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历史13宋明理学每课一练(人民版必修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3宋明理学每课一练(人民版必修三)1.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解析:从材料中朱熹反复强调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可以看出,朱熹的贡献是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故选C。答案:C2.某位学者曾说:“马丁·路德和王阳明是东西方历史这个巨轮最伟大的舵手,他们的思想给历史的引擎里注入强劲的动力,快速前进地进入近代。”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A.两位思想家都生活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B.肯定了两位思想家的思想对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C.两位思想家的思想都推动了社会向近代的转型D.认为两位思想家都在宗教改革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析:考查分析对比的能力,D项理解错误,因为王阳明与宗教改革无关。答案:D3.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A.汉朝B.魏晋南北朝C.隋唐D.宋朝解析材料反映了当时三教和谐共处、彼此融合的现象,最早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答案B4.在儒学发展历程中,“沟通佛、老,以治儒书,发前人之所未发,遂别成为一时代之学术”的是()A.汉代学者B.唐代学者C.宋代学者D.明清学者解析材料表明,该时期儒家吸收了佛、道的精神而“成为一时代之学术”,符合宋代理学的特点。答案C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天人感应”理论D.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解析朱熹作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所宣扬的“天理”只能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约束人们行为的道德规范,D项正确。理学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A、B两项则是唯物主义思想,排除;C项是董仲舒的观点。答案D6.陆九渊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不用学习也能够体会,认为“求理”应该是()A.格物致知B.研究圣人之道C.进行内心反省D.致良知解析陆九渊是心学的重要代表,他认为“心”即“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穷理不必向外-2-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答案C7.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因朱熹和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或辩论而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朱熹和陆九渊的思想()①都是对先秦儒学的否定②都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③都是对理学的发展A.①错误,②③正确B.①②正确,③错误C.①②错误,③正确D.①③正确,②错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理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①不正确;②是陆九渊的观点,朱熹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之源在于天理,故②不正确;朱熹和陆九渊尽管主张不同,但都是对理学的发展,故③正确。答案C8.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之说。有学者称“唐代批判南朝梁陈、北朝齐隋的提倡佛教,而极力倡经世之术。”下列解释与其观点相符的是()A.此时正是佛教传向内地、道教形成与儒学复兴时期B.“周孔老庄诚帝王之师”不及“释迦发穷源之真唱”C.反对三教等量齐观的社会地位,强调儒学的主导地位D.倡导“主诚主敬主静主寡欲主返观内心”为理学修养解析“经世之术”指对人们行为和道德有指导意义的儒家学说。材料意思是唐代学者推崇儒学的主导地位,C项正确。A项发生在汉代,排除;B项是崇佛主张,排除;D项是理学思想,唐代还未产生,排除。答案C9.朱熹曾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朱熹的这句话强调的是()A.“理”是世界的本原B.“仁”的重要性C.道德修养的重要性D.成为“仁者”的主要途径解析朱熹在这里强调的是“胜私欲”而能“复于礼”、“事皆天理”、复全“本心之德”而成为“仁者”,即要想成为“仁者”,必须“存天理,灭人欲”。答案D10.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3-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解析王阳明认为“良知”就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答案A11.“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则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这句话应出自()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陆九渊解析材料反映了以“致良知”的方式探寻“理”的存在,这符合王阳明的思想。答案C12.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解析材料信息“丰富性与普遍性”说明理学的博大精深;“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反映了理学导致封建统治者封闭自大的心态。答案B13.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表明王阳明()A.科学地说明了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B.认识到深刻探究万物不能得到其中之“理”C.认为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理后物D.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主张知行合一解析王阳明的做法是在验证朱熹“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其结果以失败告终,他必然会得出“深刻探究万物不能得到其中之‘理’”的结论。答案B14.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4-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①为佛教建筑;③是道教景观,都与儒家伦理没有关系;②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等所立的建筑;④包公祠是颂扬包公清正廉洁、除恶扬善的建筑,都体现了儒家思想特别是宋明理学对人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答案B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儒家学说中有下列名言警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博施济众”“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材料二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阳明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材料三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1)结合材料一,总结概括儒家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面有哪些借鉴意义?试从政治、经济和思想道德方面来阐述。(2)材料二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3)“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解析第(1)问要求挖掘儒家传统思想的现实意义,按题目要求对这些主张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类,再分别进行阐述即可。第(2)问实际反映了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世界观。第(3)问体现了王阳明强调道德教化的重要性。答案(1)政治方面: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经济方面: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思想道德方面:它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以和为贵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2)思想观点: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离开人的思想意识,任何事物便不存在。他的解释不合理,因为他颠倒了存在与意识的关系。(3)意思: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动荡问题,必须重视人们的思想道德教化,强化人们的纲常伦理观念。解决:他主张通过人们的自身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5-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春秋繁露》材料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中的两句。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中华读书网材料三陆氏门人朱亨道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了什么要求?(2)据材料二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和二陆的主要分歧。(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及主流思想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解析第(1)(2)问,可主要依据材料获取和归纳信息,难度不大。第(3)问依据材料“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进行归纳,可知材料实际上反映了朱熹、二陆在理学上对主观与客观认识的不同。第(4)问是本题的立意所在,要运用“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的原理加以分析。答案(1)思想:君权神授(或天人合一)。要求:百姓要接受君王的统治;天子治国要服从天命。(2)状况:儒学思想受到怀疑;民众普遍崇信佛教。(3)朱熹主张“先观后悟”;二陆主张“先悟后观”。(4)特点:中国主流思想发展的过程是各流派思想相互影响和交流的过程。本质:适应了封建专制的需要。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