用区,岩性差异也可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第二章1.名词:坡地地貌、风化作用、风化壳、崩塌、滑坡、蠕动、坡积裙坡地地貌:风化后的物质在重力和水等因素作用下,容易顺坡向下运动,形成坡地重力地貌。风化作用: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改变,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风化壳:被风化了的岩石圈的疏松表层。即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者。崩塌:在陡峻山坡上,巨大的岩体、土体或碎屑层主要在本身重力作用下突然急剧倾倒、崩塌,在坡角处堆积倒石堆或碎屑流。这种现象称为崩塌。滑坡: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它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着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蠕动:坡面岩屑、土屑在重力作用下以极缓慢的速度顺坡向下移动的现象。坡积裙:大量坡积物围绕着坡地下部呈片状覆盖,形如裙边,称为坡积裙。2.简述风化作用的类型和各自风化作用的方式。物理风化:岩石因温度变化、孔隙水的冻胀过程、干湿过程、使岩石的盐类重结晶、岩石中一些矿物发生溶解以及岩体的应力释放都能使岩石崩裂破碎。化学风化:水溶液和空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等对岩石的作用,使岩石的化学策划那个分发生改变而分解的过程。通过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氧化作用。生物风化: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岩石产生的物理的和化学的破坏作用。生物物理风化:植物的根系起楔子作用对岩石挤胀而使岩石崩解或动物的挖掘和穿凿活动进一步加速岩石破碎。生物化学风化: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分泌的有机酸对岩石的强烈腐蚀作用。3.简述崩塌的形成及触发因素。形成:地形:崩塌只能发生于陡峻的斜坡地段。地形条件包括坡度和坡高。地质:主要是受岩性、结构和构造的影响。气候:在一些日温差、年温差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易形成崩塌。触发因素:强烈地震、暴雨、爆破、冰雪融化等。4.简述滑坡的影响因素及滑坡的地貌特征。影响因素:气候、地下水、地震、人为因素地貌特征:滑坡体:斜坡上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土体或岩体。滑动面:滑坡体沿之下滑的面,叫滑动面。滑动带:有时在滑动面附近的土体有明显的扰动和拖曳褶皱现象,构成滑动带。滑坡壁:滑坡体与坡上方未动土石体之间,由一半圆形的围椅状陡崖分开,这个陡崖称为滑坡壁。滑坡台阶(阶地):滑坡体下滑后在斜坡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滑坡舌与滑坡鼓丘:滑坡体前缘常呈舌状突出,称为滑坡舌。在滑坡体移动过程中,滑坡舌前面由于受到阻力挤压而鼓起,称为滑坡鼓丘。滑坡滑动后,在滑坡壁下部和滑坡台阶的后缘,即滑坡台阶的反坡处,常常形成滑坡洼地。有时因地表水或地下水出露而形成滑坡湖。滑坡裂隙:环状拉张裂隙:分布在滑坡壁的后缘。平行剪切裂隙:分布在滑坡体中部及两侧。鼓张裂隙:分布在滑坡体的下部。扇形张裂隙:分布在滑坡体的最前缘。5.在滑坡发育过程中,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蠕动变形阶段:斜坡后壁开始形成拉张裂缝,地表水下渗加强,两侧出现剪切裂缝,滑动面逐渐形成。剧烈滑动阶段:滑动面已形成,滑坡体与滑床完全分离;各种裂缝相继出现,裂缝错距加大;滑坡后壁出露面积越来越大;滑坡体前缘形成滑坡舌与滑坡鼓丘;坡脚渗出大股浑浊泉水。此时预示滑坡即将滑动。在其他触发因素的诱发下,将产生剧烈滑动。渐趋稳定阶段:经剧滑之后,滑坡体重心降低,能量消失于克服前进阻力和土体变形中,位移速度越来越慢,并趋于稳定。土体压实,裂缝逐渐闭合,滑坡壁变缓,形成马刀树。第三章1.名词解释层流:流动的水质点彼此平行的匀速运动,上下层水质点之间保持着恒定的流动方向,相互不发生干扰,即上下层水质点没有交换。紊流:流动的水质点做不规则的漩涡运动,上下层水质点存在交换,相互发生干扰。