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课时作业中图版必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第1~3题。1.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箭头是()A.①B.②C.③D.④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箭头是()A.①B.②C.③D.④3.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D.地面吸收①辐射少解析:第1题,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途径是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是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即图中箭头③。第2题,大气的最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所以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来越少,即图中箭头②。第3题,由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青藏高原虽然太阳辐射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但由于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故气温低。答案:1.C2.B3.B(探究创新题)与煤、天然气和核发电等传统电能制造技术相比,太阳能热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不烧任何燃料,不需用水,只是应用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使太阳光的热能被利用来制造强大的上升气流,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它将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生产方式。读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原理示意图,完成第4~5题。4.顶盖透明的太阳能集热棚所利用的原理为()A.热岛效应B.绿岛效应2C.温室效应D.狭管效应5.下列地区最适宜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是()A.北美大五湖地区B.澳大利亚中部地区C.菲律宾群岛地区D.亚马孙平原地区解析:第4题,顶盖透明的太阳能集热棚能够充分吸收太阳辐射,而减少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使集热棚内的气温升高,类似于温室大棚,所以利用的原理是温室效应原理。第5题,澳大利亚中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太阳能资源丰富。答案:4.C5.B(实验探究题)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完成第6~7题。6.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7.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解析:实验的结论是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气温足足高了3℃,主要原因是土对气温升高起了决定性作用,验证了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答案:6.D7.B导学号96100049读下图,完成第8~9题。8.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状况是()A.PaPb;TaTbB.PaPb;TaTbC.PaPb;TaTbD.PaPb;TaTb9.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理论上c、d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为()A.东风B.东北风C.南风D.西南风3解析:第8题,由图中垂直气流方向可知,a地近地面为高压、b地为低压,a地气温低、b地气温高。第9题,高空与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c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风从c处吹向d处,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结合指向标可知为东风。答案:8.D9.A10.右图为从宇宙空间拍摄的地球照片图,在白天,图中地球上空大片浓密的云层,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利于()A.地表水分蒸发B.近地面空气对流C.大气对地面的保温D.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解析:云层中水汽含量大,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多,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答案:C下图是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1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1月均温③地高于②④两地B.7月均温③地低于②④两地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12.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关于该季节盛行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②吹向①B.④吹向⑤C.⑤吹向④D.④吹向②解析:③地处于内陆,②④两地处于沿海,因此③地日较差大于②④两地,且③地1月均温低于②④两地,7月均温高于②④两地,使得③地气温年较差大于②④两地。图中近地面陆上等压线上凸,海上等压线下凹,说明近地面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因此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即由④吹向⑤。答案:11.D12.B读低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完成第13~14题。413.若a~e为不同高度的气温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应为()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甲乙丁丙D.甲丙丁乙14.若a~d为不同气压值,则由热力环流的规律可知下面各项中错误的是()A.气流方向:乙→甲B.气流方向:丙→甲C.气温:甲乙D.气压:甲丙解析:第13题,依据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可知,乙处气温高于甲处,故气压值甲乙;高空气压高低与近地面相反,故气压值甲乙丁丙。第14题,依据图示等压面分布,甲为低压,气流上升,乙为高压,气流由乙流向甲,气温甲高于乙。同一地点,越往高处,气压越低,故气压甲高于丙。答案:13.C14.B15.如右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C.风从北侧吹来D.风从南侧吹来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南向北,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向左偏,直到与等压线平行,这时风从东向西吹,所以飞机顺风飞行。答案:A16.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3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完成下列各题。(1)此图反映了城市的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5(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A.城区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B.城区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C.城区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D.城区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3)城区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4)在下图中画出城区与郊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示意图。解析:第(1)题,城区气温高,而郊区气温低,反映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第(2)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中释放大量的热量。第(3)题,城区多云和雾与城区空气的对流上升运动及烟尘多有关。第(4)题,近地面:城区等压面向近地面弯曲,郊区则相反。高空:城区等压面向高空凸出,郊区等压面向近地面弯曲。答案:(1)热岛由郊区吹向城区(2)A(3)城区空气做对流上升运动;城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4)17.(研究性学习)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各题。实验报告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实验步骤:(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1)在下面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气→热力环流。(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则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变化。6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低压处等压面弯曲,高压处等压面弯曲。(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由此可总结出不同海拔上气压分布的规律是。(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能说出一个生活实例吗?解析:本题通过实验现象综合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与相关知识的判断与应用。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冷热不均,因此应紧密结合冷、热对气压的影响进行分析。就气压分布和变化规律而言,应注意区分不同海拔上的变化及近地面与高空绝对气压值的差别。答案:(1)如图大气上升或下降气压差异水平运动(2)等压面图如下所示向下向上(3)BADC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与相应高空气压“高”“低”相反(4)如,房间内的暖气片均装在窗户下部,空调冷风口装在窗户上部18.导学号96100050读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2)图示地区位于半球。请说明判断依据。(3)图中②③④三处,风力最大的是,理由是。(4)在图中箭头①处画出气流所受的力。(5)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7解析:依据图示风向可知,M、O为低压中心,P为高压中心;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为北半球;③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等压面在低压处下凹、高压处上凸。答案:(1)P(2)北水平气流向右偏转。(3)③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4)略。(5)D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