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1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宋代学者李舰说“民之欲善,盖其天性。古之儒者用于世,必有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有所主,其于异端,何假及哉?后之儒者用于世,则无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舌心知百体皆无所主,将舍浮屠何适哉。”对此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揭示了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内在动因B.体现当时知识分子对儒学价值的反思C.批评“后儒者”对民众的影响力有限D.说明佛教思想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宋代学者李舰肯定了“古之儒者用于世,必有以教导之”,批判了“后之儒者用于世,则无以教导之”,说明其看到了当时儒者存在的问题,说明知识分子对儒学价值的反思,故B项正确。【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儒学思想观点的正确理解2《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的剧烈变动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百家争鸣【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这时正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对社会的变革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故应选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思想的理解。3.(17分)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传承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传承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2012年11月15日以,除了在毛泽东、邓小平诞辰纪念座谈会上大量引用两位前领导人的话语,习近平在所有讲话中引用次数最多的是自儒学经典的名言。其中,他引用《论-2-语》36次、《孟子》10次,引用《礼记》《尚书》《荀子》也均超过5次。——腾讯时政新闻(1)两千年儒学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与精神支柱,分析其原因并阐释儒学对中国文化的贡献。(9分)材料二人民儒学并不主张人民主权论,而主张“民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所有人共同治理天下。人民就是所有人,人民共同治理天下,这是天赋之义。天下人都是人民,其内部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差别,但万民一体,天下一家。——秋风《必须在学术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2)儒学从创立开始就一直注重“返本开新”,简述春秋以到近代中国人对“民本”思想的发展。(5分)材料三对待传统文化的政策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地吸收和继承。肯定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主流,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继承,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对传统文化中存在许多封建落后的糟粕,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必须否定和抛弃。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儒学优秀的思想资,改造和重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之适应中国的现代化。(3)据材料三概括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3分)【知识点】早期儒家思想·儒学的影响【答案】第一问,原因从儒家自身发展与完善、社会因素、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政府重视、儒家人才的不断涌现等角度分析;儒学的贡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问,依据题干要求春秋到近代的时间限制可从孔子的以德治国、孟子的民贵君轻、墨子的兼爱、董仲舒的德政、唐太宗的存百姓、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等方面回答;依据材料三“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继承”“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对传统文化中存在许多-3-封建落后的糟粕,如……等必须否定和抛弃”等信息进行概括即可。参考答案:【思路点拨】全面认识儒学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4-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从中国人的视角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知识点】“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百家争鸣·墨家【答案】C解析:题干信息“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表明美国招生体现了打破出生和财富限制的尚贤精神,依据所学可知符合先秦时期的墨家思想,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机会平等”“贤能主义”结合相关所学分析即可。5.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荀子.【知识点】古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答案】D本题立足于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全面、准确的解读能力。就引文内容言,既崇尚礼制,又注重法治,即“隆礼重法”,这是荀子思想的重要特征。荀子继承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先”,同时也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施。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6.(15分)(15分)交往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老(尊敬)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爱护)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虽(即使)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墨子·亲士》(1)依据材料一,指出孟子与墨子人际交往原则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二者不同主张的原因。(7分)材料二晚清外交机构表-5-机构名称设立时间机构职能南洋大臣1844年由两广总督兼任,专管中国南部沿海通商口岸交涉、通商、海防等事务。总理衙门1861年清朝中央机构,掌管与外国有关系的一切事务,如签订条约、通商往来、修筑铁路、修造轮船、购买外国机器、架设电线、派遣留学生、兴办新式学堂等等。北洋大臣1870年由直隶总督兼任,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外务部1901年清朝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专门办理与列强的外交。“班列六部之前”。同时,陆续增设了商部、学部、实业部、铁路局、陆军部、海军部等机构来行使原总理衙门的部分职权。(2)阅读材料二,指出晚清外交机构的发展演变趋势。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影响晚清外交机构变化的历史因素。(8分)【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晚晴外交变化【答案】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分析,“老(尊敬)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爱护)吾幼以及人之幼”大意是说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虽(即使)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大意是说虽有贤明的君主,也不爱无功的臣子;虽有慈父,也不爱无益的儿子。据此指出孟子与墨子人际交往原则的不同点。再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以及孟子、墨子的阶级立场,分析形成二者不同主张的原因。(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01年以前,清政府先后设置过南洋大臣、北洋大臣、总理衙门,虽有一定的负责外交的机构,但没有专门化。如南洋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总理衙门负责与外国有关的一切事务。1901年后,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成立专门的外交机构。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列强侵华的需要、清朝维护统治的需要、中国外交发展的需要等角度回答原因。-6-参考答案:(1)孟子的人际交往原则是仁爱,墨子的人际交往原则是功利。客观原因: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旧有的伦理道德遭到破坏,不同的人从不同立场对人际交往提出各自的主张。(3分)主观原因: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的学说,坚持人性本善;(2分)墨子代表下层劳动者利益,注重客观实际。(2分)(2)阶段和理由:第一阶段:1901年以前,有一定的负责外交的机构,但没有专门化。第二阶段:1901年后,成立专门的外交机构。(4分)历史因素:列强侵华的需要;清朝维护统治的需要: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4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材料信息获取和解读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7.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B解析: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称之为新儒学,它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7-家的学说,内容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德政、三纲五常等,适用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大一统的要求,因此,B正确;“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C说法错误;儒学的发展,吸收佛道两家学说之长,是宋明理学,D项错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思想的理解。8.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A.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B.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C.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D.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A解析: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追求精神上的一种绝对自由。故选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老子思想的理解。9.柏杨先生评价说:“这项‘对策’,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开始夕阳西下。代之而起的,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学思想的时代。”柏杨先生评价的“国策”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君主专制,天下一统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D.大兴文治,反对暴政【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A解析:柏杨的评价表明该“国策”的实行抑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确立了儒学思想的独尊地位,故选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思想的认知和理解。-8-10.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开辟草莱,制定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明何者较为适当()A.三者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B.三者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C.三者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D.三者都是以重视发展商品经济做考虑【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C解析:墨子提倡节用,在节俭的同时更注重增收,并把此法看做是治国安邦的必要措施。他强调人民要「强力从事」,要农民加强生产,发展经济,提倡精耕细作,如此才能积极创造社会财富,努力营造社会的安定和繁荣;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给农民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如此便可提高农民的耕作动机,达到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商鞅变法主张开垦荒地,制定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制,鼓励农民生产。三者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为考虑,只是各有不同的论点及做法。故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