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调研报告达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与研究的思考328(编辑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达州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与研究思考李仁江1赵顺超2(1.达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2.达州市农业局农经科)摘要: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需要依托农村的社会化服务,农业现代化需要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支撑。本文通过调查达州农村社会化服务现状,分析了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提出了创新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措施。关键词: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机制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达州是农业大市,现代农业刚刚进入起步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达州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结合农村经营管理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深入全市7个县(市、区)21个乡镇,通过走访座谈、专门调查和表格问询等方式,就农民、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成员及农业企业负责人等新型主体需求、愿望等方面开展了调查研究。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状(一)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逐步完善。一是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全面建立,在岗人员管理逐步规范,在进行新技术推广、病虫害应急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职能方面履职尽责,开展了卓-2-有成效的工作。全市300个乡镇均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或区域站,部分乡镇成立了畜牧兽医服务站(点),为推广农业、畜牧产业新技术提供了示范指导。二是经营性服务机构逐步发展。全市供销社有直属企业3个、社团组织19个,基层社115个、专业合作社283个,社区综合服务709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26个、农资网点1246个、庄稼医院663个、日用消费品网点909个、农产品购销网点264个、配送中心50个,各类经营网点达5462个,乡镇覆盖率90%,村级占60%以上。(二)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稳步拓宽。新型农业服务机构开展的生产经营逐步向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生产发展,服务范围逐步向农资供应、技术指导、储藏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延伸。如渠县林农花椒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管理上实现了“统一提供种苗、统一生产资料采购和供应、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培训服务、统一品牌、包装和销售、统一产品和基地认定”的五个统一,并积极在发展中开展科学技术培训,与龙头企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降低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三)社会化服务合作形式日益多样。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是采取土地入股、入园务工、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如宣汉县明月乡桂花社区、黄马村整治的600亩高标准农田,以“出租+入股”的形式进行流转,并按照1:3:7的比例分成,充分调动了农民种植积极性。二是通过规模经营、科技支撑、规范组织等办法,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3-农户”,“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农户”等模式,大大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如万源市巴山安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采用“专合社+基地+农户+市场”的生产发展模式,针对不同的品种分类进行种养殖,统一回收,统一配送,形成了种养殖户的“网络状、树枝状”自我管理模式,推动了万源市安居区以种养殖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的进程。三是通过“种植+养殖”、“种植+养殖+加工+休闲”等高效立体经营模式,带动复合农业、休闲农业以及周边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位于达川区万家镇五洞村的月亮湾家庭农场,通过采取“猪-沼-果”种植模式、“沼-草(菜)-鱼”养殖模式、“采摘-垂钓-观光”休闲模式、“自摘-定销-批发”销售模式等七大经营模式,集水果种植、生猪养殖、生态养鱼、种苗选育、乡村旅游于一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四)社会服务和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初步统计,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业人数已达11.52万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4.79万户,在引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实行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经营等方面显示出强劲活力。如“大竹县益寿黑花生专业合作社”拥有成员235户,2013年年销售总值1200万元,盈利35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700万余元。该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农户和合作社共同参与经营“黑五类”。现已成功注册了“益寿专家”商标并被评为“达州市知名商标”。目前,合作社建立了以黑花生种植为主的黑五类标准化种植基地4个、面积2500亩,带动了四合乡、人和乡、竹北乡、永胜乡、新生乡等农户5600户、种植面积达7000多亩,-4-并辐射到邻水县、垫江县、梁平县的一些乡镇。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及人员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乡镇缺乏农经管理机构,农村经营管理职能不能充分履行,县乡协调困难,工作效率较低;个别地方农技、畜牧机构人员经常开展个体有偿经营活动,或者从事乡镇政府安排非农业工作,专业从事农业科技服务时间难以保证,忽视本职工作,一些地方农业技术干部提拔或流动后没有正常的补充机制,造成部分地方特别是相对偏远地方服务人员缺乏、服务不完全到位。(二)缺乏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引导机制。家庭农场、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有一定数量,但基本上仅仅开展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无力开展社会化服务。各地缺乏开展社会化服务中有关价格、服务质量、时效性等方面的规范或指导意见,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全方位生产服务需求。2015年政府向市场购买植保病虫害防治服务,在渠县、大竹、达川等县(市、区)实施,多数县难以落实,反映的困难主要在服务主体分布不均、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难以确认等方面;今年在达川区也开展了全程社会化服务购买试点,虽然摸索了一些经验,但总的来看,政府部门一厢情愿的成分较多,服务主体的热情不足,操作欠规范,市场的主动性不够。(三)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还未成形,且市场摊点大都被中间商租用,农民没有相对固定的场所出售农产品,只在公路或集镇边零星销售。农资经销点也是量多分散,加之市场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和服务无法做到全面及时,-5-假冒伪劣、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同时,达州市虽有少量的农产品检测机构,但检测设备陈旧,运行经费少,专业检测人员缺乏,无法满足全市农业生产及流通过程的农产品检测需要,也间接形成了食品安全隐患。