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药物毒理学复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02015药物毒理学复习题第一章总论一、填空题1、从药物研制开发(临床前研究)的角度来看,药物的毒性作用可分为:①,②,③,④。2、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来看,可将药物毒性作用列为几种:①,②,③,④,⑤⑥。3、大多数毒性作用是在治疗过程中给药后不久出现的,称为①毒性作用;有些毒性作用却可在给药后很久才出现,所以又称为②毒性作用。4、有些药物的毒性作用在停药或减量可逐渐减轻消失,就称其为①毒性作用;而有的毒性作用一旦出现,就不可逆转,称为②毒性作用。5、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称为药物的①毒性作用;而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则称为②毒性作用。6、根据药物给药剂量及途径不同,毒性作用可分为药物对机体的①和②损伤两种。7、终毒物与靶分子的反应类型包括:①,②,③,④和酶反应。8、药物毒性作用的靶分子通常是大分子,如核酸,尤其是①和②;但小分子如脂质也通常作为药物毒性作用的靶分子。9、终毒物与靶分子反应的毒物效应包括:①,②和③。10、药物毒性发展的第3步是毒物与靶分子反应而损伤细胞功能。包括:①和②。11、毒性发展的第4步是①。修复机制可发生在分子、细胞和组织层面,其中分子层面的修复涉及②,③和脂质,而组织层面的修复则体现为④和增生。12、修复不全的情况可发生在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许多毒性类型涉及不同水平的机制,其中严重的结果有:①,②和③。二、名词解释药物毒理学(drugtoxicology):量反应(gradedresponse)1质反应(quantalresponse)半数致死量(LD50):治疗指数(therapeuticindex,TI)毒性反应(toxicreaction):特异质反应急性毒性试验(acutetoxicity):终毒物(ultimatetoxicant)三、问答题1.药物毒理学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2简述药物毒理学研究的领域(1)描述性毒理学(descriptivetoxicology):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2)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toxicology):通过药物对细胞或组织产生毒性的生理生化改变研究,阐明药物对机体毒性作用的机制。(3)应用毒理学(appliedtoxicology):基于描述性毒理学和机制毒理学提供的资料,并通过系统的毒性研究明确特定受试药物是否呈现足够低的危险,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内容类似该研究范畴。3.通常从临床应用的角度而言,药物毒性作用的分类?(1)变态反应;(2)毒性反应;(3)致癌性;(4)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5)致突变与遗传毒性;(6)特异质反应。四、论述题1.试论述从临床应用角度来看药物毒性作用的分类。2.试述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局限性和新药上市后仍应注意的问题。3第二章药物/毒物代谢动力学一、填空题1、药物通过胃肠道吸收多数是①转运形式,因此,只有脂溶性②、解离度③的药物容易被吸收。2、药物经皮吸收的第一相为透过①,这是一个限速过程。经皮吸收的第二相为透过②。3、药物被吸收后进人分布过程,分布程度取决于器官组织中①,及其从毛细血管床扩散进入特定器官组织细胞的速率,最终取决于药物对组织的②。4、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具有以下特点:①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呈现;②游离型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药理(毒理)活性;③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特异性低,两种药物可能竞争与同一蛋白结合而发生。5、药物的生物转化分两步进行,第一步(Ⅰ相反应)为①,使大多数药物灭火。第二步(Ⅱ相反应)为②,药物与体内物质结合后,使药物活性降低或灭活,并使其极性增加。6、药物经尿液的排泄方式包括:①②和③。7、药物的排泄途径:①②和③。8、药物进入体内是否产生毒性作用,与下列4个因素有关:①药物固有的;②药物到达靶器官的;③机体对药物的;④机体靶器官对药物的。9、药物毒代动力学模型总体上可分为两组:即①动力学模型和②动力学模型。