溯源侵蚀:河流或沟谷底坡度变陡之处,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而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的现象。河床:河流平水期河水所占的谷底部分。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河床下切侵蚀到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的水平面。即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水平面称为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河流的均衡剖面:当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平衡状态时所出现的河床纵剖面。浅滩:河床底部的一些不同规模的冲积物堆积体。壶穴: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深穴。壶穴: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深穴。河漫滩二元沉积结构:下部一般为粗粒的河床相冲积物;上部为细粒的河漫滩相沉积物。河流阶地:河谷中分布于谷底两侧谷坡上,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于一般洪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平坦地形。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由大量土、砂、石块等固体物质(占15~80%)与水组成的一种特殊洪流。洪积扇:自沟谷出山口后,坡降骤减,流速也降低,再加上水流分散成放射状,搬运能力受到限制,沟谷水流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形成的以沟口为顶点的半圆形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扇。冲击平原:在构造沉降区由于河流带来大量冲积物堆积而成的平原。河口三角洲:常把河口区由沙岛、沙洲、沙嘴等发展而成的冲积平原叫做河口三角洲。分水岭迁移:被覆盖有显著差别,距基准面距离远近不同,就会导致两侧坡地剥蚀速度和侵蚀速度的明显差异,溯源侵蚀力较强的河流促使分水岭位置向另一侧缓慢的移动,使分水岭位置迅速变化。河流袭夺:一条河流溯源侵蚀导致分水岭外移,从而使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的上游段。2.论述河流作用(侵蚀、搬运和堆积)侵蚀作用:河流水流破坏地表并掀起地表物质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有三种方式:冲蚀【水流流过泥沙时,其上部流速快、压力小,通过泥沙下部的水流,受到较大阻力,流速小,压力大,因而在泥沙颗粒上下产生压力差,使泥沙颗粒获得上升力,掀起河底表层松散颗粒。另外水对泥沙还有迎面冲击力,是被掀起的的泥沙向下游移动,形成侵蚀】;磨蚀【在坡度大的山地河流中,流水可推动很大的砾石使其移动,这些砾石在移动过程中,还能互相碰撞和磨蚀河床底部而进行侵蚀】;溶蚀【河流水流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进行溶解所产生的一种侵蚀现象】搬运作用:河流水流在流动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砾石移动的作用。包括推移【流水使泥沙和砾石沿底面滚动或移动,主要是泥沙或砾石手水流的迎面压力作用所致】;跃移【床底泥沙呈跳跃式向前搬运,砂粒受上下压力差,跃起,被水流挟带流动,上下水流流速相同,压力差消失】;悬移【较细小颗粒在流水中呈悬浮状态搬运,纵向水流作用推动泥沙前进,向上水流作用使泥沙抬升,泥沙重力作用下沉】堆积作用:河流流水携带的泥沙由于河床坡度减小、水流流速减慢、水量减少和泥沙增多都可引起搬运能力减弱而发生堆积。三种作用经常变化和更替(海面下降&河流水流减少),在同一河段,三者同时进行。3.简述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有哪些?①水文状况的改变:~可使河流中水量、水流流速和含沙量发生变化,使河床发生侵蚀和堆积。②构造运动:~可使整个流域发生升降,或使流域内局部地区发生高差变化。