(四)农村信息化建设滞后。农业信息网络延伸速度慢,硬件设置不配套,网络信息渠道不畅通,市县、县乡、部门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不够,信息服务平台与龙头企业、市场、基地的关联较低,影响了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五)从业人员思想观念有待改变。农民对土地的重要性观念根深蒂固,思想保守落后,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经营必须以成片上规模的土地供应为前提。但部分农民抱着“宁可抛荒不可失地”的思想,不愿流转,部分基层干部思想认识和服务意识不到位,缺乏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激励机制。在流转过程中存在“流转牵头难、成片流转难、规范流转难、面积确认难”等具体问题。近年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竞争力较弱。全市成员人数在300人以上的合作社仅有23个,占1.25%,经营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仅12个,占0.6%,成员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仅42个,占2.3%。三、对策建议(一)明确目标和发展定位。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应坚持“政策引导、市场主导、改革创新、规范发展”的原则,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主线,以培育服务主体、拓展-6-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功能定位,促进公共服务机构、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多主体协同发展。具体目标上,以搭建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流通“四位一体”平台为依托,不断完善农业公共服务机制和平台。到2017年,公益性服务机构全面规范,服务效率显著提升;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服务领域得到拓展。到2020年,基本建成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覆盖全程、综合配套、形式多样、便捷高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和农业规划、创意设计、咨询论证、设施维护、验收评价等提供综合配套服务。(二)加快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进一步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农民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大户为重要力量的农技推广网络,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公益性技术推广平台。要进一步稳定机构、健全经费保障和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加大人员培养力度、加快服务手段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其“四新”、“六良”配套推广的公益性职能职责;强化对基层服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人员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向乡镇倾斜;继续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公益性机构的专家面对面向农民提供指导服务,创新公益性服务实现形式,解决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尽快提升其他社会-7-力量的服务功能。加大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创新力度,大力整合农业科研资源,尽快完成达州市农科所撤所建院工作;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科研单位建设农业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政府逐步将适宜行业协会承担的职能委托或转移给行业协会,推动建立政府向行业协会购买服务机制,将科技推广融入产业服务领域同步发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直接转化应用。三是大力发展经营性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充分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引领带头作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积极推进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创新创业行动。鼓励公益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一线,以技术承包、技术入股分红等方式开展经营性服务,领办帮办一批服务型农业合作组织,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步伐。2.建立健全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乡镇农村经营管理人员作用,建立健全职能明确、权责一致的管理体制。明确乡镇对农村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职责,加强其在农村土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服务组织运行、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中的管理、服务和监督作用。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有条件的乡镇或分片区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二是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平台,促进农村“三资”有序合理流转,盘活农村“三资”,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三是加强农经队伍建设,提高农经队伍素质,强化乡镇农经人员的定岗定职定责,加强基层农经体系建设。-8-3.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在国家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的大背景下,在完善基层乡镇监管人员配置、增强监管手段和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着力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逐步打造全市不同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网络信息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时监管系统。二是加强市、县、乡基地检测平台建设,同步发展基地和批发市场自律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三是着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4.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动植物疫情监测网络,加强疫情监测和流行趋势预测,实现及时预警和有效处置目标。一是强化动植物疫病预警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疫病的预测、预报和预警工作。二是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制度,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监控和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三是逐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对动植物疫病监测和防控处置能力。5.规范健全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一是着力构建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网络体系,整合农资经营网点,打造品牌农资“放心店”。二是积极发展农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提高农产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能力,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无公害农产品。6.创新农村金融支持体系。加快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农业保险体系、多层次广覆盖可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