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句式与修辞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语言文字运用第四讲)句式与修辞(对应学生用书10~12页)1.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用恰当的句式与修辞表情达意。2.善于使用修辞,根据要求,鲜明、准确、生动、简明地表达。●重点字音揠.苗助长(yà)毁家纾.难(shū)躯壳.(qiào)直言贾.祸(gǔ)相互龃龉..(jǔyǔ)勒.紧(lēi)瘦削.不堪(xuē)万头攒.动(cuán)犄.角(jī)泾.渭分明(jīng)并行不悖.(bèi)摄.制(shè)大相径.庭(jìng)不胫.而走(jìng)楔.子(xiē)煮豆燃萁.(qí)白头偕.老(xié)袅娜.(nuó)岿.然不动(kuī)三缄.其口(jiān)镌.刻(juān)家道殷.富(yīn)钟灵毓.秀(yù)佣.工(yōng)矫.揉造作(jiǎo)探本溯.源(sù)颤.栗(zhàn)●近义词辨析(四)1.“品位”与“品味”品位:指物品质量,人的素质、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品味:尝试滋味;品尝;仔细体会。2.“损害”与“侵害”损害:侧重在因人为或自然的原因蒙受损失,语意较轻,表示“使事业、利益、健康、名誉等蒙受损失”,其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具体的和抽象的事物,适用范围最大。常与“利益”“健康”“身体”等词语搭配。侵害:侧重指有害物(如害虫、病毒等)侵入而使受到损失,是“侵入而损害”的意思;也有“用暴力或非法手段损害”的意思,其对象可以是地区或生物机体等,适用范围较小,语意较重,常与“人体”“牲畜”“庄稼”等词语搭配。3.“迟疑”与“踌躇”迟疑:侧重于从时间角度来说,指该拿定主意的时候拿不定主意,不果断,侧重在时间上的耽搁;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可与“不定”“不决”等连用;不能重叠。踌躇:侧重于就具体行动的角度说,强调的是拿不定主意时动作上欲行又止、进退两难的状态;多用于具体行动;用于书面语;不能重叠。此外,还有“得意的样子”的意思,常组成成语“踌躇满志”。4.国是与“国事”“国是”是专指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而“国事”除包含“国是”(国家大计)外,还包括其他与国家有关的大事,如国家领导人的变更、重要会议的召开、重大灾祸等具体的国家事务。5.“棘手”与“辣手”“棘手”的“棘”指“酸枣树”,其枝有刺,比喻事情难办,如荆棘刺手,故曰“棘手”。“辣手”除了有“比喻事情难办”的意思外,还指“手段凶狠恶毒”的意思,一般作贬义。6.“鉴于”与“基于”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前一分句句首,指出后一分句行为的依据、原因或理由。基于:根据。7.“质疑”与“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要求解答。置疑:指怀疑,多用于否定。8.“以至”与“以致”以至:有“直到”“直至”的意思,表示有时间、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的延伸。以致: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常见易混淆的成语(四)1.功亏一篑:用来比喻只差最后一点而不能成功,含有惋惜之意。前功尽弃:过去的功劳全部废弃。2.苟且偷安:只图眼前安逸,得过且过。苟且偷生:得过且过,勉强地生存下去。3.坚如磐石:像大石头一样坚固,常比喻意志不可动摇。固若金汤:金,“金城”的简称,指坚固的城墙。汤,“汤池”的简称,指防守严密的护城河。形容工事非常坚固。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可指工事,也可指决心意志。4.冠冕堂皇: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形容表面庄严体面或光明正大的样子。堂而皇之:①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②形容体面或气派大。5.海市蜃楼:①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②比喻虚幻的事物。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6.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忍辱含垢:忍受耻辱。7.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强调脸色表情和顺。和蔼可亲:谓态度谦温和气,容易接近。8.齐心协力:犹言“同心合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强调合力。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侧重齐心。9.赫赫有名:赫赫,非常显著的样子,声名显赫。鼎鼎大名:鼎鼎,盛大,显赫。形容名气很大。亦作“大名鼎鼎”。10.络绎不绝:形容过往人马或车辆连续不断。川流不息:川,河流。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多用于比喻来往的人、车马或船只很多。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常见易考的名言名句(四)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述而)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诗歌赏读尽管我再也不会歌唱绿原我失落了一支歌一支从心里流出来的歌从此我比哑子还哑因为我只会唱这支歌……于是我丧魂失魄,到处寻找可是我再也找不到即使风止树静水落石出我已习惯了哑巴的苦笑……一群少年从我身旁跑过他们一边跑一边唱唱的就是我那支失落的歌【鉴赏点睛】绿原,著名诗人、翻译家、外国文学编辑家,“七月诗派”代表诗人。“文革”期间诗人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折磨,“失落了一支歌”不妨可以看成失落了纯真,失落了真善美与假恶丑最明晰的分界,失落了对时代的信心和对美好的憧憬。这首诗也可这样解读:也许,每个人都经历过痛彻心肺的蜕变,可是又是多迷恋、多舍不得那精致的透明的曾经的自己,也都一样选择了义无反顾,执着“寻找”那个原来的“我”。●写作素材妖艳的罂粟花郭美美,这名因“红十字会”事件而一夜成“名”的网络“炫富女”因为一件案子栽了:2014年7月9日,北京警方打掉一个在世界杯期间组织赌球的犯罪团伙,抓获团伙成员8名。郭美美是其中参赌人员。据查,她从小父母离异,其父有诈骗前科,其母长期经营洗浴、桑拿等服务,其大姨,涉嫌容留他人卖淫,其舅舅曾因贩毒被判刑。郭美美是网络“炫富”的标志性人物,扭曲的价值观让她从追求低俗一步步走进了违法犯罪的泥潭,不仅伤害了许多人,也害了自己,包括红十字会和慈善事业受到的冲击至今还未恢复。