二、名词解释1、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2、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3、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4、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circulation)45、药物毒代动力学(drugtoxikinetics)6、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orderkinetics)7、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volumeofdistributionVd)三、问答题1、静脉注射给药,符合一室开放模型的一级消除动力学的重要特征是什么?2、药物毒代动力学的研究目的?5第三章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一、填空题1、肝脏的基本单位是①,其又分为3个区带。区带1更适应有氧代谢,且有更大的呼吸活性,更多的氨基酸利用,和更高的脂肪酸氧化水平。区带3有最高浓度的生物转化酶系②,具有最强的解毒作用,由此也可称为药物在肝内代谢生产毒性产物的最初靶位。2、人类肝中肝细胞的类型包括:(1)约占80%的肝细胞又称,形态较大,具有对外来物质的代谢能力,是毒性化学物质的主要靶点;(2).肝微血管也含有巨噬细胞,称作,可吞噬微小粒子和外来物;(3)肝脏还含有Ito细胞,也称星形细胞,位于肝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3、药物对肝脏损伤的类型各不相同,取决于所用药物的①、剂量、持续时间;损害的类型或表现的症状也与肝脏不同部位的②有关。4、肝损伤的类型有①、②、③、④、和⑤。5、乙醇可引起肝损伤,其类型主要有①、②和③等。6、肝细胞死亡的模式有2种,即①和②。7、急性肝细胞坏死的机制包括①、②、③、④和⑤。8、药物影响肝细胞内的细胞器和结构各不相同,主要的靶点有①②、③、④和⑤。9、胆汁淤积指的是①或特殊成分进入胆汁造成②。10.通过血液检查能很好地了解肝脏损伤的性质和程度,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基于①测定,可以同时评价多种肝脏基本生理功能。另一种是评价血中②蛋白水平是否异常高。二、名词解释1.脂肪肝62.肝硬化三、简答题1、药物引起肝损伤的原因是什么?(可从肝生理学和形态学等各方面阐述)(1)生理学方面:肝脏是经口服或腹腔给药后,含药血液第一个分布的器官,最易直接受原形药物的影响,通常使肝脏处于具有潜在毒性作用药物最高浓度中。此外,肝脏是体内药物生物转化的初级器官,具有对药物代谢的首过效应,部分药物经过代谢形成毒性物质;(2)形态学方面:中央小叶有最高浓度的生物转化酶系细胞色素P450,成为大量药物和其他化学物质生物转化的场所,该区域具有最强的解毒作用,由此也可成为药物在肝内经过细胞色素P450代谢生成毒性产物的最初靶位。2、药物性肝脏毒性的机制?7第四章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一、填空题1、肾脏不仅是主要的①器官,也是重要的②器官,肾脏功能的完整性与机体内环境平衡密切相关。2、确定某些药物从肾脏的排除率对判断肾功能状态非常有用,尿排除速率是①、②和③三个过程的净结果。肾小管重吸收率取决于尿液中药物的④和⑤。3、评价肾脏损伤的功能性测定指标有①和②。4、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表现出的肾脏病理反应有①、②和③。5、常见的几种肾脏毒性药物有①、②、③④。6、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至少可引起三种不同类型的肾毒性:(1)使用大剂量NSAIDs后数小时引起①,停药后通常可②,其机制为具有③作用的前列腺素被NSAIDs抑制后,体内的儿茶酚胺和血管紧张素占优势,导致肾血流量减少和肾局部缺血。(2)NSAIDs尤其是对乙酰氨基酚使用3年以上,则可导致④的肾毒性,称为⑤。(3)较少见的NSAIDs肾毒性是⑥。7、氨基苷类抗生素导致的肾毒性的发生,是由于本类药物主要经①排泄并在②内蓄积所致。8、第一代头孢菌素大剂量应用有潜在肾毒性,可出现小管坏死,其机制为近曲小管有机离子转运系统将其进入小管,达到具有毒性的高浓度所致。二、问答题1、哪些类型药物对肾脏有毒性作用?8第五章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一、填空题1.心脏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心肌细胞,心肌细胞具有①性、②性、③性和④性。2、外源性化合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可引起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产生心肌炎、心肌病、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①、②和③等一系列心脏功能和器质性的改变。3.心肌收缩的过程包括能力释放、能量储存及能力的利用。其中①和细胞内②离子的移动是心脏毒性常见的亚细胞靶点。4.乙酰水杨酸大剂量使用能诱发或加重心绞痛。其机制是乙酰水杨酸大剂量使①酶失活,从而抑制前列腺素PGI2的合成,PGI2具有的作用,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二、名词解释1.氧化应激(oxidativestress)三、问答题1.