③岩性的差异:不同岩石抵御侵蚀能力的差异而造成差异侵蚀。④气候变化:~使自然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河流的侵蚀、堆积和基准面的升降。4.结合P31页图3-18简述河漫滩的形成过程及其沉积结构的特征河漫滩是河谷发展过程中,河床沿河谷谷底侧向移动与洪水泛滥加积形成的.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滨河床浅滩:粗粒沉积物一部分在河床上堆积,另外在河流凸岸地段堆积,形成滨河床浅滩。②雏形河漫滩:随着曲流的发展,浅滩不断展宽加高,以致在平水期大片露出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但雏形河漫滩上主要沉积粗粒河床相的推移质沉积物,较细的悬移物质被带到河流下游。③河漫滩:随着河谷进一步展宽和雏形河漫滩位置抬高,滩上水流流速变小,只有较细的悬移质能沉积在这里。这样,就形成了下部较粗上部较细的二元沉积结构的河漫滩。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一般为粗粒的河床相冲积物;上部为细粒的河漫滩相沉积物。④牛轭湖:随着河床弯曲度的增大,弯曲的老河道完全断流,形成牛轭湖。5.简述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地貌作用与危害基本条件: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物质来源,暴雨和洪水—润滑作用,陡峻的沟谷——使泥石流快速形成并迅猛下泻。危害:(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6.简述河口区动力过程(见书P43-P48)7.论述河流阶地的成因及主要河流阶地类型形成阶地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先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谷底,后来河流向下侵蚀。而引起河流向下侵蚀的原因有:1)构造运动构造相对稳定时期,河流在均衡条件下,形成宽阔的河漫滩;在强烈构造抬升时期,河流下切形成阶地。地壳运动具呈间歇性,多级构造抬升的结果形成多级阶地。因此形成的阶地较普遍;由于构造运动性质不同,阶地形态也各不相同。2)气候变化气候干湿变化:长期干湿变化引起堆积侵蚀交替作用,则这种阶地称气候阶地。干季时,河床堆积填高;湿季时,下切作用加强,下切干燥时期堆积的冲积层形成阶地。气候冷暖变化:冰期和间冰期的更替可形成交叉阶地。冰期时,上游加积,下游下切加强形成阶地;间冰期时,上游下切加强形成阶地,下游堆积或形成埋藏阶地。3)侵蚀基准面下降基准面下降后,河流向外伸展,原来河口附近出现裂点,加速下切。以后裂点位置不断上溯,裂点以下出现阶地,阶地面与裂点以上河漫滩位置相当。8.以戴维斯的侵蚀循环理论谈谈河流地貌发育一个地区的地貌发育是构造、营力和时间的函数,在构造抬升的基础上,外动力侵蚀剥蚀作用下,该地区的地貌发育过程(时间)可以分为幼年期、壮年期与老年期等几个地貌发育阶段。每一轮回即从构造抬升到再次达到老年晚期,全区呈现和缓波状起伏准平原状态,大约需要几百万年到几千万年之久。第四章1.名词解释岩溶作用:凡是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为主,机械作用(流水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和堆积等)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卤酸盐类等)地区岩石发生的破坏和改造作用所形成的一系列地貌。峰丛:基座相连而峰顶分离,侵蚀较轻微,是位于垂直渗透带上的峰林集合体。常与洼地组合为峰丛—洼地地貌。峰林:成群的石灰岩山峰,基部分离或微微相连。成因:地壳长期稳定下石灰岩体遭受强烈破坏并深切至水平流动带所成的山群。孤峰:散立在溶蚀谷地或溶蚀平原上的低矮山峰,是长期喀斯特作用的产物。如桂林独秀峰,伏波岩。石笋:由洞底往上增高的CaCO3堆积体,形态成锥状、塔状及盘状等,形似竹笋,所以称石笋。石钟乳:悬垂于洞顶的倒锥状CaCO3堆积体。由于它从洞顶向下悬挂,形似钟乳,所以称为石钟乳。溶蚀洼地:一种面积较大的椭圆形封闭洼地,四周多被低山丘陵、峰林等围绕.底部堆积着2-3m厚的红土层,当洼地底部排水系统堵塞后(发育后期)积水成湖。盲谷:一种死胡同式的河谷。当地面河进入地下河的入口转变为地下河时,河谷的前方常为石灰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