【话题】人生需要有底线意识;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家庭环境影响人生。1.不注意具体语境,修辞不符,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造成无谓失分。2.未能从内容入手来思考语言形式,语法、修辞意识模糊。,一)重温各种常用句式的知识,熟悉解题思路与步骤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重温长句与短句、肯定句与否定句、整句与散句、单句与复句四种不同语气的句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相关知识。选用句式题解题要注意两点。①审清题目要求,弄清题目是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还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个意思。②根据题目要求认真分析所提供的材料。如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则要注意分析话题、句式;如要求强调某一意思,就要从句首句末的位置上去分析,选用能与上下文相通的句式。仿用句式要分析格式定方向,看清要求选题材,拓宽思路广猎取,炼字炼词求精工。弄清题目要求,掌握思考方向。认真分析原句或例句,弄清原句在话题、句式、修辞、结构、手法、色彩、逻辑、表达、字数等方面的特点,才能有一定的神韵趣味,即内容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典例1(2014·重庆卷)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与示例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致;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字数也可略有增减。【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答案】(示例)就像百米短跑起步一样,如果起步跑慢了,后面的跑步也往往会落后他人;人生的起步从一开始就要跑好。【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仿写要注意句式和修辞。可依照“就像……一样,如果……,……都会……;……从一开始就要……”的句式结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仿写。典例2(2014·浙江卷)依据下列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示例】弯月落在湖水中;鱼儿游去了,碎得月影半池——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答案】(示例)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听见了花儿落地的叹息么?【解析】本题考查修辞与句式的仿写。这里的“修辞”是广义上的,是遣词造句上的“修饰”,如上面诗句中的动词运用,特别是一个“碎”字形象生动。仿写时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另外要注意:在形式上,仿写句必须与例句一致(包括结构、句式);在内容上,上下连贯,语意衔接;在构思上,可以发挥想象力。,二)进一步掌握语言的修辞方法,使语言鲜明、准确、生动常见修辞手法考查一般不单独命题,而是将其融于其他考点进行综合检测,这样就往往给考生造成一种假象:高考命题不注重对修辞的考查。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正因为这种特殊的命题方式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重能力、重运用、重主观、重综合的大趋势,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及地方卷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对修辞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要注意恰当使用动词、形容词,从形声色等方面对事物进行形象的描摹,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要注意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等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灵动性,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感;要注意句式的整齐匀称,讲究音节的押韵和谐,力求语言的声律美,让人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具体要求是:恰当选用表现力强的词语,恰当选用句式,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典例3(2014·四川卷)请紧扣下面句子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答案】(示例1)《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示例2)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盼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期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画线句子的中心词是“和”,因而我们要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中的有关“和”的内容,并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在答题时,要注意语意连贯,在规定的字数之内作答,同时要做到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句通顺。典例4(2014·江苏卷)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偶(对仗)修辞以及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首先排除D项,“蝉曳”是主谓结构,与“墙头”明显不对仗;其次排除B项,题干例句中“雨细”是主谓结构,与“无语”明显不对仗;C项“带雨来”没有A项“聚落花”与“垂纤草”对仗工整。请使用“课后训练·专项突破一·高效精练”活页练习,及时查漏补缺!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