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机制?9第六章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一、填空题1、呼吸系统可分为三部分:①、②和③。2、药物过敏性肺炎为①性疾病,其发病除与环境中致病原有关外,机体的个体差异也是重要因素,②型变态反应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3、博来霉素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表现为非特异性肺炎至①。4、药物诱发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可能有:①、②、③、④、补体系统的活化、缓激肽抑制学说、乙酰化理论、结构相似学说等。5、解热镇痛类药可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酶通路,从而导致酯氧酶通路增强产生大量的①引起②。二、问答题1、药物引起呼吸系统毒性的机制主要有哪些?2、药物对呼吸系统毒性的作用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3、药物性哮喘的作用机制主要及其代表药物。10第七章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一、填空题1、周围神经系统是位于颅腔和椎管以外的神经系统,包括①和②;按功能可将周围神经系统分为③和④神经,⑤和⑥神经系统。2、神经组织由①和各种②组成。3、与药物对神经系统毒性相关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特点主要涉及:①、②、③、④、⑤和⑥等。4、外周神经系统由①形成髓鞘,中枢神经系统由②形成髓鞘。一些药物可干扰髓鞘形成和维护的复杂过程,从而导致髓鞘病。5、对于神经系统,①、②、③和④是神经毒物最常见的四个作用靶位。6、根据毒性作用发生在神经组织的不同部位,可将药物对神经系统毒性作用类型分为四类:①、②、③和④7、氨基苷类抗生素药物对神经元损害表现为其具有①和②。8、有机磷酸酯类脂溶性强,易进入神经系统,可使体内大生物物质烷基化和磷酸化,从而导致①,病变可沿轴突向近端发展波及细胞体,形成②“”。9、神经药物对髓鞘的损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引起髓鞘层分离,称为①,二是②。10、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的神经递质包括①、②、③、④、和⑤等,它们的生物合成、贮存、释放、受体结合、失活或消除过程的改变,必然对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产生密切的影响。11、可影响神经递质功能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①、②、③、④、和⑤等。12、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按损害部位和功能障碍分为①、②、③、④。13、药物引起的脑血管损害包括①、②、③、④。1117、药物引起的脑神经损害主要有①和②。18、研究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性,离不开对神经系统毒性的检测和研究方法。概括说来,主要有①、②、③、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神经细胞培养与药物毒理学研究、神经毒理学的动物模型在药物毒理学中的应用等。二、名词解释1、血脑屏障三、问答题1、简述氯丙嗪影响神经递质功能的作用机制,及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形式。2、按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分类,药物对神经系统损害的类型有几种?第十章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一、填空题1、通常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涉及两个方面功能:①和②。2、血细胞的生成包括血液细胞的①和②。3、未成熟的造血干细胞沿着髓系或淋巴系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分化。由髓系而来的有:①,②,③,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而由淋巴系而来的有①,②。3、化学物质对红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包括①和②。4、化学物质对红细胞的毒性作用基本上可分为二个类型:①对血红蛋白氧结合的;②破坏红细胞造成循环红细胞数降低的。5、化学物质引起的低氧症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①②和③。6、最常见的骨髓抑制剂是①,其中②引起骨髓损害的情况极为普遍。二、名词解释1、化学源性低氧症(chemicallyinducedhypoxin)12三、问答题1、药物对血液的毒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