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复习(一)知识梳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八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一、洋务运动1、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2、代表:奕訢、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地主阶级洋务派3、性质:地主阶级的自救动动4、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4、学习内容:西方科学技术(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a、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b、曾国藩、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c、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2)创办新式民用企业a.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b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3)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培养洋务人才(4)创建新式海军――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6、结果: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进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彻底失败7、评价:(30页第4段)二、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2、序幕:公车上书(1895)。(1)要求:拒和、迁都、变法(2)意义:(33页第2段最后一句)3、代表: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资产阶级维新派4、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良)运动5、宣传: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中外纪闻》)组织政治团体强学会6、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7、高潮:百日维新内容(34页第3段):学习西方政治制度8、结果: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发动政变,镇压了变法运动,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谭嗣同——为变法而牺牲的第一人9、评价:(35页最后一段)三、辛亥革命1、时间:1911年2、代表: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3、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指导思想(口号):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5、学习内容:西方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6、酝酿:(1)组织条件:a成立兴中会(概况见37页)b成立中国同盟会(概况见38页第2段)(2)思想条件:三民主义(3)军事条件:成立了起义的领导机关并在湖北新军中做了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7、高潮(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熊炳坤是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人(2)中华民国成立(概况见40页第2段,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2(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8、评价(41页第2段)四、新文化运动1、原因(背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2、开始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3、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资产阶级知识分子4、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5、口号:民主、科学6、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7、学习内容:西方思想文化(1)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新阶段: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代表: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8、评价(46页第3段)主题小结:1、中国近代化前期的历史主流是: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2.中国的近代化主要经历了哪些步骤(体现出那些特点)?主要经历了从学西方的军事器物(洋务运动)到学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学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的三个艰难历程。3、影响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的主要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4.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给我们哪些启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一、五四爱国运动1、爆发时间、地点:1919年5月4日,北京2、原因: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3、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的性质)、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还我山东4、转折:6月5日前,运动中心在北京,运动主力为学生;6月5日后运动中心转移至上海,斗争主力变为工人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51页第3段)6、五四精神核心:爱国、科学、进步、民主7、评价(51页第4段)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历史条件:(1)组织条件: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2)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3)阶级条件: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7月1日为建党节)33、中共一大内容:(53页第1段)4、历史意义:(53页第2段)三、国民革命运动1、背景:(1)、政治条件: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2)军事条件:1924年6月,黄埔军校的建立(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2、高潮:北伐战争(1926、7——1927、4)(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实现全国统一(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主要战场:湖南、湖北(4)著名战役:贺胜桥战役、汀泗桥战役(叶挺第四军独立团)(5)战果:不到半年,北伐军声震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3、结果: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国民革命失败。1927蒋介石年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四、人民军队的建立1、南昌起义(1927、8、1)(1)目的:为挽救革命(2)领导: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3)意义:(64页第3段)2、八七会议(1927、8、7,汉口)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的总方针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湘赣边,毛泽东,严重受挫,辗转到达井冈山4、井冈山国民根据地的建立:1928年毛泽东建立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5、井冈山会师:(1)概况: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湖南的工农武装在砻市与毛浙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2)意义:形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五、红军长征(1934、10——1936、10)1、原因:“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2、转折:遵义会议(1935、1)(1)内容:(71页第2段)(2)意义:(71页第3段)3、经过:1934年10月江西瑞金长征开始——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到达遵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摆脱敌人围追堵截,掌握作战主动权)——过大凉山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胜利结束)4、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胜利会师5、长征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团结拼搏的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6、长征胜利的意义:(74页第2段)4第四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九一八事变——标志中国局部抗日战争的开始1、概况:(79页第1段)2、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变中国为其殖民地3、蒋介石的态度:绝不抵抗4、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完全沦陷,变成日本的殖民地。接着日本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以长春为都城,由溥仪任执政5、影响:标志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杨靖宇,东北抗日游击队)二、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原因:(1)随着日本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蒋介石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使国民党内部出现分化2、目的:逼蒋抗日3、概况:(84页第2段)3、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目的: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5、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6、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两产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三、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1、概况:(87页第1段)2、抵抗:国民党第二十九路军英勇抵抗(佟麟阁、赵登禹)3、影响: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日战争四、南京大屠杀1、概况: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2、认识、启示:日本否定战争是在掩盖罪行,美化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我们要牢记国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五、国共合作抗日1、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的四次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2、国民党:台儿庄战役(1938、3——4,李宗仁)(1)战果:歼敌1万余人,缴枪1万余支。意义:95页第1段3、共产党:百团大战(1940、8——12,彭德怀)(1)目的:为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2)目标: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3)战果:97页第2段第1句(4)意义:沉重地打击了日寇,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六、中共七大(1945、4——6,延安)1、背景: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世界反法西施战争胜利在望2、目的:为了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并在抗战胜利后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3、内容:a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指出:中国革命有两个前途,我们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b提出抗战即将胜利下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c通过新党章: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新的中央委员会4、意义:101页第3段七、抗日战争的胜利51、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签字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2、抗战胜利的原因:(1)中国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得到华侨及国际友人的援助(2)是国共合作下的全民族的抗战,是全国人民团结抗战的结果(3)是世界反法西斯的组成部分,得到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和援助(4)中国共产党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和决定性力量3、意义:103页第4段4、启示:(1)团结就是力量(2)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八年级下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页)一、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10月1日为国庆节),北京2、外交原则: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第5页第2段)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结论(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二、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1、标志:1951年5月,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标志西藏和平解放2、意义:第7页第2段三、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英勇斗争的结果2、中国共产党坚持武装斗争的道路和坚持统一战线的结果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初步索与曲折发展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造,其特征是,建设和改造相结合)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任务: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方针及措施:始终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广泛开展三大运动(措施):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4、劳动模范:“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鞍钢机械总厂青年刨工)5、从无到有的工业:飞机、汽车制造、电子、重型机械等工业。6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制定时间,地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北京2、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3、内容:第20页第1段4、特点(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民主原则、民族平等原则5、颁布的意义:第19页第3段6三、“三大改造”(1953—1956)1、实质: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