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生物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巩固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2014·贵阳高二检测)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组成及其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B.在一个反射弧中,兴奋始终通过电位变化传导C.在一个反射弧中,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依赖神经递质D.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解析】选B。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需要发生电→化→电的信号转变,其中的化学物质为神经递质。2.在运动会的举重项目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解析】选A。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说明传出神经或神经中枢受到损伤。【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容易忽视题干中腰部受伤的信息,而认为是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受损伤,错选D答案。因此解答本类题目审题时一定要看清破坏部位。3.(2014·威海高二检测)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解析】选A。静息电位常见的测定方式是将电表的两个电极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外侧,另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内侧,由于内外两侧存在电势差,因此电表指针会发生偏转。【变式训练】如图表示连接有电表的一段神经纤维,且bc与cd的距离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刺激a点时,d点膜电位为内负外正B.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b点膜电位为外正内负C.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c点时,电表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解析】选D。刺激a点时,a点发生电位变化,d点没有电位变化,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b点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后又恢复正常,即恢复为内负外正;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兴奋先传至b点,发生电位变化,使电表指针偏转,兴奋传至d点时又使电表指针偏转一次,且与第一次方向相反。由于bc与cd的距离相等,刺激c点bd同时产生电位变化,电表指针不偏转。4.在如图所示的结构中,兴奋传导或传递的方向不能是()A.①→②B.③→④C.②→①D.④→③【解析】选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即兴奋传导的方向可以是①→②,也可以是②→①;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时,只能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即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是③→④,不能是④→③。5.(2013·海南高考)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解题关键】解答本题的突破点是:(1)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小体。(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解析】选B。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A项,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是由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故正确。B项,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释放神经递质,静息电位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故错误。C项,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内,由突触前膜释放,故正确。D项,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故正确。6.(2014·上海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就是膜电位为零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解析】选D。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并不是零电位,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电位特点是内负外正,与K+外流有关,A、B项错误;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并不进入突触后膜,而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项错误;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D项正确。7.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使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如下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形成局部电流B.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保持不变C.抑制细胞兴奋D.使细胞膜内电位由正变负【解析】选C。细胞兴奋时电位将由静息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但若外界的阴离子(如Cl-)大量进入细胞,会使细胞膜内电位难以发生偏转,从而抑制细胞兴奋。二、非选择题(共15分)8.(2014·大连高二检测)下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甲图中e表示的结构是,乙图是甲图中(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4)[①]结构的名称是。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膜(填“内”或“外”)为正电位。(5)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引起肌肉收缩。(6)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乙酰胆碱受体当作抗原,使B细胞被激活而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乙酰胆碱不能与乙酰胆碱受体正常结合,导致信号向信号转换过程受阻。【解析】(1)甲图中a为效应器、b为传出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突触、e为传入神经、f为感受器。图乙为突触结构,①为轴突、②为线粒体、③为突触小泡、④为突触前膜、⑤为突触后膜。(2)神经元间传递兴奋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3)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因而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4)未受刺激时,膜外为正电位。(5)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电位变化,引起肌肉收缩。(6)突触小体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1)传入神经d(2)神经递质(3)兴奋或抑制(4)轴突外(5)传出电位变化(6)化学电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解析】选C。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及其他中枢→传出神经→唾液腺。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由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后天学习才形成的反射活动,因此,条件反射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延伸探究】任何一个反射过程中都会发生“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过程吗?为什么?提示:会。一个完整的反射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才能完成,两个神经元之间必须要有突触连接,一定会发生“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2.(2014·厦门高二检测)如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刺激a点不能引起c处电位变化B.b处的液体中可能含氧气、神经递质等C.c的末端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D.a、b、c任何一处的细胞膜外测得负电位,则表明其处于兴奋状态【解析】选A。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兴奋可以沿反射弧依次传导,图中反射弧的顺序是a→b→c,所以刺激a点可以引起c处电位变化,A项错误;神经元就是一个细胞,神经元之间的液体是组织液,所以b处的液体中可能含氧气、神经递质等,B项正确;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C项正确;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是指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所处的状态;膜外侧带有正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的负电荷。神经元受刺激部位处于膜外侧带负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正电荷的状态,D项正确。3.(2014·临沂高二检测)下列关于学习和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A.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神经元的产生有关B.人类的记忆主要可分为4种不同形式C.学习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D.学习和记忆中枢位于下丘脑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解析】选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分为4种形式: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4.(2014·济宁高二检测)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①和②为两个灵敏的电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已知a点不在两电极的中点,刺激a点,电表①偏转一次,电表②偏转两次B.刺激c点产生兴奋,若e点无电位变化,有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C.刺激b点,兴奋由b点传到c点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D.若bd=de,刺激d点,兴奋不会同时到达b点和e点【解析】选A。在a点施加一定强度的刺激,会引发局部电流,使①电表左接触点先变为内正外负,电表偏转;当局部电流流过后,左接触点恢复内负外正,右接触点变为内正外负,电表再次偏转,共偏转两次;兴奋通过突触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②电表基本同理,共偏转两次,故A项错误。刺激c点,若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则e点不发生电位变化,故B项正确。刺激b点,兴奋传导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故C项正确。若bd=de,刺激d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速度快,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需要转换成化学信号,速度慢,则兴奋先到达b点,故D项正确。【方法规律】解答指针偏转问题的模板(1)明确原理:电表指针的偏转取决于针脚处能否变为负电荷,即兴奋能否传递到针脚。(2)判断方向:明确结构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根据方向判断刺激能否传递到电表的针脚。(3)判断传递到不同针脚的时间是否相同,不同则发生两次偏转,相同则不发生偏转。5.(2013·海南高考)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1)K+主要位于细胞内液中,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Na+和Cl-主要位于细胞外液中,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2)静息时,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受刺激时,Na+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解析】选B。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膜电位产生的原理。A项,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表现为内正外负,故正确。B项,血浆在细胞外,Na+浓度高,K+浓度低,故错误。C项,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维持静息电位,故正确。D项,细胞外液渗透压90%来源于Na+和Cl-,故正确。6.(2014·南通高二检测)下列有关脑和脊髓说法正确的是()A.大脑、脑干、小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它们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B.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C.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而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只可能位于脊髓D.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也能受到下丘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解析】选D。大脑、脑干、小脑和脊髓等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分级调节;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